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臭氧联合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臭氧以及臭氧联合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在低剂量和短时间内臭氧难以完全矿化有机物,且分解生成的中间产物会阻止臭氧的进一步氧化.但以其他方法与臭氧联用,可大大促进臭氧分解,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因此臭氧与过氧化氢、紫外线、超声波、光催化以及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联用于水处理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型钛基网状电极对电镀废水进行了电催化氧化研究,在间歇试验条件下考察了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和原水初始pH对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在连续试验条件下考察了工艺的稳定性,并结合GC-MS中间产物分析探讨了电催化氧化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间、电流密度和原水起始pH对COD去除效果有显著影响,优化的试验参数为:电流密度100 A.m-2,处理时间3 h,起始pH为中性。在该条件下,废水COD可由439 mg.L-1降至70 mg.L-1,且装置运行稳定,吨水处理能耗为5.7 kWh。长链烷烃等大分子有机物在电催化氧化过程中被分解为短链烷烃和小分子有机物,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利用氨氧化共代谢强化去除药物类污染物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相关的微生物及其功能性酶对不同目标污染物的转化能力与转化机理,并分析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与生长代谢途径相比,氨氧化共代谢在去除高毒性或难降解药物类污染物时具有明显优势。在合适的范围内,多种药物的降解速率与氨氮负荷呈正相关;当氨氧化受到抑制时,多种药物的去除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也有研究发现某些共代谢产物具有比母体化合物更强的生态毒性或持久性。在工程应用中,氨氧化共代谢对药物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废水水质、工艺条件和微生物种群等。后续研究应关注药物代谢中间产物的生态风险评估,以及通过优化处理工艺和运行参数实现氨氮和药物污染物的同步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4.
酚类化合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吸附及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类化合物对水环境的污染日渐严重,在水体中,污染物一方面通过与水体沉积物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过程被净化;另一方面,酚类化合物主要靠生化氧化而分解,也可被空气中的氧氧化,邻苯二酚是酚类降解的先导中间产物,再经羰基酸,最后生成CO2而完成降解。  相似文献   

5.
脉冲氧化与恒流氧化的氧化过程和氧化膜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脉冲氧化和恒流氧化的氧化膜厚度、密度、硬度和耐磨性与氧化时间和通过电量的关系。对恒流氧化和脉冲氧化氧化膜不同厚度处的硬度和密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一定厚度的氧化膜脉冲氧化与恒流氧化所耗电量几乎相同。在高电流密度下脉冲氧化能明显提高氧化膜密度、硬度和耐磨性,氧化膜密度和硬度在整个厚度范围内更为均匀。低电流密度下,氧化时间不长时脉冲氧化未显示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6.
几种氧化还原电对在间接电氧化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治荣  周定 《化学世界》1997,38(1):15-19
间接电氧化有机物是有机合成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中常用的凡种氧化煤质的电生过程以及它们在间接电氧化合成中的应用,对比了Co3+、Ce3+及Mn3+的氧化活性,指出了适合于用它们来氧化的甲苯衍生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陈岚  权宇珩 《化工学报》2008,59(6):1401-1406
采用臭氧化高级氧化技术对2,4-D(2,4-二氯苯氧乙酸)污染物进行降解,2,4-D降解过程中会产生含氯芳香中间产物、无氯芳香中间产物和有机酸类中间产物,其中部分中间产物具有较高毒性,因此研究2,4-D臭氧化过程中间产物的动力学变化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提出了3种降解路径:一是简单的链式路径,二是平行式路径,三是复杂的交叉式路径。对反应过程中主要中间产物类的浓度变化趋势分别采用三种路径进行推导,得到3种不同的中间产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由模型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的拟合分析结果可知交叉式路径模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吻合度最好,交叉式路径所描述的主要中间产物模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4。  相似文献   

