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疗效。方法 136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及单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P0.05),尤其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C、LDL-C、TG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C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降脂作用,能提高降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ACS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依折麦布.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TC、TG、LDL-C和hs-CRP均明显下降(P<0.05),而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②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再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能够明显改善ACS患者血脂状况,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
刘春荣  宋巧凤  王希柱  王晓玲 《河北医药》2012,34(21):3254-3256
目的本研究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NT-proBNP、MMP-9和hs-CRP血浆浓度的影响。方法确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其中50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mg联合依折麦布10mg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mg,6周后比较2组血脂,NT-proBNP和MMP-9、hsCRP血浆浓度的变化。结果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血脂降低明显(t=2.12,P=0.041),且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较阿托伐他汀组降低hsCRP、MMP-9的血浆浓度更明显(t=4.34,P=0.005)。但单用阿托伐他汀组NT-proBNP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改善明显(t=-2.2,P=0.056;t=-3.12,P=0.03)。结论虽然阿托伐他汀组联合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组更降低高脂血症及炎性反应,但是阿托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对NT-proBNP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邱柳霞 《北方药学》2016,(3):133-134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hs-CRP、MMP-9、ET1、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ACS患者1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6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依折麦布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MMP-9、ET1、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TC、LDL-C、TG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试验组LDL-C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MMP-9、ET1水平均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试验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两组主要冠脉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效果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青岛大学附属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10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折麦布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hs-CRP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1、3个月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观察组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hs-CRP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CRP变化及血脂达标率。结果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TC、TG、LDL-C、H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脂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炎性反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0%,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肖四海  宋巧凤  刘春荣  王小玲 《河北医药》2012,34(11):1650-1652
目的 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102例.其中51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 mg联合依折麦布10 mg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 mg,6周后比较2组之间血脂、内皮功能及炎症指标.结果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血脂降低明显(t=2.12,P=0.041),且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较阿托伐他汀组降低CRP(t=4.34,P=0.005).但单用阿托伐他汀组一氧化氮(NO)水平及FMD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改善明显(t =-2.2,P=0.056;t=-3.12,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虽然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更降低高脂血症及炎症反应,但是阿托伐他汀组更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8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每组 49例,观察组应用依折麦布 10 mg/d联合阿托伐他汀10 mg/d,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 2周.观察治疗 2周后患者的血脂、HsCRP、肝肾功、CK的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周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HsCRP均较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 ( P〈0.05).且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 (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05).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用阿托伐他汀更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林凯  肖映珠 《北方药学》2021,18(3):47-48
目的:探究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类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100例LDL-C未达标的经阿托伐他汀钙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40mg/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实验组采用依折麦布联合20mg/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各血脂指标和胆固醇代谢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TC、LDL-C和7烯胆甾醇、菜油甾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类治疗LDL-C未达标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调节血脂指标,改善胆固醇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NT-proBNP、MMP-9和hs-CRP血浆浓度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确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mg联合依折麦布10mg治疗6周,B组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mg,6周后比较两组之间血脂,NT-proBNP和MMP-9、hs-CRP血浆浓度的变化。结果 A组血脂降低明显(t=2.12,P=0.041),且A组较B组降低hs-CRP、MMP-9的血浆浓度更明显(t=4.34,P=0.005)。但B组NT-proBNP较A组改善明显(t=-2.2,P=0.056;t=-3.12,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阿托伐他汀组联合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组能降低高脂血症及炎症反应,但是阿托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对NT-proBNP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7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依折麦布10 mg.d-1,po,qd,联合瑞舒伐他汀10 mg.d-1,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1,po,q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8,12周后血脂、血糖水平变化及患者血LDL-C达标率、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在治疗8,12周后的TC、LDL-C及LDL-C达标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组在治疗8,12周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下降(P<0.05).两组均无因不良反应而减量或停药患者.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较单纯瑞舒伐他汀治疗更能改善血脂水平及提高LDL-C达标率,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高脂血症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结果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提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ALT、AST比较无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以达到强化降脂的作用,较单独应用瑞舒伐他汀疗效显著,而且不增加肝毒性。  相似文献   

14.
