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近年来对外生铀矿床的兴趣日趋增长。这主要是与这些可用地下溶浸法开采的矿床具有有利的矿石技术加工指标有关。大部分外生铀矿床赋存在沉积岩石中,只有少量的作为内生矿化氧化带的风化矿床与结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区古河道型铀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3个具有工业意义的古河道型铀矿化发育区(外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的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和铀成矿条件,指出切割到基底的古河道型铀矿床,既可产于跨地区的造山周围,也可产于活化的年青地台和古老地盾,既可形成于干燥的气候条件,也可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古河道型铀矿化可以从含矿层的沉积开始一直延续到被泥岩层或玄武岩层完全封盖。古河道的后成氧化分带有两种形式:氧化带-铀矿化带-原生灰色岩石;氧化带-氧化铁再沉积带-漂白带-原生灰色岩石。古河道型铀矿床具宽广的元素谱,这主要是与含矿围岩富含有机质和在氧化带尖灭处存在各种地球化学障有关。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地区古河道型铀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俄罗斯 3个具有工业意义的古河道型铀矿化发育区 (外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 )的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和铀成矿条件 ,指出切割到基底中的古河道型铀矿床 ,既可产于跨地区的造山带周围 ,也可产于活化的年青地台和古老地盾 ;既可形成于干燥的气候条件 ,也可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古河道型铀矿化可以从含矿层的沉积开始一直延续到被泥岩层或玄武岩层完全封盖。古河道的后成氧化分带有两种形式 :氧化带 铀矿化带 原生灰色岩石 ;氧化带 氧化铁再沉积带 漂白带 原生灰色岩石。古河道型铀矿床具宽广的元素谱 ,这主要是与含矿围岩富含有机质和在氧化带尖灭处存在各种地球化学障有关  相似文献   

4.
日达里克铀矿床为塔里木盆地北缘新近系铀矿找矿成果的典型代表,其成因研究可为相同地区、构造背景、层位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文章在介绍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日达里克铀矿床及典型矿带进行详细解剖,对含矿主岩后生蚀变分带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浅析后生蚀变成因,综合判断矿床成因类型。研究显示,日达里克铀矿床产出有多个矿带,各矿带赋矿砂体均可划分为发育高岭土化的灰白色岩石类型、发育褐铁矿化的褐黄色岩石类型及未见明显蚀变特征的灰色岩石类型。赋矿砂体岩性-地球化学分带自西向东可划分为氧化蚀变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及原生未蚀变带,其中氧化蚀变带包括灰白色岩石类型、褐黄色岩石类型,氧化还原过渡带包括褐黄色岩石类型、灰色岩石类型,原生未蚀变带包括灰色岩石类型。主要地球化学指标显示氧化还原过渡带高w(U)、w(Mo)、w(Se)、w(Ga)、w(V)、w(Re)、w(Fe)、w(C)、w(S)及Fe3+/Fe2+值,氧化蚀变带相对高w(Mo)、w(Se)、w(Ga)、w(V)及Fe3+/Fe2+  相似文献   

5.
罗梅 《铀矿地质》1996,12(4):197-203
本文从中国北西部地区实际地质情况出发,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含铀建造的形成与分布、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盆地古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同时,从含铀盆地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岩相古地理条件、含矿主岩的地层时代和铀成矿时代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四方面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疆扎吉斯坦铀矿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种明 《铀矿地质》2000,16(3):136-142
本文通过对扎吉斯坦铀矿床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盆地沉积特征、铀源和还原剂、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控矿因素进行分析 ,指出成矿条件最为有利的沉积旋回及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西部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 ,本文在论述了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 ,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 ;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 ) ,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 ;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本文在论述了区城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库车坳陷位处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具有良好铀成矿背景,库车组下段中赋存有较好铀矿化信息,但对其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及样品统计分析,对库车组下段中粗碎屑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其铀矿成因,并进行层间氧化带划分。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库车组下段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自盆山结合部位向盆地方向可划分为原生氧化环境的冲洪积粗碎屑沉积物,后生氧化成因的褐红色砂-砾岩、灰白色砂-砾岩、褐黄色砂-含砾砂岩、浅黄色砂岩,及原生的灰色砂-含砾砂岩,反映铀矿成因为层间氧化带型,进而将库车组下段层间氧化带划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原生带,各分带地球化学指标与典型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型铀矿床一致。库车坳陷库车组下段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西段以氧化带为线索垂直层间氧化带发育方向探索其含矿性;中段在日达里克地段扩大已有或找寻新的矿(化)带,在墩买里、温巴什地段在可探范围内探索层间氧化带前锋位置;东段继续区域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与层间氧化带有关的铀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 《国外铀金地质》1998,15(3):216-219
本文提出了应用研究容矿岩石中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同位素成分的数据,来解决与层间氧化带有关的铀矿成因和预测-找矿任务的可能性;更为准确地说明了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条件,并查明了原生红色岩石和次生氧化岩石在同位素成分上的差别;证实了同位素氧的分带性与控矿后成分带性一致;测定了铀矿床的预测和找矿的同位素指标。  相似文献   

