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二叠纪四足类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新疆和内蒙古大青山发现了大量二齿兽类(Dicynodontia)化石,而在华北地层区则以锯齿龙类(Pareiasauria)化石为主,还没有发现二齿兽类。近年来,在山西寿阳二叠系中发现了产自上石盒子组中的锯齿龙类和产自孙家沟组中的二齿兽类化石。根据髂骨的形态特征,相较于二叠石千峰龙(Shihtienfenia permica),新的锯齿龙类化石与多齿河南龙(Honania complicidentata)更相似。这表明济源动物群(河南龙组合带)可能在山西的上石盒子组中也有分布。根据头骨的特征,新二齿兽类化石属于隐齿兽目(Cryptodontia),可能是其中的某个支系在中国的第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2.
远古动植物遗骸变为化石的概念由来已久。晚唐末期(公元十世纪)诗人陆龟蒙描绘松柏化石时有诗吟道:“东阳多名山,金华为最大。其间绕古松,往往化为石”。可惜诗中“化为石”始终未能演变成名词“化石”。当古生物名词英文“Fossil”一词译成中文时,开始称为“殭石”,见于玛高温口译、华蘅芳笔述的《地学浅释》一书中。(此书为现代地质学之父的英国莱伊尔(原译赖尔)所著,原名《地质学原理》。该书译本卷四、卷九、卷十三的篇目中,均作“殭石”。殭为僵的异体字,  相似文献   

3.
1990年6月,我国的一份地学报纸登出一帧照片,名曰:“河南信阳发现大量柏枝化石”(照片见题图1)。随后不久,这帧照片又出现在《科技日报》上,说明改为“天然柏枝画”。稍有地质知识的人会看出,照片拍摄的是一种从地下水中沉液在岩石表面的铁锰质的凝聚物。这些凝聚物通常呈黑色,形态呈树枝状,颇能迷惑人,使人误认为是化石。正因为如此,地质学称之为“膜树石”或“假化石”。在野外,要将膜树石与沉积岩中的植物化石区分开来并不困难。首先,在成分上,由于膜树石往往含MnO_2,因此加双氧水(H_2O_2)起泡,而若是植物化石,就没有这种现象。其次,膜树石常出现在化学成分偏硷性的岩石中,如石灰岩(化学成分是CaCO_3,是强碱弱酸的盐)、正长岩(含大量钾钠长石,也是强碱弱酸的盐)。而石灰岩一般是在海洋中  相似文献   

4.
《化石》2001年第1期刊载的“《自然》、《科学》传捷报 ,“龙”“凤”呈祥迎新年”一文 ,得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布的“小盗龙”支持了“鸟类飞行树栖起源说”及“原羽鸟”提供一种羽毛类型暨早期演化的证据的重要科研成果 ,深为感慨 ,由是填词一首 ,调寄“长相思” ,意涵发人深思久思。“小盗龙” ,小恐龙 ,跃逸茫原攀茂丛 ,树栖飞凤踪。凤缘龙 ,鸟缘龙 ,物竞翔空翼翮丰 ,教“原羽鸟”。长相思 “小盗龙”与“原羽鸟”@庞秉璋  相似文献   

5.
高峻 《化石》2002,(3):6
今年第二期的《化石》杂志刊登了河北经贸大学李小栋、张爱芹撰写的题为《罕见的新生代双弓类长颈水生爬行动物化石———山旺中国龙》一文以及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孙震老先生撰写的《贵州发现长颈“背帆龙”》一文。笔者在仔细阅读两文及观察对应图版照片后对这几位作者在文中提出的错误观点予以纠正。笔者对这几位化石爱好者在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等学科基础知识的匾乏和对古生物化石研究缺乏实践经验而产生的错误表示理解。在“山旺中国龙”一文中两位作者着重介绍了胡氏贵州龙 (Keichousaurushui)和凌源潜龙(Hy…  相似文献   

