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PSCA单克隆抗体对前列腺不同病变组织及非前列腺肿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染色,其中PCa组织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50例,其它肿瘤组织标本9例.引入阳性灰度值概念判定PSCA染色强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PSCA高表达是否和PCa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结果 100例前列腺病变组织中,仅1例PCa和2例BPH组织PSCA呈阴性表达,PSCA在BPH和PCa组织中平均染色阳性灰度值分别为:18.73灰阶(Gs)和42.16Gs,在PCa组织中呈现明显高表达(P<0.05),非前列腺肿瘤组织染色均呈阴性.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SCA高表达和PCa分期、分级和有无骨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OR值分别为1.8,2.3,3.1;P值分别为0.029,0.013,0.007).结论 PSCA具有良好的前列腺组织器官特异性,并有助于判断PCa临床分期、分级和有无骨转移.  相似文献   

2.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研究AR在32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ng/mL的BPH(简称高PSA组)、40例PCa组织中表达的情况;32例PSA<10ng/mL的BPH(简称低PSA组)组织为对照组。 结果低PSA组、高PSA组、PCa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38%、93.75%、65.00%,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高PSA组上皮、间质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PSA组和PCa组织(P<0.05)。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55.56%、30.00%,高、中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比低分化癌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表达阳性率(68.75%)比晚期前列腺癌(41.67%)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晚期前列腺癌高(P<0.05);高、中分化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低分化癌高(P<0.05)。 结论AR在高PSA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在前列腺增生中的过表达可能是PSA增高的又一因素。AR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在不同的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PCA)中PSCA的表达差异,及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SP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51例PCA、1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1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 PSCA及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SCA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分子病理学诊断的新型瘤标,在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SCA、PSMA在22例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SA值.结果 PSCA、PSMA在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平均为81.82%和77.27%.血清PSA与PSC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95,p<0.05);血清PSA与PSM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41,p<0.05).PSCA与PSM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PSCA只表达于癌细胞的细胞浆中,周围正常前列腺组织中未见表达;PSMA在癌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有高表达.在相关性方面,PSCA、PSMA及PSA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性,且均与前列腺癌诊断、预后有关,三者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mRNA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mRNA(PSMA-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从PCa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中PSMA-mRNA的表达。以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为对照。结果PCa患者PSMA-mRNA阳性率为60.8%(45/74),BPH患者PSMA-mRNA阳性率为5.9%(1/17);伴远处转移的PCa患者外周血PSMA-mRNA阳性率高达89.5%(34/38),无远处转移者阳性率为38.9%(14/36);PCa患者中血清PSA≥20μg/L者PSMA-mRNA阳性率(68.8%),显著高于PSA〈20μg/L者(23.0%)。结论外周血PSMA-mRNA检测可诊断前列腺癌血行播散及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相关参数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早期PCa患者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45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检测血清PSA水平及相关参数,评估各检测指标对PCa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体检者、BPH患者、PCa患者,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PSA密度(PSAD)逐渐升高,F/T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SA水平及其相关参数有助于PC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中度升高时(4.0~10.0 ng/ml),游离PSA(PSSA)与总PSA(tPSA)比值(f/tPSA)和结合PSA(c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及区分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能力.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方法,在28例PCa患者和33例BPH患者中,选择tPSA值在4.0~10.0 ng/ml范围的血清标本,分别检测、计算fPSA和cPSA,分析tPSA、f/tPSA、cPSA的临床意义.结果当血清tPSA在4.0~10.0 ng/ml时,f/tPSA比值在PCa和BPH两组患者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明显地提高了PCa诊断的特异性;而cPSA在PCa和BPH两组患者中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当血清tPSA在4.0~10.0 ng/ml时,在区分、诊断PCa和BPH上,f/tPSA比值明显优于tPSA,而cPSA并不优于tPSA.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游离PSA(f-PSA)水平的定量检测,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和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18例前列腺癌(PCa)、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以及30例正常男性对照的血清IGF-1、f-PSA和PSA水平.结果 与BPH组和正常男性对照组比较,PCa病人血清IGF-1(282.7±99.5 vs 153.5±48.5 ng/ml,282.7±99.5 vs 138.7 ±47.5 ng/ml,P均<0.01)、PSA(50.5±39.7 vs 7.2 ±3.7 ng/ml,50.5 ±39.7 vs 1.6±1.0 ng/ml,P均<0.01)和f-PSA(7.6±5.7 vs 1.8±1.0 ng/ml,7.6 ±5.7 vs 6 ±0.3 ng/ml,P 均<0.01)水平均明显增高;BPH组血清PSA高于对照组(P<0.01),IGF-1和f-P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清高水平的IGF-1与PCa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一个新的PCa高危人群的预测指标,而将其与PSA、f-PSA等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筛查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在PSA灰区(tPSA4-10ng/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增生症(BPH)、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用。方法 162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分为BPH组104例和PCa组58例,分别检测其血清PSA、f/tPSA、直肠超声检测前列腺体积并测算PSAD数值。结果 PCa组血清tPSA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血清f/tPSA较BPH组明显降低(P<0.01),PCa组PSAD值较BPH组明显升高(P<0.01)。随f/tPSA、PSAD升高,PCa诊断的敏感度也升高但特异度下降。PSAD对PCa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f/tPSA比值。结论 f/tPSA比值和PSAD对诊断BPH、PCa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t)在tPSA为4~10ng/ml时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对83例血清tPSA为4~10ng/ml的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行分析。均经由B超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组织学验证。