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洋金花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大孔吸附树脂、硅胶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利用多种波谱学测试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洋金花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二氢红花菜豆酸(dihydrophaseic acid)(1),(6Z)-4-(3-hydroxybutylidene)-3,5,5-trimethyl-2-cyclohexene-1-one-O-β-D-glucopyranoside(2),(6E)-4-(3-hydroxybutylidene)-3,5,5-trimethyl-2-cyclohexene-1-one-O-β-D-glucopyrano-side(3),Vomifoliol(4)和(6S,9R)-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洋金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绵萆薢中甾体皂苷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谭大维  康利平  吕宁  张洁  马百平 《中药材》2006,29(11):1176-1179
目的:分离、鉴定绵萆薢根茎中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方法: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及ODS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种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Ⅰ),原薯蓣皂苷(Ⅱ),原纤细薯蓣皂苷(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绵萆薢中分离得到的呋喃型甾体皂苷。  相似文献   

3.
佛甲草中甾醇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晓峰  刘霞  潘兰  岐琳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0):1319-1321
目的:对佛甲草Sedum,lineare Thunb.中的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植物全草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佛甲草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7-烯-3β-醇(1),豆甾-3β,5α,6β三醇(2),豆甾-5-烯-3β-醇-7-酮(3),豆甾-5-烯-3β,7α-二醇(4),豆甾-5-烯-3β,7β-二醇(5),β-谷甾醇(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菝葜中的甾体皂苷及其细胞毒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菝葜Smilax china L.的甾体皂苷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的初筛。结果:从该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6个甾体皂苷,分别鉴定为borassoside B(1),薯蓣皂苷(2),原薯蓣皂苷(3),22-O-甲基原薯蓣皂苷(4),isonarthogenin 3-O-α-L-rhamnopyranosyl(1-2)-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5),diosgenin-3-O-[α-L-rha(1-3)-α-L-rha(1-4)-α-L-rha(1-4)]-β-D-glucopyranoside(6)。在样品溶液质量浓度为5 mg.L-1时,化合物2和6对K-562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89.1%9,0.1%。结论:化合物1和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6对K-562癌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5,(6)
目的:研究菲岛茄中甾体糖苷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和反相硅胶等柱层析材料以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通过ESI-MS和NMR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菲岛茄中分离得到6个甾体糖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torvoside K(1)、torvoside J(2)、torvoside L(3)、khasianine(4)、aculeatiside A(5)和solamargine(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洋金花Datura metel L.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ODS、Toyopearl等柱色谱方法及制备型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质谱,1D、2D-NMR波谱学测试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洋金花种子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其中三萜类化合物1个,daturadiol(1),醉茄内酯类化合物1个,daturafoliside G(2),此外还得到了一个其他类化合物foliachinenoside Ⅰ(3)。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6,(7)
目的:研究香泊氏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香泊氏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醇(1)、(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3)、(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4)、白桦脂酸(5)、(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6)和硬脂酸(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从该菌种子实体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紫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紫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芝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分离得到6个甾醇,1个脂肪酸和1个哌嗪二酮衍生物。结构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麦角甾醇(2),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β-醇(3),过氧麦角甾醇(4),麦角甾-7,22-二烯-3-酮(5),β-谷甾醇(6),α-羟基-二十四烷酸(7),cyc lo(D-Pro-D-Val)(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紫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0,(1)
目的:研究盾叶薯蓣鲜根茎中的甾体皂苷成分,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方法:运用正相和反相C18硅胶柱色谱对其甾体皂苷成分进行分离,用MS、NMR等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个甾体化合物,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3β,22α,26-三醇-25(R)-呋甾烷-5-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结论:该化合物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平颏海蛇干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平颏海蛇干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油酸甲酯(2),油酸(3),3-methoxycholest-5-ene(4),Stigmasta-5,24(28)-diene,3-methoxy-,(3β,24E)(5),Tetracosanamide,N-[(1S,2R,3E)-2-hydroxy-1-(hydroxymethyl)-3,7-heptadecadien-1-yl](6),5α-Cholestan-3β-ol,5,6β-dibromo-,nonanoate(7),Cholestane-3,5,6-triol,3-nonanoate(8),胆甾-5-烯-3β,7β-二醇(9),胆甾-5-烯-3β,7α-二醇(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平颏海蛇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从鬼臼(Sinopodophyllum emodi)中分离和鉴定出5种黄酮类化合物和1种甾体化合物。 鬼臼干燥根茎(2.47kg)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用水和乙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配。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种黄酮类化合物(1、2)和1种甾体化合物(6),从正丁醇提取物中得到3种类黄酮葡糖苷(3~5)。根据光谱数据化合物1~5分别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山柰酚3-O-β-D-吡喃葡糖苷(3)、芸香苷(4)、山柰酚3-O-  相似文献   

12.