6.
从石炭纪到白垩纪跨度长达3亿年的这段漫长时空 ,地球上出现大大小小近800种的各种“龙”。其中不少“龙”的背脊上都长有各种“帆状物”。从现有资料来看 ,这些“背帆”龙的颈部似乎都不很长 ,颈椎很少超出20节。最近在贵州龙动物群中 (贵州关岭 )发现一条有背帆的“龙”。这是一条全长仅6公分的幼体 ,颈椎较长超出24节。用放大镜可清晰观察到从胸椎到肋外有一排长棘 ,棘条长度都大大超出肋条长度。不仅如此 ,该“龙”可贵之处还在于其内部的许多结构并未因长达2亿多年的漫长化石过程而受到破坏。今将其躯干部分的照片供化石爱好…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籍中化石记载之丰富,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为此,笔者对古籍中的化石记载进行了一些整理,已发表的有《我国古代的脊椎动物化石知识》。现整理出古籍中的化石之最,不妥之处盼同行指正。最早记载化石的古籍是《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在叙述中山首经时说:“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座。”天婴,又名九婴,乃水火之怪也。这一段话说明“龙骨”一词最初由天婴演化而来。龙骨是我国对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的俗称,一般指新生代的哺乳动物,主要是上新世及更新世的象、犀牛、鹿、骆驼以至人类的骨骼和牙齿化石。“金星之山”,据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所注,  相似文献   

8.
“牙形石”是一类绝灭动物的化石。关于这类动物的完整体形、分类地位等,长期以来都不清楚。远在1856年,在欧洲北部早古生代(奥陶纪)地层中,第一次找到“牙形石”。这是一些形状象笔架、梳子或锯条状的小骨片,大小一般不超过二毫米,在颌状的骨片上有尖锥形的“牙齿”,所以称为“牙形石”(图1)。化石通常都是几种不同的类型(代表几个“形态属”)同时在一起发现,成为“牙形石组合”。化石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古生代海相地层中,时代从寒武纪到三迭纪,主要发现于黑色片状页岩中,很少与其他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共生。在某些石油和天然气田地下地层对比研究上,牙形石是一类重要的微体  相似文献   

9.
徐光辉 《化石》2023,(1):79-81
<正>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世海相地层(2.44亿年前)发现一种新的肿肋龙科爬行动物,代表了多指节型鳍龙类最早出现的化石记录,将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Luopingosaurus imparilis),奇异罗平龙尖嘴长吻,形似“四脚蛇”,全长超半米。它的体形像水生蜥蜴。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  相似文献   

10.
石燕的故事     
中药店里有一种入药的化石,称作石燕。人们多以为是古代飞燕的化石。其实,石燕非燕,它是一种古代海洋中营固着生活的腕足动物的壳体化石。那末,怎样会把它当作飞燕的化石呢?说来话长,早在晋代(四世纪后半期)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在其《启矇记》中曾提到“零陵郡有石燕,得风雨则飞如真燕。”可算是记载石燕化石的开  相似文献   

11.
正每年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前后都安排有地质考察,这是了解经典化石产地的难得机会,也是我决定是否参加会议的一个因素。美国上三叠统的钦利(Chinle)组因为产出2.2亿年前的早期恐龙腔骨龙以及波斯特鳄、植龙类、鹰龙类(aetosaur)等众多的主龙类而闻名于世;英国广播公司著名的电视系列片《与恐龙同行》中第1集《新鲜血液》就主要基于此地层中产出的化石为原型而创作。这个组最著名的化石产地是新  相似文献   

12.
1990年2月,美国古生物学家J.克里克兰与H.阿姆斯特朗在上侏罗统的莫里逊组地层中发现了北美大陆最古老的甲龙。这批甲龙化石材料是在一个叫做“M·M坑”的化石点找到的。除甲龙外,在足球场般大小的发掘范围中还发掘出许多保存良好的雷龙、圆顶龙、跃龙等多种恐龙化石。该化石点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弗里达以西,在靠近犹他州与科罗拉多州边界中段的拉比迪山谷中。 M·M坑的发现表明,甲龙在北美的存在要比先前知道的早2—3千万年。甲龙主要生存于白垩纪。白垩纪的甲龙化石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分布。侏罗纪的甲龙几乎不为人们所知,过去仅在欧洲发现过颌骨残片  相似文献   