酶免微粒子捕捉法测定血清中tPSA与fPSA。结果:本组中32例(38%)为前列腺癌,51例(62%)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tPSA的平均值分别为6.63ng/ml和6.99ng/ml,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f/t值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0.16vs0.23,P<0.01)。以f/t比值0.16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临界值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78%。结论:f/t值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以0.16作为诊断临界值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经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8例[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3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中28例有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PIN)]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PSA、FPSA、FPSA/PSA比值、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PSA、FPSA、FPSA/PSA、PSAD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0.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将无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非前列腺癌存在PIN改变、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作为第一、二、三组分组进行比较,第一、三组患者PSA(P<0.001)和PSAD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第二、三组患者PSA(P<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无显著差异(P>0.05);第一、二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PSA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线索,结合 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前列腺癌适宜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方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游离PSA、总PSA,并计算PSAD、FPSA/TPSA、PSA/TPSA/PSAD等。结果:将PSA值分为0~、4μg/L~、10μg/L~和20μg/L~四个范围,BPH组构成比为39.06%、28.13%、25%和7.81%,而PCA组构成比为10.71%、17.86%、28.57%和42.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BPH组患者相比较,PCA组患者PSA和PSAD检测值升高,FPSA/TPSA和PSA/TPSA/PSAD降低,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当4ug/L≤PSA≤10ug/L时,PCA和BPH患者的PSA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A组FPSA/TPSA和PSA/TPSA/PSAD低于BPH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当PSA〉20μg/L时,两组患者PSA、PSAD、FPSA/TP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仅PSA/TPSA/PsAD低于BPH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PSA、PSAD、FPSA/TPSA诊断前列腺癌均具有一定局限性,PSA/TPSA/PSAD可能是诊断前列腺癌最适宜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许传亮  顾正勤  孙颖浩  黄盛东  龚德军 《上海医学》2005,28(5):363-365,F007
目的观察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TM两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以抗人PSCA单克隆抗体检测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及膀胱、肾脏等组织中PSCA的表达。结果PSCA在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3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膀胱、肾脏等正常组织的染色为阴性。95%(38/40例)的前列腺癌PSCA染色呈阳性、强阳性染色,50%~100%的肿瘤细胞着色,与前列腺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其染色强度及范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不相关。结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具有前列腺组织特异性,可用于前列腺癌免疫病理、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及免疫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128例门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 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所有患者 口服塞来昔布,治疗随访6周;根据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分为三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4.0 ng/ml的一组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既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又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造成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组织中核干因子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核干因子(nucleostemin gene,NS)基因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在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PCa中的表达水平与血清PSA的关系。结果45例PCa组织标本中,NS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80.0%(36/45)。20例BPH组织中均未见阳性表达。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PCa组织中NS蛋白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4、19、13例。NS蛋白表达与PCa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954,P〈0.05),与患者血清PS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37,P〉0.05)。结论NS蛋白表达与PCa的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诊断PCa的新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胃良恶性病变组织中PSCA和Oct-4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良恶性病变组织中PSCA和Oct-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胃癌、加例癌旁组织、36例淋巴结转移灶及80例不同类型胃良性病变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PSCA和Oct-4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其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病例PSCA,Oct-4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不同类型胃良性病例(P<0.05或P<0.01).PSCA和Oct-4阳性表达癌旁组织和良性病例均呈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淋巴结转移灶与相应原发灶比较,两者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浸润深度T1 T2、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N1站及无远处转移病例PSCA和Oct-4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度T3 T4、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N2 N3站及远处转移病例(P<0.05或P<0.01).结论:PSCA和Oct-4表达与胃癌侵袭能力、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有密切关系,提示PSCA,Oct-4表达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系列在前列腺癌筛选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系列在前列腺癌 (PCa)筛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6 9例PCa和 2 5 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的血清PSA、游离PSA/总PSA (fPSA/tPSA)、PSA速度(PSAV)、PSA密度 (PSAD)和前列腺移行带PSA密度 (PSAT)值。结果 PCa组血清PSAV、PSAD和PSAT的检测值较BPH组明显升高 (P <0 0 1) ,而PSA和fPSA/tPSA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PSA切变值越高 ,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越大 ,其中以PSA >10 μg/L时准确性最高。在PCa和BPH鉴别诊断意义上 ,表现为PSAT >PSAD >PSAV >fPSA/tPSA >PSA。结论 检测PSA系列 ,特别是检测PSAT和PSAD ,较单纯检测PSA在PCa筛选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