刘首雄 《海峡药学》2016,(10):106-10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使用依折麦布联合血脂康治疗后趋化因子 RANTES及血脂影响。方法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45例和观察组依折麦布联合血脂康治疗45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及治疗4周后抽取血液样本,离心后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法)检测趋化因子RANTES水平,同时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依折麦布联合血脂康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趋化因子 RANTES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降低及 HDL-C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血脂康应用于ACS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趋化因子RANTES,控制血脂,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治疗过程中未见与药物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老年冠心病(CHD)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CBM、VIP、Wanfang数据库,收集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相比单用中高强度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CHD或AC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项RCTs,包括17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降低效果好于单用中高强度阿托伐他汀[MD=-5.83,95%CI(-11.01,-0.64),P=0.03];亚组分析中,对于老年ACS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LDL-C的降低效果与单用中高强度阿托伐他汀相当[MD=1.85,95%CI(-13.83,17.52),P=0.82];对于仅提示CHD或CHD高风险老年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LDL-C的降低效果好于单用中高强度阿托伐他汀[MD=-8.72,95%CI(-13.21,-4.23),P=0.0001]。对于老年ACS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后的LDL-C达标率显著高于单用中高强度阿托伐他汀[OR=0.68,95%CI(0.53,0.86),P=0.001]。对于仅提示CHD或CHD高风险老年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单用中高强度阿托伐他汀无显著差异[OR=0.97,95%CI(0.59,1.58),P=0.89];对于ACS老年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中高强度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OR=1.27,95%CI(0.78,2.08),P=0.34];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和单用中高强度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至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数无显著差异[OR=0.29,95%CI(0.07,1.21),P=0.09]。结论对于60岁以上患有CHD或CHD高风险的老年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低LDL-C的效果好于单用中高强度的阿托伐他汀;对于老年ACS患者,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无显著差异。两种治疗方案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调节血脂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70名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入院就诊,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血脂TC、LDL-C及TG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但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改善幅度明显更低,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随访中均未有患者表示治疗后出现肌痛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治疗,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用药对于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更具有效性,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有保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士凯  乔瑞堂  李明生  柏丽 《江苏医药》2021,47(12):1261-126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PCI的ACS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升高而LDL-C、TC和TG水平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WF和PCSK9水平均降低而血清NO水平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SK9水平与血清vWF水平呈正相关(r=0.64,P<0.01),而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r=-0.72,P<0.01).治疗后,治疗组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和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7%vs.7.50%和2.27%vs.8.7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 ACS患者行PCI后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依折麦布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舒缩功能,降低血清PCSK9水平,降低不稳定心绞痛和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长期采用氯氮平治疗患者血液流变与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且需要长期采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运动、饮食与心理干预,同时口服氯氮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液流变与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以有效调节长期采用氯氮平治疗患者的血液流变与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单降脂组(阿托伐他汀组,115例)和双降脂组(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组,117例),于治疗第1天和第14天检测患者血脂情况,比较两种降脂方案对患者血脂的影响,并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各种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双降脂组患者TG、TC及LDL-C均低于单降脂组(P<0.05),但两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随访1年后,双降脂组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单降脂组(P=0.026),但终点事件中,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因缺血性卒中/TIA、心血管意外和其他动脉闭塞而住院治疗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比较,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降脂效果更安全、有效,且在脑卒中二级预防及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方面可能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HT5"H方法 从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A组)、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B组)、依折麦布联合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各抽取60 例病例,对其治疗12周末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脂4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均<0.05).B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检测值均分别低于A组(PWTBZ均<0.05);C组治疗后 TC、TG、LDL-C均分别低于A组(P均<0.05);C组治疗后TC、LDL-C低于B组(P<0.05).C组治疗后TC、LDL-C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均<0.01);C组治疗后TC、LDL-C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P均<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WTBX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