赵朗  欧志强  王刊  付宏征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3):3039-3042
目的:对兴安藜芦Veratrum dahUricum中甾体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凝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兴安藜芦中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20R,22S,25S)-veratra-5,13-dien-3β-ol-01(1),当归酰棋盘花碱(angeloylzygadenine,2),15-O-(2-methylbutanoyl)-3-O-veratroylprotoverine(3),20-isoveratramine(4),藜芦胺(veratramine,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齐藤凹顶藻Laurencia saitoi化学成分,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MS,1D和2D 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通过MTY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齐藤凹顶藻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aplysistatin(1),5-acetoxy-palisadin B(2),palisadin B(3),palisadin A(4),pacifigorgiol(S),豆甾4-烯-3α,6β-二醇(6),2,3,5,6-四溴-吲哚(7),其中化合物1~5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6为甾醇类化合物,化合物7为四溴取代的吲哚类化合物.对化合物在人肿瘤细胞株Bel-7402,BGc-823模型上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定,IC_(50)均大于10μg·mL~(-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但对人肿瘤细胞株Bel-7402,BGc-823均无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生藤中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20和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对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孕甾-4-烯-3,20-二酮(1),3β-羟基-5β-孕甾-20-酮(2),3α-羟基-5β-孕甾-20-酮(3),2β-羟基柳珊瑚酸甲酯(4),suberosanone(5)。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红藻刺状鱼栖苔Acanthophora spicifera中的甾体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b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以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IR,1D和2D NMR等方法鉴定结构;通过MTT法对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在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细胞株上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通过MTT法对单体化合物在犬血管平滑肌细胞模型上进行增殖抑制活性测试.结果:从刺状鱼栖苔中分离得到6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胆甾-4-烯-3-酮(1)、胆甾-4-烯-3,6-二酮(2)、胆甾-5-烯-3β-醇(3)、5α-胆甾-3,6-二酮(4)、β-谷甾醇(5)和24-羟基-24-乙烯基-胆甾醇(6).结论:其中化合物1,2,3,5为首次从该海藻中分离鉴定;化合物1,2,4表现出一定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研究。结果:从雷公藤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3,6-dione,1),6β-羟基-豆甾-4-烯-3-酮(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hthalic acid dibutyl ester,3),秦皮素(fraxetin,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1、3、4为首次从卫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白僵蚕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ODS、制备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僵蚕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5α-二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1)、(22E,24S)-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9(11),22-三烯-3β-醇(2)、高精氨酸(3)、β-谷甾醇(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秃毛冬青Ilexpubescens Hook.et Arn. var. glabra Chang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手段对秃毛冬青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3-O-β-D-半乳糖豆甾二烯醇(1),5,25-豆甾二烯醇(2),3β-acetoxy-28-hydroxyurs-12-ene(3),齐墩果酸(4),β-谷甾醇(5),白桦脂酸(6),坡模酸(7),丁香酸(8),β-胡萝卜苷(9)和秦皮乙素(10)。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为首次从秃毛冬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柿皮Diospyros kak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IR等波谱方法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柿皮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β-谷甾醇(2),乌苏酸(3),24-丙基-3β-羟基-胆甾-5-烯(4),齐墩果酸(5),东莨菪内酯(6),肉豆蔻酸(7)。结论:化合物4,6,7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13C-NMR 和MS 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灵芝醇B(ganoderiol B,1)、灵芝酸A (ganoderic acid A,2)、赤芝酸A(lucidenic acid A,3)、灵芝萜酮二醇(ganodermanondiol,4)、 3,7,11,15,23-5O-5α-羊毛甾-8-烯-26烷酸(3,7,11,15,23-pentaoxo-5α-lanosta-8-en-26- oic acid,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烷酸酯(ergosta-7,22-dien-3β-ol- pentadecanoate,6)、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 a-7,22-dien-3β-ol,7)及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anoic acid,8).结论 其中化合物8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