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Pentraxin-3(PTX3)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探讨PTX3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15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与临床白蛋白尿组,分别检测3组PTX3、血糖、血脂、HS-CRP、γ-谷氨酰转移酶等。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PTX3与UAER呈正相关(r=0.667,P<0.01)。各组间年龄、FPG、TG、GGT、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X3水平与白蛋白尿相关,PTX3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PTX3水平升高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临床白蛋白尿组38例,同期3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清SAA、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SAA、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SAA、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白蛋白尿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AA、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SAA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0.463,P<0.01;r=0.278,P<0.05;r=0.402,P<0.01;r=0.216,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SAA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及尿微量白蛋白关系密切,SAA水平增高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无尿路感染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微量白蛋白尿组高。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微量白蛋白尿组高。3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不仅与糖代谢指标和血压有关,与血脂也存在相关性,提示脂质代谢紊乱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蛋白尿情况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G-Ccr)等临床指标.结果:从正常白蛋白尿期至微量白蛋白尿期再到大量白蛋白尿期,Cys C、mAlb、Scr均逐渐升高(P<0.05),但Cys C、mAlb比Scr升高较早;CG-Ccr则逐渐降低(P<0.05).采用ACR为参照,取ACR 30 mg/g、ACR 300 mg/g为切点,作血清胱抑素C的ROC曲线并求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P< 0.01)、0.781(P<0.01),进一步说明其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Cys C比Scr能更敏感地评估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74例糖尿病患者按其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26例(DN1组,UAER<30mg/24h),微量蛋白尿组24例(DN2组,UAER介于30~300mg/24h)及大量蛋白尿组24例(DN3组,UAER>300mg/24h),同时建立对照组25例。同时测定各组尿NGAL蛋白的活性及水平并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 各组患者尿NGAL活性条带均较对照组明显清晰(P=0.000),大量蛋白尿组NGAL活性较正常蛋白尿组高(P<0.05),微量蛋白尿组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检测则提示大量蛋白尿组NGAL水平与其他3组存在区别,大量蛋白尿组NGAL排出量高于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及对照组(P=0.000),对照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尿NGAL蛋白活性检测比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检测及NGAL定量检测敏感,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in C,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糖蛋白I(β2-glycopr_otein,β2-GPⅠ)水平及其检测临床意义。方法:100例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M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MER30mg/24h,n=40)、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24h≤UMER300mg/24h,n=30)和临床白蛋白尿组(UMER≥300mg/24h,n=30)。比较三组患者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GPⅠ水平,并行相关性线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GPⅠ水平更高(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临床蛋白尿组的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GPⅠ水平更高(P0.05);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ysC(r_1=-0.532,P0.05;r_2=-0.483,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_1=-0.237,P0.05;r_2=-0.232,P0.05)和β2-GPⅠ水平(r_1=-0.713,P0.05;r_2=-0.633,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和白蛋白呈负相关性,与患者的UEMR(r_1=0.337,P0.05;r_2=0.437,P0.05;r_3=0.534,P0.05)和视网膜病变(r_1=0.635,P0.05;r_2=0.353,P0.05;r_3=0.538,P0.05)呈正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患有糖尿病肾病与患者的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GPⅠ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β2-GPⅠ水平较敏感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IGF-β1)水平的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分为:无蛋白尿组(UAER<20 g/min,n=32)、微量蛋白尿组(UAER<290 g/min,n=35)和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 g/min,n=31)。观察各组患者CRP、slL-2RI、L-6和TGF-β1水平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n=32)进行比较。结果无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的CRP、slL-2R、IL-6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微量蛋白尿组的CRP、slL-2RI、L-6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P<0.05);大量蛋白尿组的CRP、slL-2RI、L-6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结论早期检测血清CRP、slL-2RI、L-6及TGF-β1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观察糖尿病肾病病情及判断糖尿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刘明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36-6336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百灵胶囊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效果。方法 40例未服用ACEI类和ARB类药物的T2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氯沙坦组)20例,口服氯沙坦50 mg/d;治疗组20例,口服氯沙坦50 mg/d+百灵胶囊9 g/d,1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血钾、血肌酐。结果治疗组UAE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SCr、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和百灵胶囊联合应用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9例糖尿病患者按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54例(UAER<30 mg/24 h),微量蛋白尿组62例(UAER30-300 mg/24 h)和大量蛋白53例(UAER≥300 mg/24 h)。正常对照组42例。测定各组胱抑素(Cys-C)、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结果:微量蛋白尿组Cys-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SCr和BUN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并且在微量蛋白尿组中,Cys-C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SCr和BUN的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Cys-C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优于UAER和BU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9(IL-19)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0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分为无蛋白尿组(102例)、微量蛋白尿肾病组(72例)和大量蛋白尿肾病组(26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名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IL-1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 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和UAE,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微量蛋白尿肾病组和大量蛋白尿肾病组IL-1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9分别与hs-CRP、Cys C、UAE、Hb A1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3、0.611、0.591和0.526,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IL-19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对糖尿病肾病的致病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清脂蛋白-a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分三组:38例2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患者,38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36例2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均用胶乳浊度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比较3组间血清脂蛋白-a的变化规律。