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感染发生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发生医院感染者23例,发生率17.69%;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共检出病原菌32株,最高的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年龄60岁、患者意识障碍、有慢性疾病(糖尿病史、高血压、肾疾病及心脏病等)、接受侵入性操作且采用机械通气等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分析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儿内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衢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2158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有49例并发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7%;感染率最高的部位为胃肠道29例,占59.18%;其次为上呼吸道10例,下呼吸道7例,其他3例;患儿年龄、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年龄和抗生素使用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加强医院感染监控、感染培训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等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成立感染控制小组,对浙江省台州医院耳鼻咽喉科2015年1~11月收治的63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耳鼻咽喉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06%;感染发生部位以手术切口为主,为63人,其次为术腔42人、下呼吸道感染16人、上呼吸道感染10人;检出病原菌中,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患者60岁、使用免疫抑制剂、≥两种并发症、住院时间50天、伴皮肤或黏膜溃烂时,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存在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医院管理者应加强监督,加强侵入性操作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护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理念在预防与控制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住院进行治疗156例的肺癌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非感染组(106例)和感染组(50例)。采用文献回顾和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中获得的信息,最终确立性别、病程、治疗方法、TNM分期、侵入性操作、抗肿瘤治疗、吸烟、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进行一体化管理情况为最终变量。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因素的发生情况,进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进行一体化管理、抗肿瘤和治疗是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保护性因素。TNM分期、侵入性操作、吸烟、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为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进行一体化管理是预防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发生院感20例,感染发生率为20%;所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45%,革兰阳性球菌占40%;发生感染的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占81%,其次为脑脊液感染,占13%。患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采用机械通气等是院感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通过对导致神经外科ICU患者发生院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加强ICU环境管理,加强侵入性操作的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提升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质量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6~2017年医院超声科收治的进行超声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记录100例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来的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质量管理。另选取250例住院期间进行介入超声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流程管理,观察组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其他疾病等,为行超声介入治疗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措施,能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控制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21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并制定出干预措施。结果:监测的32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81例,发生率25.23%;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分别为53.23%和13.4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7.61%,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为6.32%,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为5.32%。分离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45%,其中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结论: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加强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探讨有效的防控对策。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45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对策;选取2014~2015年收治的45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比较实施前后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高龄、住院时间长、原发病为脑梗死、各种侵入性操作、下呼吸道感染、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多、抗生素使用不合理者医院感染发生比例高;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4%(P0.01)。结论:加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防范,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管理理念对疾病感染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8月期间在医院内科病区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针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管理方法的制定,优化管理流程。比较采用预见性管理前(2017年11月~2018年3月)和管理后(2018年4~8月),内科病区感染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医院内科102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呼吸系统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为64.71%。年龄≥75岁、住院时间、使用导尿管、抗菌药物联用、机械辅助通气、激素的使用均为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管理后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器械管理、护理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管理能够将影响内科感染管理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并提出有价值的管理方案,有效提升了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常见的染潜在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院感干预管理措施,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整体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9月神经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32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发生率与危险因素,并制定出干预措施。结果:325例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发生率为10.77%,4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感染,占61%,其次为脑脊液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分别占22%和16.5%。在分离出的病原菌20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21.54%、12.34%、11.52%。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手术时间、伤口的清洁度、侵入性操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和住院时间。结论: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完善感染控制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无菌药物,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液科医院感染的防控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金华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所收治的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280例血液科患者的临床病历,分析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及感染引发因素。结果:所选的280例患者中,总共有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5%。感染发生部位主要是以呼吸道为主,其占比为48.98%,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发生率。感染组患者与非感染组患者在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年龄、化疗次数及住院时间等多个单因素方面的例数及应用均存在显著差异,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科中医院感染引发因素主要有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年龄、化疗次数及住院时间等,针对上述因素,开展行之有效的感染防治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肾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预防措施,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中医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112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血清白蛋白水平、基础疾病等资料,采集患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皮肤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判断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时间≥21天,侵入性操作、使用的抗菌药物≥3种、血清白蛋白30g/L、存在基础疾病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使用的抗菌药物≥3种、存在基础疾病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肾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感染发生,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现状,分析医院感染原因,并提出防控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244例肝炎患者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感染部位、病原菌构成、感染因素及医院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44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8例,医院感染率23.77%。感染部位前三位为呼吸道感染、腹膜感染和消化道感染。58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6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革兰阴性菌34株,真菌17株。影响因素统计显示,有侵入性操作、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有长期抗生素应用史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医院感染的58例患者中,死亡11例;其余186例患者中,死亡10例,,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会导致患者死亡率的上升,高龄、长期住院、有侵入性操作、长期应用抗生素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应当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措施,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根据感染危险因素寻找合适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近期医院收治的1221例妇产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共有3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3.11%,以呼吸道感染较多,革兰阴性菌为主要感染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及侵入性操作次数与医院感染发生具有很大关系。结论:妇产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概率较大,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日常监测,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防范管理措施,针对性提出预防对策,达到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同时为临床控制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15~2016年新生儿2236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新生儿各项资料并分析医院感染率和感染部位,同时分析探究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监测的2236例新生儿中,医院感染发生48例,感染率为2.15%;感染部位多以呼吸道为主,共25人,占全部感染的52.08%,少数在胃肠道、脐部、眼部、皮肤等。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除新生儿胎龄、体重等自身因素外,还与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等因素有关,差异显著(P0.05)。结论:侵入性操作和新生儿自身因素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控制和预防应依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制定针对性对策,从而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探讨控制与预防管理措施,为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思路。方法:以2014年7月~2015年6月住院的160例患者为对照组,总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1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他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38.13%,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9.38%。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和服用抗菌药物及大量使用激素,均是导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呼吸内科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在NICU住院的916例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 916例新生儿中发生56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11%;感染部位以浅表感染(62.07%)及呼吸道感染(34.8%)居多;独立危险因素是:出生体质量轻、胎龄≤30周、产妇重度先兆子痫及机械通气、脐静脉插管、PICC插管和经鼻口腔吸痰为代表的侵入性操作。结论胎龄小、体质量轻、侵入性操作等是NICU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重点关注重症先兆子痫产妇、胎龄小、低体质量儿,慎用侵入性操作,加强全面消毒,严格洗手等措施,同时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医院感染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减少医院感染,提高临床医疗安全。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呼吸内科2015~2016年38例住院患者,所选患者均发生医院感染,对其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果:38例感染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呼吸道功能下降、真菌感染、侵入性操作,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就诊患者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反馈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促进患者安全就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呼吸科医院感染现状,提高呼吸科医院感染的防护能力。方法:对医院呼吸科住院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88例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1288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医院感染,其中肺部感染42例,革兰阴性菌感染35例;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过多、高龄、住院时间10d、基础疾病众多是引起呼吸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管理、医院感染防控宣传教育、严格无菌操作等方法可以降低呼吸科医院感染率。结论:呼吸科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规范技术操作、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等措施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ICU的感染原因,探讨防控管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医院ICU收治的13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法分组:对照组684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684例行规范化防控管理,观察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3.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9%(P0.05)。高龄、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过长、长期住院是诱发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离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比为60.42%,真菌占比为25.00%,革兰阳性菌占比为14.58%。结论:诱发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必须要做好规范化防控管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发生风险,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