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辽太子耶律倍对汉族文化情有独钟,不仅收藏大量汉文书籍,还率先创作汉语诗词,对后世影响深远,也为契丹族与汉族文化融合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辽诗及北宋使辽诗看辽代社会张国庆公元10世纪初至12世纪初,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统治中国北部长达二百余年。在先进的中原汉族文化影响下,有辽一代亦涌现出不少契丹族(包括辽地汉族)诗人,他(她)们以自己家乡的“事”、“物”为题材,吟诗赋词,产生了不少好的...  相似文献   

3.
辽朝的汉族文人是辽境内高水平文化的负载者,其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对本朝文学的影响十分显著。对他们的社会心理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辽朝汉族文人的政治态度在前期呈离心趋势,至中期则表现为向心趋势,辽亡前后则以灵活性、变通性为主要特征。民族关系的变动是影响汉族文人心态的最基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辽.金是我国北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辽朝与金王朝前期统治政策基本相同,即都是接着因俗而治的方针进行统治。但金建国不久就在中央全部实行汉官制,而辽的因俗而治政策则贯穿始终。究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金的民族习惯更与汉族相近;二是金朝为加强皇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辽三彩是受中原汉族制瓷技术影响,在辽朝统治区内烧造的低温釉陶器,其制作方法是在烧好的素胎上,施以黄、绿、白三种颜色的釉彩,经过低温二次烧成。辽三彩因其所具有的浓郁的民族特色而独树一帜。辽三彩的造型、纹饰等均来自于契丹民族和辽代社会,契丹民族的独特风貌和文化特征,使辽三彩更具民族气质,从辽三彩中可以了解到契丹人的生活习...  相似文献   

6.
契丹、汉族在经济方面相互交流,在文化方面也相互吸收。由于汉族的封建文化比契丹文化处在较高的阶段,因此契丹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过程中,逐步接受和吸收了汉文化,当然也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契丹和汉族共同创造了以汉文化为核心又带有契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辽文化。  相似文献   

7.
辽代是生活在中国东北部契丹族建立的大辽政权,契丹族农业发展以辽代建国前后划分界线.辽代建国以前,虽然契丹族原始的粗放农业在迭刺部中就已出现,但主要的生活方式还是游牧生活.辽代建国后,由于辽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和汉族带来的先进的农业技术,使辽代的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农业在辽代经济中逐渐占居了主导地位.统治阶层、铁制农具、兴修水利和汉族知识分子对辽代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辽代玉蹀躞带是辽代重要的礼仪器,是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的重要见证物。本文通过对辽代玉蹀躞带进行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在形式上可分为单带扣·单铊尾型和双带扣·双铊尾型两类。前者以蹀躞銙上具有“山”字形古眼、蹀躞上坠饰倒悬葫芦形带饰或曲柄形饰以及带銙可能存在偏角团形銙或倒“凸”字形銙为特征,在文化渊源上主要受到突厥文化、回鹘文化的影响。后者以具有前后两组玉带为特征,其主要受到中原汉族带饰文化的影响。本文中关于辽代玉蹀躞带中存在悬坠曲柄形饰、饰倒“凸”字形銙以及还具有双带扣·双铊尾型式的特征分析在过去的研究中少为述及,可作为新的依据,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和更深刻地理解辽代社会契丹文化的特色及其多元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契丹辽史的研究亦不例外。由于契丹辽朝实行的文化禁制政策,流传下来的契丹本土文字资料极其有限。但宋人笔记小说中保留了大量契丹史料,大大拓宽了契丹辽史研究的资料范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凡在周边地区,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崛起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都同部分汉族官僚地主的支持和帮助紧密相关。这些政权在许多方面吸收了汉族地区的先进文化,实行新的政治典章制度和发达的生产技术,同时又有大批汉族官僚地主参加,充实其统治机构,实行番汉联合政权,辽王朝的统治方式在此方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有辽一代二百余年间,契丹族统治者积极推行有利于地方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辽海地区的学校教育和儒学等均得以快速发展,成果喜人。官、私并举的各级学校数量迅速增加,为科举选官提供了大量青年才俊;不少以儒学见长的契丹族、汉族及渤海族官贵人士,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原则,在这片热土上,建功立业,颇为时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2.
从10世纪初期到14世纪中期的550余年间,以我国北方三个兄弟民族——契丹、女真、蒙古——为主体所建立的辽、金、元三个王朝,不仅在改朝换代上经历着互相取代前后递变的过程,而且在政治结构与文化因素方面也存在着直接的继承关系。元帝国在其开国时期,同西域诸国有广泛的接触与交流,但在政权建设与文化开拓上,则首先主要是广泛接受辽、金两朝的丰富遗产,并从而初步吸纳唐、宋及历代汉族王朝的各种传统,特别是不拘一格的  相似文献   

