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方法:将5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3.3%(P<0.05);观察组肺复张时间、术后胸痛时间、操作时间、切口大小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损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的临床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创伤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试验组采用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应用12G PICC导管,根据X线胸片选择恰当位置局部麻醉后置入导管,通过引导钢丝送入,让侧孔全部在胸腔内部。术后拍胸片判断引流管位置是否恰当。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引流管带管时间及胸部疼痛评分有无差别。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肺复张时间分别为(1.2±0.8)d和(1.1±0.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带管时间分别为(4.6±1.3)d和(4.8±1.6)d,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即时、4 h、8 h和24 h VAS疼痛评分分别为(6.8±2.1)分、(5.6±2.4)分、(3.1±1.3)分和(2.7±1.1)分,试验组分别为(4.2±0.9)分、(3.1±0.8)分、(1.6±0.6)分和(1.1±0.5)分,试验组上述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疗效较好,患者置管后胸壁疼痛不明显,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创伤性气胸患者实施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胸外科接收的80例创伤性气胸患者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组行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穿刺时间、肺复张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即时、术后8 h及术后1 d的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对创伤性气胸患者实施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术,疗效显著,胸壁疼痛轻,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闭式引流与胸腔镜微创治疗尘肺合并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尘肺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且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均衡可比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疾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年,观察组疾病复发率(1.82%)低于对照组(36.36%)(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2%)略低于对照组(7.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闭式引流相比,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尘肺合并气胸的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高栋材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777-2778
目的:探讨微创闭式引流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6月来我院就医的慢阻肺患者102例,按照治疗时间分组。对全部患者进行基础治疗,随后对对照组51例患者进行负压吸引闭式引流注入粘连剂治疗,对试验组51例患者进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51例患者中有38例有效,13例无效,有效率为74.51%;试验组51例患者中有47例有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92.16%,2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胸痛时间、肺复张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有4例、5例患者出现胸膜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别有0例、4例患者出现胸痛,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闭式引流术用于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治疗,相对于采用传统的负压吸引闭式引流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胸痛时间、肺复张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胸腔套管引流针微创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与粗硅胶管常规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0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分别进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有效率、治愈率、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疗效相近,但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术后疼痛差异有显著性,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优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结论 胸腔套管引流针微创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治疗气胸上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微、操作规程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作用.方法:24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白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生长激素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氧疗、营养支持治疗等.生长激素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r-hGH,每晚1次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 d.观察各组的胸腔闭式引流时间、疗程及生长激素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用量.结果:生长激素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为(5.1±1.9)d,较对照组的(7.0±2.1)d短(P<0.05);平均疗程为(8.6±2.6)d,较对照组的(11.5±3.2)d短(<0.05).生长激素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hGH能够缩短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和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气胸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取硅胶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采取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2组患儿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切口感染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疗效优于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可作为临床治疗新生儿气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粗硅胶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90.70%)与观察组(95.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92%)明显高于观察组(9.31%)(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显著,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采取中心静脉导管实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胸腔内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120例,最后纳入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患者11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中心静脉导管下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并给予持续负压吸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腔内注射IL-2,连续治疗5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程度、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并记录在此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6±1.1)、(12.3±3.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3)、(18.6±4.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5.00%)高于对照组(27.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心静脉导管实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基础上给予胸腔内注射IL-2治疗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林滔  张玮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149-15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引流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首发单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回顾2003~2010年我们收治的60例首发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2例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对照组28例行常规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3.8%;对照组治愈率92.9%;两组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8.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4.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首发单侧自发性气胸与常规胸管引流比较,具有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微创、符合美容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入胸腔后接水封瓶引流,观察2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经引流均一次成功,肺复张时间为48~96h,平均62h,2例无效,有效率达92%(23/2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简单、易掌握、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胸外科治疗创伤性气胸的疗效,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本院胸外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确诊均为创伤性气胸,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胸外科在创伤性气胸的治疗上,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有更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新方法。结果:43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34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7例,2例需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插管闭式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捷,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等,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梁彦  钟宏  郑贵雄  邓捷  伍际琪 《海南医学》2016,(12):1968-1971
目的:比较胸腔镜胸膜固定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12月108例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胸腔镜组与闭式引流组各54例,胸腔镜组行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胸腔闭式引流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定期复查胸部CT及胸片,治疗前后检测胸腔积液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数值等,比较两组胸水控制情况、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患者均随访3年,记录复发情况及1年、2年、3年生存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30%(52/54),明显高于闭式引流组的74.07%(40/5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胸液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胸腔镜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闭式引流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胸腔镜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闭式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闭式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年,胸腔镜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70%,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5.56%、33.33%和22.22%,闭式引流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8.15%,、11.11%和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大量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优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在治疗气胸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来评价细管及粗管闭式引流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分两组,观察A组(即细管引流组)及对照B组(粗管引流组)。A组采用细管引流方式,B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在保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的前提下,胸管内24h无气体排出,复查胸部CT了解肺复张情况及肺本身病变情况。治疗期间记录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如明显疼痛、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以及带管时间(除外转行手术患者)等。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气胸的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中号气管插管做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气胸需经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中号硅胶气管插管作为引流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治疗;外科及内科同期收治的气胸需经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大口径胸腔引流导管进行闭式引流。观察两组治愈率、置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应用中号气管插管做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辅助自体血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顽固性气胸患者12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管行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在引流管胸腔内注射5%葡萄糖100 ml加红霉素0.75~1 g;观察组经引流管胸腔内注射自体血5O~100 ml。结果:对照组治疗成功48例,成功率为77.4%(48/62);观察组共治疗成功56例,成功率为90.3%(56/62)。其中对照组术后出现胸痛等不良反应14例,发热3例,观察组则分别为5例、2例。术后3~12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对照组病情复发11例,高于观察组的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辅助自体血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预后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降低气胸的复发率,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宋瑞佳 《河北医学》2014,(4):541-543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气胸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液气胸患者进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对比研究,比较两种引流方法的应用价值及经济效益。结果:观察组的穿刺完成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患者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在临床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适用性、经济性,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黎品泉 《中外医疗》2016,(14):133-134
目的:方便分析比较直视下微创(quadrant系统辅助下)与切开进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6月1日—2015年12月1日期间,这100例患者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有5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直视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进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共3例,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00%,共14例(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切开进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相较,quadrant系统辅助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