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以及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外一科在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小儿腹股沟斜患者4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00例小儿腹股沟斜患者采取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的200例小儿腹股沟斜患者采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6月-2008年8月对4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一侧手术时间7~10min,无一例复发,无阴囊红肿及积气病例。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同时可发现处理对侧腹股沟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多发病.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目前国内大多采用传统手术及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如何防范术后疝气复发仍是目前治疗小儿疝气的一个焦点.我院为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民政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实施的公益项目)的定点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笔者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自体组织修补术完成小儿腹股沟斜疝120例,效果可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2006-07~2008-12对12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其中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69例(腹腔镜组),传统的经皮切开手术55例(传统组)。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术后需用镇痛药的例数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高。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胡培良  武保军  李建霖 《河北医药》2009,31(12):1498-1498
近年来,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已趋向微创,多采用腹腔镜或皮纹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微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吕芳 《淮海医药》2008,26(1):79-80
目的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11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资料。结果2118例患儿术前准备充分,切口长度≤1cm,手术时间短(10±5)min出血少,安全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小儿疝微创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平稳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儿斜疝手术趋向微创,多采用横切口经腹股沟管和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我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横切口经腹股沟管疝囊高位结扎基础上采用疝囊超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3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小儿斜疝手术趋向微创,多采用横切口经腹股沟管和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我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在横切口经腹股沟管疝囊高位结扎基础上采用疝囊超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3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圣环包皮术治疗小儿L腹股沟斜疝及包茎、包皮过长的可行性与优点。方法:对21例斜疝、包茎或包皮过长患儿行腹腔镜下疝囊内环处高位结扎联合圣环包皮术。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和圣环包皮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2个月,斜疝无复发。结论:两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联合圣环包皮术术后容易清洗、护理,避免了两次手术和麻醉,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及治疗费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孙传成  王亮  苏义林  徐兵  汪芹 《安徽医药》2020,41(9):1074-107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对策。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 183例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后复发,观察18例复发患儿初次手术时斜疝的位置及类型,疝环直径,术后平均复发时间,再次手术时疝气位置及类型,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此18例患儿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方法。结果 18例患儿术后复发,复发率为0.8%。术后复发原因:疝囊未做到确切高位结扎,疝环直径偏大,疝囊结扎线脱落,术后腹内压过大(如术后哭闹、剧烈运动等)。再手术患儿中15例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例另行脐正中襞修补术,1例另行外环口缝合缩窄术。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对于部分疝环偏大患儿,可另行脐正中襞修补术及外环口缝合缩窄术,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欧荣册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34-2735
目的:观察小儿腹股沟斜疝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降低小儿斜疝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基础上的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将腹膜外脂肪分离,向里再分离2—3cm,将疝囊颈往上提直至将疝囊后壁收紧为止。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此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随访无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武玉清  常素兰  刘淑文  周凤刚 《河北医药》2010,32(19):2778-2779
单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在腹腔镜的监视下,经皮进针在腹膜外环形缝合内环口,高位结扎疝囊。手中除一个微型腹腔镜外其他器械不进入腹腔,其具有效果可靠、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能同时发现和处理对侧隐性疝,降低再次手术概率,与传统手术相比凸现了其优越性。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用该术式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0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关闭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结果全组单侧手术时间12-20min,双侧为25-40min。术中无出血、副损伤;术后1-2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d;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硬膜外穿刺针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靠、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田丹  赵普 《中国医药科学》2012,(14):226-227
目的探讨简易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156例双侧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简易二孔法腹腔镜手术。结果 156例患儿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0.5~2岁患儿51例,平均手术时间(35.0±2.2)min;2~7岁患儿105例,平均手术时间(26.5±2.5)min。术后未见阴囊水肿、睾丸疼痛及缺血性坏死。随访1~6月者95例,6~12月者30例,12~15月者23例,均无腹腔粘连,1例单侧复发(0.6%)。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的操作简单,具有切口美观、手术安全、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唐绪容  雷燕  唐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270-127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方法:统计2005年1—6月86例在我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病例,总结手术配合的要点。结果:8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0-20分钟,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术中护理的密切配合,良好的腹腔镜器械保养对手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145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脐孔腹腔镜加自制疝针治疗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无一例患儿阴囊出现水肿;术后半年至4年随访84例患儿:脐轮切口轻微瘢痕,腹股沟区皮肤无瘢痕,1例复发.结论:脐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而且还能发现并处理对侧的隐匿性疝,尤其是对双斜疝的处理,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7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高于对照组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2年,观察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3例(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疗效确切,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355例来我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予以腹腔镜下及予传统手术行斜疝高位结扎术。结果全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两组患儿相比较腹腔镜组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中出血量少等,该术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础护理的负担。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患儿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腹正中横纹小切口,行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下腹正中横纹小切口,对126例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结果下腹正中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减小切口,创伤小,术后无瘢痕,降低费用。结论下腹正中腹横纹小切口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无复发,切口无感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腹股沟疝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腹腔镜手术组)运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另100例(传统开放手术组)使用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二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较传统开放手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减少,但住院费用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切口小,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较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