13.
朝阳南塔始建于辽代,是目前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辽代砖石塔建筑之一。南塔的外部结构主要包括塔基、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南塔的建筑结构、形制特点是研究辽代佛教文化、经济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的重要参考。朝阳南塔体现了辽代上承隋唐、下启宋代的契丹民族在佛塔文化上的诸多特色,比如辽代的宗教文化特征以及建筑文化特征等,南塔的建筑形制和雕刻艺术的特点是学术界研究辽代同一类型佛塔以及辽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14.
论辽太祖     
十世纪末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的辽皇朝,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一个组成部分。宋、辽对峙是中世纪的中国继魏晋以后又一次出现的南北朝。辽皇朝强盛时统治着大半个北部中国,汉族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给予了以耶律阿保机为首的契丹贵族重大的影响。阿保机通过逃入契丹的汉族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大量地吸收汉族的封建文明,在较短的时期内,契丹社会由家长奴隶制跃进到封建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是在契丹社会内部生产力增长的基础上受到外部影响的结果,但这也需要通过历史人物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完成。而辽太祖阿保机正是顺应当时契丹社会历史发展的这样一个人物。《辽史》卷二《太祖纪》编者赞曰:“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东征西讨,如折枯拉朽。东自诲,西至于流  相似文献   

15.
辽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的我国古代王朝,由于境内民族成份“种类番(繁)多、其心不一”,契丹贵族推行双轨官制,大量吸收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参加统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在统治集团中,汉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契丹贵族十分重视汉官并推行汉官制度以利用之.作为上层建筑的内容之一,汉官制度也随着辽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其中,汉族官僚韩德让自身地位的变化,以及他在佐助辽圣宗改革辽国政治中能发挥重大作用,都是辽朝汉官制度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辽代汉军是以俘降过来的汉族士兵和辽境内的汉人编制而成的军队,作为辽王朝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辽政权疆域的开拓和社会的稳定做出重要的贡献.由于"汉军"特殊的身份,契丹贵族一方面对其不信任而加以防备,另一方面又笼络以发挥汉军的军事作用,成为此期辽朝军事体制中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7.
北魏拓跋鲜卑向往汉族文化,然而又惧怕全面汉化;崇尚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又猜忌与压制汉族文人。在这样的文化政策指引下,北魏前期的文人隐藏起自己高超的汉族文化与文学,向低级的拓跋鲜卑文化与文学靠拢,导致北魏前期文坛的萧条。拓跋鲜卑民族文学的原始朴拙、简单质朴、流利顺畅、口语化的特点,正是北魏前期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契丹文化渊源地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正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接壤地。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再到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等,都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辽上京临潢府是首个从草原崛起的大型城市,而现在的辽上京博物馆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以展览辽代皇城为主题的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壁画和墓志是其特色。辽上京博物馆收藏的滴水壶辽墓壁画是辽代壁画代表性作品。另馆藏的20多方墓志中,韩氏家族墓志是馆藏精品之一。这些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9.
“金源一代文物,上掩辽而下轶元”,皇族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金朝皇族文化产生的背景,认为皇族成员好学向上的精神是皇族文化产生的重要前提;金朝统治者对文化学习的大力提倡。为皇族文化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优越的教育条件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有创造力的皇族人才,优越的生活环境为皇族成员从事文学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汉族优秀的诗词创作巨人对皇族文化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契丹辽文化的研究领域成果突出 ,诸如《契丹族文化史》等多部论著 ,对契丹辽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王承礼先生 ,他多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在渤海史、辽史、东北历史与考古等方面 ,辽史研究则侧重于辽代文化、宗教、礼仪习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