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伙房水库以上水体污染来源 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与监测大伙房水库流域上游农业种植、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河道内底泥污染物释放等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分析污染因子的变化特征,对污染指标进行技术识别,阐明了流域水体污染源主要为农业种植、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源,为制定水库水污染综合防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于桥水库富营养化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近10年来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揭示于桥水库富营养化不断加剧的现实问题,指出于桥水库流域水污染主要由引滦入境水、入库河流和水库周边污染负荷构成.提出点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清运处理、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村落污染治理等措施.并结合源头、水库周边治理和生态修复及重建,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等举措,从而实现对于桥水库水环境的科学管理和水库的富营养化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3.
由于库区农村生活排污和农业种植面源污染,一些中小水库潜在富营养化风险,需对水库水环境进行保护。针对库区污染源特点,可采用的保护措施有: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库区生活污水,减少排污。在水库周边及入库河流岸边设缓冲带减少面源污染入库。构建良好的水库生态系统增强水库环境通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沙河水库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沙河水库的主要污染为农业面源污染,在保护水库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政策法规、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探讨了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措施,指出制定水源地保护规划的重要意义,并对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主要特征的分析,初步估算了主要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率,提出了控制太湖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的总体思路与设想,提供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田氮、磷损失、村镇地表径流污染的控制技术,以及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此同时,还讨论了农村面源污染的管理对策、管理模式与相关政策法规等,可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农村生态与环境的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田庆中  和磊  孙丽霞 《山东水利》2007,(2):39-39,48
为保证乔店水库水源地供水的水量、水质可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自然修复、综合治理等措施控制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减少水库泥沙淤积;通过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示范性工程等措施降低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况,从化肥污染、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4个方面分析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形成原因,其中农药化肥、畜牧业养殖等污染呈下降趋势,但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污染有呈逐年上升上涨趋势,并从管理制度和工程技术2个层面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立强  陈磊  顾令宇 《治淮》2013,(12):28-29
入库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建设是可行的水质及水生态保护方案,也是解决水库富营养化威胁途径之一。本文以出山店水库为例对水库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建设进行分析,为规划新建水库的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志强  邵淑葵 《人民长江》2013,44(18):75-77
陆水水库是赤壁市人民生活的唯一饮用水水源,同时,担负着全市工业、农业、娱乐景观的供水任务,水源保护工作十分重要。根据陆水水库入库水文站、坝前水文站的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流域内工业、农业、水产养殖等生产状况,分析了陆水水库的水质变化情况,以及点源、面源、库底底泥污染比重及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陆水水库水质受区内工农业生产排污的影响较大,“水华”现象频发,对赤壁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针对陆水水库污染现状及污染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江苏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新形势下农村河道生态治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河长制实施、沟通农村水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乡镇污水处理能力等,对如何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措施,为其他市县推进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改善农村水环境建设优美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山东省农村水环境现状后,根据山东省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总体目标,提出山东省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对策是:从源头保护农村水环境,防止城市水污染向农村蔓延,加强农村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的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上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防治农村河流区域污染,治理农村水库、湖泊污染,重视农村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污水资源化和污水灌溉的研究和管理.重视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崇明生态岛东风西沙水源地建成后水质供水安全,从生态自净、面源拦截、水库调度等三个方面,分别采用文献调研分析、现场试验和数值模型等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研究,量化提出了具体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拦截(包括生态排水沟和滨岸植物缓冲带)、水库闸泵工程调度(包括不同水情工情下闸泵调度方式、水闸开启高度、库区水位控制、水库换水周期等)以及水库立体水生态系统(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鱼类-底栖动物)构建等综合方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水质、排污口及面源污染现状的实地调查,结合库区工业、农业、养殖业、生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分析飞来峡水库水环境质量现状和主要污染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观音阁水库集水区农业管理、土地利用与气象等数据资料探究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计算观音阁水库集水区COD、NH3-N、TP、TN污染物在城镇地表径流污染源中的排放负荷,然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反映流域水土流失、化肥流失、禽畜养殖流失、固体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等污染分布状况。研究表明:对观音阁水库集水区面源污染负荷贡献最大的为禽畜养殖污染物排放量,细河支流区域范围的单位面积负荷量最大,沙河支流的面源污染负荷总量达到最大;今后观音阁水库集水区面源污染重点治理区域为清河支流与沙河支流,可为消减和防治太子河流域面源污染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供水部分水源地存在水质弱化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区划分较少等。对其主要治理措施为在人烟稀少地区,以生态修复为主,采取封育管护措施,实施生态自我修复;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农业生产区,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采取能源替代建设、舍饲养畜等措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有机农业等新技术;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处理,控制进入水库的泥沙和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已成为水体污染重要来源之一。针对农田排水、富营养化水体、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等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问题,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了生态沟塘湿地系统、低耗农家乐污水处理系统和分散型养猪场废弃污染物处理系统3种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并在湖南省多个水源地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中开展应用,生态效益显著,为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和防控提供关键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这对水库水源地的水质保护造成了威胁,为保护水库水源地水体的水质对水库水源地进行面源污染控制尤其重要。某水库作为深圳市XX区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对该水库进行面源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某水库果场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浅谈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在水环境污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控制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改善淮河流域水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类型与成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三峡工程对库区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影响,主要有:库内水温分层、水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泥沙淤积以及对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的影响。提出加强库区城镇污水处理、控制城镇发展和农村面源污染、排污口综合整治、水华控制,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理等水环境保护措施;陆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域生境保护与修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保护,水库生态调度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点)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清单分析法对 2010—2019 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物 TN 和 TP 的排放量进行测算,并结 合 ArcGIS 软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 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物 TN 负荷和 TP 负荷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TN 和 TP 污染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化肥、畜禽养殖和农村 生活是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 TN 和 TP 负荷的主要来源,且化肥比重缓慢增加,畜禽养殖比重不断下降,农村生活 比重不断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政策及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 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