13.
郭建崴 《化石》2009,(2):F0003-F0003
2004年.为了庆祝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顶效“贵州龙博物馆”开馆一周年,我们《化石》杂志编辑了一期专辑。在这期专辑里,李锦玲、金帆、李淳、尚庆华等几位古生物学研究者将各自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精心的再创作,为广大化石迷和古生物爱好者娓娓道出一个个发生在2亿年前的远古海洋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龙的故乡,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全国各地有关龙的民间传说举不胜举,就连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古代脊椎动物化石,也称龙骨。你可能看过有关龙的绘画和雕刻,但却不一定见过“龙”的化石。正逢龙年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为了让首都人民一睹“龙”的雄姿,特意在春节期间举办了《史前龙展》。这次展览规模宏大,包括有六十件馆藏标本,如名闻遐迩的准噶尔翼龙、中国肯氏兽、山西(鱼噩)、鹦鹉嘴龙、蒙古雷兽和小巨犀;有巨大的蜥脚类马门溪龙、禄丰龙和酋龙;更有板块学说的重要证据之一——二齿兽等。其中大都是未曾与观众见过面的稀世珍宝。这次展览期间,观众以极大的兴趣亲眼目睹,盛赞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超微化石”? 古生物化石大小十分悬殊。一般说,像介形虫、轮藻这种小个体需用显微镜来观察的属于微体化石;“超微化石”是比微体化石还要细小,其直径仅为头髪丝的十分之一,通常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研究。“超微化石”有钙质的和硅质的两类。硅质超微化石通常指的是硅鞭毛藻,种类不多。而平常所说的“超微化石”主要指的是钙质超微化石(即钙质超微浮游生物化石)。它们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在地层中广泛分布。钙质超微化石首先指的是颗石类。据研究,颗石是颗石藻身上的骨骼(图一)。颗石藻是一类具有鞭毛的单细胞生物,几乎全是海生浮游的。其大小只有3—35微米,相当于粘土与粉砂的界线。颗石的大小一般在  相似文献   

16.
柳郭里阳 《化石》2012,(1):44-45
1921年,在德国特罗辛根的三叠纪晚期地层里,人们发现了9具板龙的完整骨架化石,从埋藏情况分析,这些板龙是同时被埋葬在这里的。古生物学家称其为板龙“群葬墓”。 人们对板龙并不陌生,产于我困云南的有名的禄丰龙就是一种板龙。板龙足早期的植食性恐龙,被认为是后来出现在侏罗纪、白垩纪的那些恐龙大汉蜥脚类恐龙(梁龙、腕龙、马门溪龙)的祖先类型,因此被称为“原蜥脚类恐龙”。  相似文献   

17.
韩建新 《化石》2011,(1):51-57,82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嘉荫县城西11公里处,中俄界河黑龙江的南岸,于2001年建成,总面积为38.44平方公里。嘉荫是我国发现最早并具有详实科学记录的恐龙化石挖掘地。1902年俄罗斯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恐龙骸骨化石,并把挖掘的恐龙化石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完整骨架,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至今陈列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地质博物馆内,是我国出土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被世人称为“神州第一龙”。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近期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缙云县壶镇的新种类甲龙类化石研究成果,该种类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缙云甲龙(Jinyunpelta sinensis)。缙云甲龙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亿年前。比之前发现的具有尾锤的甲龙类化石早了1000多万年。中国缙云甲龙化石2013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缙云县博物馆和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联合抢救性挖掘所获。本次研究的化石材料  相似文献   

19.
<正>腔骨龙类属于基干兽脚类恐龙,体型较小,仅发现于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在北美和非洲具有丰富的化石记录。2014年10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海鲁等在国际刊物《动物分类学》(Zootaxa)上报道了在云南禄丰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的一具保存较好的腔骨龙类恐龙新属种:禄丰盘古盗龙(Panguraptor lufengensis)。这是腔骨龙类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对研究该类恐龙的演化和分布,乃至早期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的珍宝──龙骨不能滥作药用自古以来,人们一直热衷于用“龙骨”来治病,很多中药方中,有“龙骨”这一味药。所谓“龙骨”,当然不是指龙的骨骼,而是泛指古代脊推动物的一些骨头和硬体化石,例如恐龙、象骨和其它哺乳动物的骨化石,也有人把龟化石、螃蟹化石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