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血清胆汁酸、胆碱酯酶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健康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人群血清中TBA、CHE、ALT、AST、TBIL、ALP和GGT.结果:各肝病组血清TBA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以急性肝炎最高,肝硬化次之,即急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另外,慢性肝病组血清TBA异常率显著高于常规肝功指标(P<0.01);血清CHE测定中,肝病组CHE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其活性依次为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癌<急性肝炎,且除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与其余肝病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与常规肝功指标联合检测,对各类肝病特别是慢性肝损害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嘉刚  于国英 《中外医疗》2008,27(26):157-157
评价血清TBA、CHE检测对于肝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47例肝病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TBA、CHE.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TBA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L清CHE值显著低于健对照组.结论血清TBA、CHE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胆碱酯酶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90例肝脏疾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48例,慢性肝炎62例,重型肝炎43例,肝硬化37例)血清胆碱酯酶(CHE)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同时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各组肝脏疾病中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各组肝脏疾病患者AL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活性随肝脏病情程度加重而下降,且与ALT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的程度。可作为肝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检测指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对肝病的诊断、预后判断、病程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及前白蛋白(PA)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AU-400生化分析仪,对62例健康人和各种肝病患者268例检测TBA、CHE及PA,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各种肝病患者血清TBA与对照组相比,除轻度慢性肝炎外,其它各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CHE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组和肝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中、重度组及肝炎后肝硬化组,其含量明显降低(P<0.01);PA 与对照组比较,除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肝炎轻度组,其它各组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血清TBA、CHE及PA是反映肝脏损害程度的较敏感指标,将其综合评价可提高诊断率,且对肝病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胆碱酯酶(cholineesterase,CHE)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200例肝脏疾病患者与在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肝病组、对照组。对肝病组与对照组实施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清RBP、PA、TBA、CHE、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比较肝病组与对照组的各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并比较不同类型肝脏疾病患者的各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各项血液生化检测指标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结果肝病组的RBP、PA、CHE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TBA、ALT、AST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RBP、PA、TBA、CHE、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RBP、PA、CHE与肝脏疾病呈负相关,TBA、ALT、AST与肝脏疾病呈正相关。结论 RBP、PA、TBA、CHE与肝功能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对肝脏疾病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吕军  吕梅  孙雪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605-3606
目的:评价血清TBA、CHE检测对于肝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68例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TBA、CHE。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TBA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HE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血清TBA、CHE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 及总胆汁酸( TBA)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92例住院肝病患者及86例正常对照血清PA、CHE及TBA含量.结果 各肝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CHE和TB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BA、PA含量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各个指标对各种肝病的诊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所有指标对急性肝炎诊断价值均比较大,CHE对慢性肝炎诊断价值最大,PA、CHE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基本相同,PA对肝硬化诊断价值最大.结论 血清PA、CHE及TBA 能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是敏感的肝功能指标,对肝病的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及病情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50例(4组)不同肝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A、TBA、CHE、ALB、TBIL、ALT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PA、CH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PA、CHE逐渐下降,TBA逐渐升高。各组肝病患者的PA、CHE和TB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同组的ALB、TBIL、ALT的阳性率。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CHE和TBA对各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建萍 《中外医疗》2010,29(28):44-44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变化,为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68例肝病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各类肝病组CHE活性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肝硬化组与另外3组肝病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可见CHE活性以肝硬化为最低,肝癌次之,再次是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结论 CHE活性降低的程度,与肝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动态观察可以作为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杨晓曼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60-160