11.
董光国  戴永久 《铀矿地质》2006,22(2):104-109,128
文章论述了长城堡岩体西段放射性水文地质特征、水化学异常特征和铀矿化特征,探讨了三者之问的相关关系;指出该区铀矿化受水化学异常区和水文地球化学垂直分带的控制,铀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过渡带;根据该区铀易浸出的特点,认为适合于用溶浸和地浸法开采。  相似文献   

12.
谭鸿赞 《铀矿地质》1999,15(2):86-90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新生界水动力场的建立为例,介绍利用地静压力计算地下水折算水位和利用折算水位编制地下水动力场图的研究方法。这种水动力场图的编制,为盆地层间氧化带铀成矿预测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伊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8  
陈戴生  王瑞英 《铀矿地质》1997,13(6):327-335
本文通过对512、511矿床及其它矿点的铀源、地质构造、含矿主岩岩性、古气候、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成矿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伊犁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古河道砂岩型铀矿水文地质找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法正 《铀矿地质》2001,17(2):120-124
本文根据多年来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总结了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各工作阶段的水文地质工作重点和方法,针对古河道砂岩型铀矿与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不同的成矿模式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文地质工作研究重点和方法,并对普查阶段后的地浸评价工作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含矿含水层的岩性、水文地质结构、水动力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认为地浸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可满足地浸采矿要求。针对该地区承压水头小、涌水量偏低的实际情况,结合抽注水连通试验涌水量显著增大的试验结果,提出了加压注水的技术方案,以人工方法提高地下水承压水头,增大涌水量,使之满足地浸采矿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开鲁盆地铀矿水文地球化学找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顺庚 《铀矿地质》2000,16(4):226-232
本文从基础地质条件出发 ,界定了开鲁盆地的发展历史 ,全面分析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地下水的含铀性 ,确定了在整体坳陷期形成的姚家组和四方台组区域承压含水层的找矿意义。同时 ,从水文地质构造层、渗入渗出体系的划分及浅层地下水和深部地下水化学异常显示等方面入手 ,较详细地阐述了开鲁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的影响 ,预测了两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远景地段 ,并指出道德庙是本区最具找矿前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运用水成铀矿理论的地质预测和评价预测,在对松辽盆地西南部上第三系地层结构、岩性岩相特征、古气候、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等控矿因素研究基础上,预测了成矿远景,认为舍伯吐地区、开鲁地区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地段,为本区进一步铀矿普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The Neogene uranium deposits of the Khiagda ore field (KOF) belong to the paleovalley variety of the hydrogene type and differ from other deposits of this genetic type in the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localization conditions. The contemporary hydrogeochemical setting and microbiological composition of ore-bearing medium are discussed. The redox potential of the medium (Eh is as low as–400 mV) is much lower than those established at other hydrogenic deposits, both ancient Late Mesozoic and young Late Alpine, studied with the same methods in Russia, Uzbekistan, and southern Kazakhstan. The pH of subsurface water (6.86–8.13) differs in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both between neighboring deposits and within individual ore lodes. Hydrogen-forming and denitrifying bacteria are predominant in microbiological populations, whereas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are low-active.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se factors allowed us to describe the mechanism of uranium ore conservation as resul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yolithic zone, which isolates ore lodes from the effect of the external medium. Carbonated water supplied from the basement along fault zones also participate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resent-day hydrogeochemical setting.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the ore-bearing medium, we propose a method of borehole in situ acid leaching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mining in the Khiagda ore field.  相似文献   

19.
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砂岩型铀矿床流体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典型砂岩型铀矿床实例分析,本文阐述了砂岩型铀矿床的分类特征及其与盆地流体演化的关系,以及盆地流体演化史分析在砂岩型铀矿床找矿中的重要性,同时对铀在流体中活化、迁移、沉淀机制及砂岩型铀矿床流体作用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