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猕猴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EM)猕猴动物模型。方法 选择5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4只实验猴、1只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手术将猕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猕猴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在术后第2、4个月动物月经周期的第8~15天开腹或腹腔镜探查。结果术后第2个月探查.4只实验猴中,3只异位内膜种植存活,其中2只形成异位囊肿。术后第4个月,对2只已形成EM的猕猴行腹腔镜再次探查。其盆腔粘连,异位内膜生长情况与术后第2个月基本相似;3只形成EM的猕猴精神状态、饮食、体质量增长情况均较对照猕猴差,2只发生肠套叠死亡。结论本研究根据种植学说原理成功地构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猕猴动物模型。但猕猴的个体差异是模型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认为遗传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另一重要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生长对机体的整体机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砚M02“子宫内膜异位症琳猴动物模型的建立/宋利丽…//第一军医大学学报一2003,23(10)一1(刃6一1《刃9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EM)称猴动物模型。方法:选择5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称猴(4只实验猴、1只对照猴),在月经第8一巧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一5天,手术将称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琳猴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在术后第2、4个月动物月经周期的第8一15天开腹或腹腔镜探查。结果:术后第2个月探查,4只实验猴中,3只异位内膜种植存活,其中2只形成异位囊肿。术后第4个月,对2只已形成EM的称猴行腹腔镜再次探查,其盆腔粘连…  相似文献   

3.
猕猴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免疫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猕猴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趋势,旨在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机制.材料选择6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其中5只为实验猴,1只为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采用外科手术直接将猕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猕猴采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术后每个月经周期的第8、16天留取外周血,术后第2、第4个月,月经周期的8~15天行开腹或腹腔镜探查验证模型构建情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放射免疫检测技术、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检测猕猴建模前后各个时期外周血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HGF、1CAM-1、TNF-α、IL-6、IL-8及肿瘤标志物CA125表达水平的相应动态变化.结果 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猕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CD3、CD4、NK(CD16)比率下降,CD4/CD8比值下降,NK细胞活性下降;IgG、IgM水平略有下降;血清CA125水平逐渐升高,ICAM-1、IL-6、TNF、IL-8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本实验显示所有在人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身上发现的免疫异常均可在猕猴模型上体现,提示猕猴模型对探索新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很有价值.同时,本实验还发现肿瘤标志物CAl25在猕猴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病情发展过程中呈渐进性上升,因此动态观察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宗利丽  汪龙霞  赵军  李亚里 《广东医学》2008,29(10):1646-1648
目的: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及其受体(c-Met)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6只健康、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 (其中5只为实验猴,1只为对照猴),在月经第8~15天,雌激素高峰的第3~5天,采用外科手术直接将猕猴的子宫内膜种植到盆腔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对照猕猴采用大网膜取代内膜种植;选择清洁级Sprague-Dawley和Wistar雌性大鼠共55只,在动情期采用外科手术诱导法建立内异症模型,建模后3,5,7,9周剖腹探察,留取种植内膜进行组织学检查和检测。选择6份猕猴在位内膜与4份异位内膜组织,50份大鼠在位内膜,建模后3周,5周,7周及9周的大鼠异位内膜各30份,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GF/c-Met的蛋白表达。结果:形成内异症的猕猴在位内膜HGF/c-Met的表达强于未形成内异症的猕猴在位内膜。 建模后3周、5周、7周大鼠异位囊肿组织HGF/c-Met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加,至建模后9周表达强度降低。结论:本研究提示HGF/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和病程相关。  相似文献   

5.
周芸  周明  曾秀华  许学岚  王春平 《广东医学》2011,32(15):1987-1989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及盆腔腹膜内异病灶电灼术,对有粘连者行盆腔粘连分解术、输卵管整形术,同时行宫腔镜检查及腹腔镜下输卵管美蓝通液术;术后予GnRH-a药物治疗2~3个月,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术后妊娠率达52.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腹腔镜保守性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均分离粘连并行盆腔异位结节电灼术,无并发症发生。行一侧囊肿剥除术27例,双侧囊肿剥除术9例,同时行输卵管造口术2例。36例术后均建议服用孕三烯酮3~6个月,每月查肝功能1次。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并不孕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并不孕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及输卵管伞端造口术,对术前与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及CA125进行比较,并随访术后半年的自然妊娠情况.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前、术后第一个月月经来潮检查FSH、LH、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CA125有明显下降(P<0.01),术后半年自然妊娠率为32%.结论:腹腔镜下可以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的评估,可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同时能评估盆腔及输卵管通畅情况,并给予相应手术治疗,具有术后恢复快,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较小,可提高患者自然妊娠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盆腔包块35例,痛经18例,不孕36例,均行腹腔镜盆腔粘连分解 卵巢异位囊肿剥除 异位病灶切除。其中27例术后输液3~6次,妊娠15例(41.7%),术后14例加服孕二烯酮3~6个月,无1例复发。随诊超过6个月者54例,复发2例(3.7%)。结论:腹腔镜手术是腹膜型或卵巢型子宫内异症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笔者单位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38例,96例采用腹腔镜进行探查及治疗,观察疗效,并与同期开腹手术对照.结果 92例腹腔镜手术中出血量,术后患病率,术后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等与同期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均有明显优势,症状改善及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诊断与治疗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手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80%发生于卵巢[1].手术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首选方法.