目的:了解在慢性肝病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对其的诊断意义。方法:124例血清均用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血清TBA比较对照组有所提高,而慢活肝血清TBA显著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P〈0.01)。慢活肝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迁肝组(P〈0.01);肝硬化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活肝组(P〈0.05)和慢迁肝组(P〈0.001):肝癌组血清TBA明显低于肝硬化组,而慢迁肝组无差异。结论:血清CHE检测为连续监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提供了一项比较可靠的实验依据。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CHE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TBA与ALT呈正相关,CHE与ALT、TBIL、ALB均无相关性。CHE与ALB、TB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在Child—Pugh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GGT、CHE、TBA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对照组30例比较。同时比较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时这7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GGT、TBA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T、APTT、TT时间延长,而CHE、FIB血清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在不同肝功能分级时,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GGT、CHE、TBA、PT、APTT、FIB、T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肝功能分级的上述指标变化相异,故联合检测上述各值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任刚  陈颖 《中外医疗》2013,32(1):19-20
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清PA、CHE、TBA、ALB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以及对患者的血清的PA、CHE、TBA、ALB值进行诊断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选取两家医院在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360例,肝硬化早、中、晚期各12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对360例肝硬化患者检测其血清PA、CHE、TBA、ALB的值。在另一组中,也选用120名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清来测定相关的PA、CHE、TBA、ALB4项指标(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以下简称为对照组。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在4项(PA、CHE、TBA、ALB)新指标的诊断中,观察组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早期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和晚期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指标中PA、CHE、TBA、ALB在诊断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中体现出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黄伟文  柯柳华  王芳 《右江医学》2014,42(5):567-569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肝脏疾病患者178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48例(A组),重症肝炎32例(B组),肝硬化67例(C组),原发性肝癌31例(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清CHE、TBA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四组患者血清CHE及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B组CHE明显低于A组(P<0.05),C组CHE明显低于B组(P<0.05),C组、D组两组CHE无明显差异(P>0.05);B组TBA明显高于A组(P<0.01),C组明显高于B组(P<0.01),D组明显高于C组(P<0.01).四组CHE、TBA阳性率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5),C组、D组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CHE阳性率明显低于TBA的阳性率,C组CHE阳性率明显高于TBA阳性率(P<0.05).结论 在检测ALT的同时,观察CHE、TBA的变化可较全面了解肝组织损害及功能变化情况,对判断其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病患者(138例)和正常对照组(76例)空腹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慢性迁延性肝炎外,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病患者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可以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程度,有助于了解急性肝病的恢复情况,在慢性肝病的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曾崇亮 《医学综述》2013,19(9):1695-1697
目的评价血清胆碱酯酶(CHE)、腺苷脱氨酶(ADA)和总胆汁酸(TBA)的联合检测对不同病期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成都市传染病医院确诊的肝病患者151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样本血清CHE、TBA和ADA的水平,同时测定与其密切相关的血清学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和总胆红素(TBIL)。结果 ALT、TBIL、TBA和ADA在肝病患者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和PA在肝病患者均显著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E、TBA和ADA的阳性率均在83.0%以上,与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E、TBA和AD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以及预后的判断,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准确、有价值的临床诊断指导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PA、TBA和CHE水平。结果: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逐级递增,PA和CHE水平明显降低,TBA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A、TBA和CHE水平变化对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清胆碱酯酶及联合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霖 《中外医疗》2010,29(13):28-29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及联合测定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67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人员的血清CHE及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凝血功能等测定结果。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CHE、ALB血清含量下降,GGT、TBA血清含量提高;在肝功能分级中各项指标也有意义。结论 CHE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硬化的敏感特异血清学指标,CHE及联合测定有助于准确评估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和预后,对肝硬化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变化在病毒性肝炎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TF,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SB)、血清胆碱酯酶(CHE)。结果各组慢性肝炎(CH)病人血清转铁蛋白与急性肝炎(A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慢性肝炎病情加重,血清转铁蛋白逐渐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慢肝(轻度)〈慢肝(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CSH)。在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中,死亡组血清转铁蛋白较存活组有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血清转铁蛋白可以作为反映病毒性肝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对失代偿性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 (TBA)、前白蛋白 (PA )及乳酸脱氢酶 (L DH)在病毒性肝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3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 TBA、PA及 L DH测定 ,其中急性肝炎 10 0例 ,重症型肝炎 12例 ,慢性活动型肝炎 8例 ,慢性迁延型肝炎 16例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各组与对照组的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重症型肝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较为明显 (P<0 .0 1) ,慢性迁延型肝炎次之 (P<0 .0 5 )。结论 :TBA测定可作为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上的一个敏感指标 ,可作为划分慢性活动型肝炎与慢性迁延型肝炎的重要指标。PA、L DH能真实反映各型肝炎早期细胞损害程度 ,对临床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