结果:与2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患者相比较,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和2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清脂蛋白-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脂蛋白-a升高与尿白蛋白量有关,提示血清脂蛋白-a对糖尿病肾病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另选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中IL-18、CRP、mALB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IL-18、CRP、mALB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8与CRP、mALB呈正相关(分别r=0.453,r=0.579,P均<0.01)。结论血清IL-18、CRP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重要炎性反应介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8、CRP、mALB水平的升高可能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量白蛋白尿组(<25 mg/L)2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200 mg/L)3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00 mg/L)44例,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CysC及Hcy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及Hcy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CysC及Hcy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实质剪切波速度(SWV)与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值(ACR),将9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30例(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30例(ACR 30~300 mg/g)及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30例(ACR300 mg/g);另选取3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检测各组肾实质SWV值,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各组间的TGF-β1水平及肾实质SWV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和肾实质SWV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SWV值大于A、B两组,B组SWV值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血清TGF-β1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实质SWV与血清TGF-β1呈正相关(r=0.624,P0.05)。结论肾实质SWV值和血清TGF-β1水平随2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升高,二者在其诊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检测价值。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 mg/24 h)和微量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每组40例;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PTX3、hs-CRP及GGT水平。结果正常蛋白尿组PTX3及微量蛋白尿组PTX3、hs-CRP和GG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PTX3、hs-CRP和GG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且血清PTX3、hs-CRP和GGT水平均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PTX3、hs-CRP及GGT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健  栾敏  王艳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130-11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30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和30例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 VEGF;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同时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肌酐。组间比较用t检验,VEGF 与UAER的相互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为(29.23±6.60)pg/ml,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为(39.97 ±19.95)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为(51.09±22.36)pg/ml。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VEGF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VEGF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血清VEGF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提示VEGF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胱抑素C(CysC)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3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9例)、正常白蛋白尿组(57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酐(Cr)、SOD、CysC。结果三组患者血清Cr、SOD、CysC不全相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r、CysC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SOD显著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之间血清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SOD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结论在反映T2DN早期肾功能损伤方面,血清SOD、CysC的灵敏度优于血清Cr。  相似文献   

18.
高铁蛋白血症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铁蛋白血症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96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铁蛋白、尿白蛋白。结果:(1)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2)高铁蛋白血症组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24hrUAE)增高的发生率较正常血清铁蛋白组明显升高。(3)血清铁蛋白增高的发生率随尿白蛋白排泄增加而增高;正常、微量及大量白蛋白尿患者,其血清铁蛋白增高率分别为26.3%、41.9%及87.5%。结论:高铁蛋白血症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水平分为3组,A组38例无白蛋白尿,B组38例微量白蛋白尿,C组36例大量白蛋白尿,应用胶乳浊度法测定3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C组血清脂蛋白-a水平高于A,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结论:血清脂蛋白-a水平高低反映糖尿病肾病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T2DM)76例,根据其尿液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26例,UAER30 mg/24 h)、微量白蛋白尿组(25例,UAER为30~300 mg/24 h)、临床蛋白尿组(25例,UAER300 mg/24 h);选择同期正常体检者4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血清NGAL、Cys C和尿NAG,分析检测结果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3个指标对DN的诊断效率。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血清NGAL、Cys C和尿NA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患者血清NGAL、Cys C和尿NAG水平与GF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5 23、-0.760 14、-0.701 17,P均0.05];3项指标中血清NGAL的ROC曲线下面积(0.862)最高,诊断效率最好。结论血清NGAL与GFR关系最为密切,可用于DN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