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当前和未来它都将是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产业结构高速强有力的材料支撑。复合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可提供单一材料难以拥有的性能,其最大的优势是赋于材料可剪裁性,从而优化设计每个特定技术要求的产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近年以来,复合材料在加工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的介入和先进加工技术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推进工业技术进步,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复合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可提供单一材料难以拥有的性能,其最大的优势是赋予材料的可剪裁性,从而可优化设计每个特定技术要求的产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减轻重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纤维增强在热塑性复合材料中使用广泛,但易使材料黏度增大,加工机械磨耗严重。本文综述了近年利用原位复合技术增强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共混体中连续相和分散相的相容性、黏度比、界面张力、加工成型参数(剪切速率、毛细管或口模的形状和大小、加工温度)这几个成纤影响因素作了重点阐述。此方法可有效降低材料加工黏度、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对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PMMA透光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卢松  黄争鸣 《塑料》2007,36(4):90-95
综述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树脂基体的透光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对该种复合材料的改性、制备以及成型加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现今PMMA透光复合材料制备成型、加工工艺对最终材料的透光率、力学性能以及其他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同轴共纺静电纺丝技术在PMMA透光复合材料制备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尺寸效应,纳米纤维可在不影响复合材料透光率的前提下,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胡南  刘雪宁  杨治中 《精细化工》2004,21(Z1):68-71
压电复合材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用途功能复合材料。由于环保、材料使用性能和器件形态与成型工艺要求的提高,对无铅,超薄型、异型、大面积可柔性加工的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已成当务之急。从压电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结构与性能关系,特殊加工工艺设计需要等出发,在总结回顾压电复合材料进展的基础上,综合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新成果,对如何开拓新型无铅柔性压电复合材料与技术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19篇。  相似文献   