以往的卵巢囊肿剥除术多采用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容易发生盆腔粘连[2].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成为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3].作者对比分析了腹腔镜与开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裸鼠及SCID小鼠动物模型, 比较在位及异位来源的人子宫内膜组织对移植效果的影响, 为内异症的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有利的动物模型基础.方法 取性成熟BALB/c-nu/nu裸鼠及SCID小鼠各30只, 通过皮下移植法, 将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移植到下腹部皮下, 定期观察异位病灶的大小, 术后6周取出病灶, 病理学检查.结果 裸鼠及SCID小鼠均可建立成功的内异症动物模型.其中SCID小鼠的建模成功率较裸鼠更高 (86.7%vs 66.7%) .在位子宫内膜组种植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异位子宫内膜组 (100%vs84.2%) .结论 SCID小鼠在位内膜皮下种植方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开发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新药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术前雌激素诱导,麻醉开腹取部份右侧子宫,将内膜种植于左腹壁内,术后16周取出包块,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异位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囊腔较大。异位内膜中有糖原、RNA的存在。结论该手术方法建立的子宫异位内膜生长良好,术后一周就可摸及包块大小,为开发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药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择成熟雌性小白鼠,切除卵巢。实验组:取EM患者和正常育龄妇女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剪碎,随机置入小白鼠盆腹腔;对照组:同法置入人大网膜。实验Ⅰ组和对照组给雌激素支持,实验Ⅱ组不给雌激素。各组小白鼠分别于5、10、15、20d脱颈椎处死,观察异位病灶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住病灶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种植第5天,腹膜等部位即见异位病灶生长,可见腺体细胞及散在间质细胞,时间越长,病灶与小白鼠组织融合越明显,粘连越重。用EM患者和正常育龄妇女内膜种植的异位病灶无差别,实验Ⅰ组和Ⅱ组所形成的异位病灶亦无差别。它们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未显示差别,多数呈弱表达。结论:小白鼠做为EM早期动物模型科学、简便、可行,雌激素对早期异位病灶发生无影响,EM是与多因素相关的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D2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内异症异位内膜组、48例内异症在位内膜组和30例正常内膜(对照组)标本及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不同月经周期中CD24的表达情况。结果内异症异位内膜组、内异症在位内膜组CD2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内异症异位内膜组、内异症在位内膜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CD2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内异症在位内膜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CD2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异症在位内膜组增生期、内异症异位内膜组增生期、对照组增生期、分泌期CD2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内异症在位内膜组分泌期(P均〈0.05)。结论CD24在内异症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VEGF在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裸鼠模型,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在位内膜及裸鼠异位内膜的表达,探讨其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皮下种植和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EMs裸鼠模型,光镜下观察异位病灶的形态学特点,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在位内膜及裸鼠异位内膜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裸鼠共20只,皮下种植组10只,8只成模,腹腔注射组10只,7只成模,异位病灶在光镜下呈现增生期特点;正常在位内膜10例,VEGF蛋白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有增多趋势(t=2.632,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人EMs裸鼠皮下种植及腹腔注射模型,检测到VEGF表达较正常在位内膜增多,该模型可用于进行人EMs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丹那唑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c-myc基因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那唑对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c myc基因转录的影响及c myc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Vernon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盆腔移植法改进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 ,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丹那唑组 ,取正常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在位、异位子宫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非治疗组在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高于正常组 (0 .2 9) ,而其异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也稍高于正常组 (0 .1 4 ) ;丹那唑组异位内膜相对在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非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内膜c mycmRNA的表达较正常稍高 ;丹那唑通过促进异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 ,从而促进异位内膜组织的细胞凋亡 ,以达到其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NOD-SCID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采用人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子宫内膜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获取人分泌晚期在位子宫内膜及人异位子宫内膜种植于NOD -SCID鼠腹部皮下 ,随机分成 4组 ,分别在 2、4、6、8周取出其皮下移植物行病理检查。结果  3 2只小鼠均存活 ,有 15只小鼠皮下在位内膜移植物经HE染色可见明显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成功率为 93 .75 %。而异位内膜移植物仅见到纤维结缔组织。结论 用人在位内膜建立NOD -SCID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成功率高 ,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效醋酸甲孕酮(DMPA)对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受激活调节因子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MPA治疗组,采用EI.ISA法检测两组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和血清中RANTES的水平。结果:DMPA治疗组在位、异位内膜和血清中RANTES水平(中位数)分别为89.2,199.4,6 871.5 ng/L;对照组在位、异位内膜和血清中RANTES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41.8,401.8,7 523.3 ng/L。DMPA治疗组在位内膜RAN—TES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异位内膜RANTES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血清中的RANTES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MPA能有效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内膜RANTES的表达。DMPA可能通过下调内膜RANTES的表达,抑制盆腔的炎性反应,从而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盆腔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