8.
化学氧化法是一种依靠化学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转化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水处理方法.本文在系统地介绍各种化学氧化法原理及其在制药废水预处理中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优势,并根据制药废水预处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几种生化难降解有机物在预臭氧化过程可生化性(BOD5/CODCr,即5天生化需氧量与化学耗氧量的比值)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一个氧化度(即有机物的氧化程度,定义为:(4TOC-CODCr)/4TOC,其中TOC为总有机碳)的概念。结果表明,在预臭氧化硝基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磺基水杨酸模拟水样过程中,水样的氧化度和可生化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且两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当体系氧化度大于0.65时,水样的BOD5/CODCr一般均在0.2以上,可直接进行生化处理。对某酸性化工废水进行了预臭氧化处理(Ti(Ⅳ)/H2O2/O3),120 min后CODCr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6.09%和34.09%,此时水样的氧化度从原来的0.346升至0.664,BOD5/CODCr值从原来的0.05升至0.332,显示了较好的正相关性。利用易测的氧化度来预判水样的可生化性,这对推广预臭氧化技术在实际难降解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级氧化技术常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难生化降解污染物以提高该类废水的可生化性。然而,氧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母体化合物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即氧化出水的毒性不一定随初始污染物的消除而降低,因此,反应过程中废水的毒性变化对高级氧化技术能否作为生化法处理难降解污染物的预处理技术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发光细菌、藻类和水蚤等指示生物在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污染物过程中废水的毒性评估方面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Mn(II)催化KMnO4氧化、臭氧氧化、O3/UV组合工艺对城市二级处理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影响,并对它们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适当的条件下Mn(II)催化KMnO4氧化、臭氧氧化、O3/UV组合工艺均可提高水的可生化性,并且对水中的UV254也有不同程度的去除效果.O3/UV组合工艺在提高可生化性和UV254去除中为最优.利用上述结果,选择适当的控制条件,为预氧化与不同工艺结合以实现城市污水的高效低耗再生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印染废水是一类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生化性能差的难降解废水。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代谢有机物为无机物来处理废水,通过人工创造适于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使之大量繁殖,以提高其氧化分解有机物的效率。主要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固定化微生物、SBR法、微生物絮凝剂等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催化裂化汽油氧化法脱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催化裂化汽油氧 化法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选择性氧化 、超声波氧化 、光催化氧化 ,并对它们的 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14.
均相催化臭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中均相催化臭氧化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水溶液中不同的有机污染物均相催化臭氧化过程中,各种催化剂的应用,它们的活性和影响催化体系效率的参数,及其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有机溶剂中的催化臭氧化具有更高的氧化效率和臭氧利用率,是一种可能的水处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级氧化技术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恬奕  李宇  徐瑞  黄雅  杨彩云  李佳佳 《当代化工》2021,50(5):1257-1260
高级氧化技术可将废水直接矿化或借助氧化进而使污染物的可生化性提升,凭借着其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效率较高、可使绝大部分有机物完全矿化或分解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当今的热门课题.该文系统阐述了光催化氧化技术、化学氧化技术、湿式催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以及超临界氧化水技术等各类高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现阶段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法由碳酸锰一步制备三氧化二锰。通过热力学数据计算,并结合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碳酸锰在空气氛围中于不同温度下的分解行为。结果显示,碳酸锰在氧气中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分别为二氧化锰和三氧化二锰。当氧气含量不足时,最终产物中会出现四氧化三锰。分析了中间产物二氧化锰受氧气分压影响转变为三氧化二锰或四氧化三锰的竞争反应机理。获得了制备三氧化二锰的最佳条件,产物为纯相三氧化二锰。  相似文献   

17.
刘树根  孔馨  吕学斌  刘庆岭  陈冠益 《化工进展》2021,40(12):6818-6828
有机固废产生量增长甚为迅速,其处理处置备受关注。采用好氧技术处理有机类固体废物时,堆体在高温条件下有机底物降解较为彻底;但受固体物料组成、代谢中间产物、环境因子等因素影响,反应体系有机底物的分解与代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进而影响好氧处理效果。本文综述了氨氮、脂肪酸、消化温度等各类因素对有机固废好氧生物处理进程的影响,并基于蛋白酶、氧化酶等活性变化以及代谢产物迁移转化规律,剖析了逆境条件下微生物体内酸碱失衡、蛋白质变性、胞内物质过度氧化三方面主要抑制作用机制,比较了接种功能微生物、添加外源试剂对好氧工艺过程的强化作用效果,同时就有机固废好氧生物处理提质增效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Imamura,Toshihide(Japan)日本公开特许公报JP2002 066324 A2 2002,3,58页(日文)用贵金属(例如Pt)催化剂氧化分解并去除水中有机物(如醇和有机溶剂),其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步:将水注入预热段,通空气氧化,预热氧和水的混合物到催化剂的反应温度左右,通气体混合物,用温度调节部件调节其温度,使之适合氧化反应,用催化剂氧化和分解气体混合物中的有机物,催化生成之废液回收到预热段,在贮水容器中将剩余的热量进一步回  相似文献   

19.
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过程,但其产生的浓水含盐量较高,有机污染物降解难度大。臭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可用于水中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但单独采用臭氧氧化时对有机物有选择性,处理效果有限。采用紫外光-臭氧耦合技术处理钢铁行业的2种反渗透浓水,探究臭氧浓度、紫外光照强度和初始pH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处理前后反渗透浓水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钢铁综合废水和焦化废水处理的最佳操作参数基本相同,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紫外光-臭氧耦合氧化60 min后,2种反渗透浓水的COD去除率分别达到73.3%、53.8%;浓水中难以降解的物质为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20.
预臭氧化过程水样可生化性的简易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燕  陈尧  倪金雷  童少平  马淳安 《化工学报》2014,65(6):2323-2328
研究了几种生化难降解有机物在预臭氧化过程可生化性(BOD5/CODCr,即5天生化需氧量与化学耗氧量的比值)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一个氧化度(即有机物的氧化程度,定义为:(4TOC-CODCr)/4TOC,其中TOC为总有机碳)的概念。结果表明,在预臭氧化硝基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磺基水杨酸模拟水样过程中,水样的氧化度和可生化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且两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当体系氧化度大于0.65时,水样的BOD5/CODCr一般均在0.2以上,可直接进行生化处理。对某酸性化工废水进行了预臭氧化处理(Ti(Ⅳ)/H2O2/O3),120 min后CODCr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6.09%和34.09%,此时水样的氧化度从原来的0.346升至0.664,BOD5/CODCr值从原来的0.05升至0.332,显示了较好的正相关性。利用易测的氧化度来预判水样的可生化性,这对推广预臭氧化技术在实际难降解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