6.
《现代塑料》2009,(11):65-65
2009年9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中,瑞士固瑞特(Gurit)公司重点展示了其面向风能市场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同时还介绍了其面向航空领域的高端复合材料技术。固瑞特(Gurit)公司为风能市场提供材料和技术解决方案已有15年的历史。针对风能市场的发展需求,该公司已研制开发出了品种繁多、广受认可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各行业对于材料综合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树脂基复合材料因自身的结构和性能特点,正逐渐替代传统材料。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工业等领域,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成本优势、性能特点,应用占比逐年提高。在复合材料加工成型的过程中,机器人有着显著的优势,可以使整个材料加工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一些难度较高的部件,也可以借助机器人顺利完成多道复杂加工工序。本文从复合材料的应用入手,分析复合材料加工技术,探索机器人在复合材料加工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前言复合材料在材料界的地位越来越令人瞩目,为了提高使用温度、剪切强度和改进加工工艺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最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而降低能耗又是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这就使人们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在汽车发动机的热效率上,为此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获得了强大动力,加上高技术的需要,使陶瓷基复合材料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不过,这里着重探讨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的情况和趋势。 1987年,先进复合材科产品共13000吨,价值17亿美元,其中碳纤维占40%,S—玻璃纤维占1/3,芳纶纤维占1/4。剩下的1.7%是硼纤维、SiC纤维和其它纤维的复合材料。这里没有把玻璃纤维统计在先进复合材料以内。从复合材料产品来看,40%是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娱乐用品占1/3,其余的属于各种民用工业,交通工业中只有汽车上应用了弹簧和传动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母料     
龙桑田 《国外塑料》2006,24(3):76-76
法国Arkema公司开发了一种含有65%玻璃纤维增强的母料品种-Pryltex,该公司声称,这是市场上最高玻璃纤维含量的母料产品之一,可确保最终加工的塑料制品具有价格竞争性。应用在PP材料当中,并且通过节省树脂可产生经济效益,给注射厂商带来巨大收益,因此这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产品。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复合材料C型梁零件加工技术现状,从材料性能、工艺性研究、外形和铺层设计、固化变形控制、厚度控制以及工装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复合材料C型梁制造时设计合理的制造工艺,从而提升产品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工程塑料应用》2007,35(12):42-42
美国TPE Solutions公司在北美市场上推出了一种名为Preseal的高传导性的热塑性弹性体。这些材料是专为电子学领域电磁干扰屏蔽(EMI)应用而设计。最终的典型应用领域有电子电气设备、军用产品、计算机、户内外通信设备等。该材料易加工、节约成本、完全可回收,具备比传统的传导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更高的力学和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界面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界面改性技术是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界面改性技术对氟橡胶复合物体系在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并介绍了常见的界面处理技术、填料的选择以及材料的成型加工等技术。采用界面改性技术改性的氟橡胶复合物,具备优异的导热和导电性能,必然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现代塑料》2010,(9):23-2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正在得到提高:无论产品走向何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正在为未来确立轻量化设计的发展方向。由LAMILUX公司开发的LAMILUX Super Plus Gelcoat玻纤增强材料在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可同时满足户内和户外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3D打印技术已日趋成熟,其简单的成型方式、优良的材料利用率等一系列的优点对传统塑料加工领域的影响日趋深刻。同时3D打印制品依然存在耗材单一、制品用途不广泛等缺点抑制了3D打印技术在传统塑料加工行业中的应用。本文选用3D打印技术中的熔融沉积成型(FDM)加工工艺作为技术支持,使用PLA作为基材,通过加入不同含量的CNTs制作可导电性复合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配比下CNTs/PLA复合材料所具有的性质进行实验,研究不同配比下CNTs/PLA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大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CNTs含量为5%的复合材料3D打印制品中就可实现其导电性,电导率为:0.228 1;在CNTs含量为10%的复合材料3D打印制品中导电性较好,电导率为:1.314 7。实验证明了塑料复合材料具备可导电这一性能,并且CNTs含量越高,导电性能越好。本文验证了FDM技术制备可导电性复合材料的产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SABIC在2019法国JEC复合材料展推介了一项全新尖端技术——UDMAX单向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带材产品。这项创新技术可用于生产轻量化、高性价比、可循环回收的汽车板件,可作为采用金属和热固性材料制造、汽车内外饰专用的传统板件材料的替代性材料。这款带材产品即将投放全球汽车市场,应用于量产轻型商务车的驾驶舱与货舱中间隔板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6.
<正>聚赛龙公司近期推出了一款新型无卤阻燃PP复合材料,相比当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该材料具有无与伦比的最高性价比。该材料选用国外最新研制的无卤阻燃剂,该阻燃剂采用P,N,C三位一体合成技术,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可赋予PP复合材料优异的阻燃性能、电性能、耐热性能、加工稳定性及优异的综合物理力学性能。聚赛龙公司推出的新型无卤阻燃PP复合材料可广泛应  相似文献   

17.
《合成纤维》2016,(7):22-25
介绍了芳纶复合材料产品应用在体育器材上的优势,以典型实例阐述芳纶及其复合材料产品用于运动器材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芳纶与其他纤维混杂制成复合材料是当今复合材料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改善已研制出的芳纶的缺陷是当今高分子材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冯东  王博  戚方伟  胡天丁 《化工进展》2021,40(8):4290-4304
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是一种重要的3D打印加工技术,可制备传统加工无法制备的任意复杂形状的制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装备、医疗器械以及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本文介绍了SLS技术的加工原理和优势,综述了SLS技术加工成形用材料种类及聚合物基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相分离法、机械粉碎法、溶液法和喷雾干燥法。重点对SLS技术制备聚合物基压电复合材料及制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虽然SLS打印制造技术面临聚合物原料种类少、功能缺乏、粉体生产成本高以及难以批量制备等瓶颈问题,但经过不断地创新与发展,SLS打印技术将成为高性能多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大型复杂制件的极佳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上海化工》2008,33(3):47-47
英国威格斯公司最近开发出一种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该材料既能保持原来碳纤维产品的加工性能,同时又提高了机械特性和抗疲劳牲。  相似文献   

20.
<正>三菱化学推出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用该材料制作汽车部件,成本仅为现有材料的一半,这给未来大众市场汽车应用强力、轻型部件带来了光明的前景。通过将碳纤维织物浸入布满长为2~3 cm纤维的树脂中,可得到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材料易于成型,加工之前质地柔软,因而可在快速加工(通常在2~5 min)后,通过模压工艺获得汽车所需的零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