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某市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规模 4×104 m3/d。污水处理厂原采用厌氧+氧化沟生化处理工艺,出水执行一级 A 标准(GB 18918-2002),提标改造要求出水指标 COD、氨氮、总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针对生化系统中脱氮、除磷效果不稳定等特点,改造工程生化系统采用厌氧+多级 AO 工艺,将原有氧化沟改造成多级 AO 池,配置底部曝气系统及推流系统,且出水增设混凝加药等措施,工艺升级改造后稳定运行。结果表明,通过一系列提标改造,出水水质明显优于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2.
脱氮除磷一直是生活污水处理的难点。A_2O-MBR处理工艺受进水水质碳氮比、进水流量、活性污泥泥龄、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出水总氮、氨氮、总磷指标不稳定。针对以上问题,探索了A_2O-MBR、ECO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显示该组合工艺对氨氮、总磷去除效果显著,氨氮出水为0.313mg/L,总磷出水为0.25mg/L;出水总氮相对较高为15.2mg/L。通过组合工艺处理,出水氨氮、总氮、总磷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牟晋铭 《净水技术》2020,39(3):48-52
上海市某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规模为3.0万m~3/d,现状生物处理采用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本次提标改造工程处理规模达到6.0万m~3/d,提标改造工程对现状氧化沟进行改造、增加磁混凝沉淀池和精密过滤器等深度处理措施,改造后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NH_3-N和TP执行地表水Ⅳ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4.
史静  吕锡武  许正文  吴青青  方梦媛 《化工学报》2014,65(10):4094-4100
针对A2N-IC-SBR工艺中部分出水氨氮不能达标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考察了改进方案下A2N-IC-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可以大幅提高氨氮去除率,且不会影响出水磷浓度。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浓度均能够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与连续流A2N-IC工艺相比,A2N-IC-SBR在强化磷回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采用了连续均匀投加钙盐的方式,有利于非均相结晶,产生了片状的钙磷结晶体。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要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工艺改造,转变原有的"粗/细格栅-沉砂-厌氧-氧化沟-氯消毒"二级生物处理工艺,优化调整为"AAO+MBR"工艺,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同时,进行污水处理厂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工艺设计,通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之后,将原处理规模10×10~3m~3/d提高至20×10~3m~3/d,出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浙江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标准提标的设计方案。在分析目前进出水水质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提升原有工艺运行方式强化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通过新建臭氧催化氧化工程强化COD去除能力,提标后的出水可以达到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2169-2018)。根据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特点,可以间歇运行应对不同时段的水质需求,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改造后将增加运营成本为0.32元/m3,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试的Orbal氧化沟模型处理城市污水,在低碳氮比、碳源不足的水质条件下,通过外加碳源、增加内回流措施,研究其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效果,探讨其工艺运行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投加碳源、增加内回流均能够显著提高氧化沟的脱氮效率,碳源投加量越大,总氮的去除率越高;投加碳源、增加内回流比为100%时能够提高系统对总磷的去除能力,但提高空间不大。碳源投加在中沟比投加在外沟节省用量,也保证了处理效果。内回流比为100%,中沟投加60 mg/L的乙酸钠后,出水氨氮、总氮、总磷和COD的平均值分别为4.01、12.20、0.34、34 mg/L,达到了GB 18918-2002一级A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阜阳市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5万m~3/d,一期、二期规模分别为2.5万m~3/d。该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一期工程已经改造,现将二期工程提标至一级A标准。该污水处理厂原主体工艺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表面曝气氧化沟工艺,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提标改造工程的设计思路和工艺设计内容,并对提标改造后的运行数据进行了监测,各项出水指标均能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9.
《清洗世界》2021,37(4)
四川资阳某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5×10~4 m~3/d,采用氧化沟工艺,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需提标至地方标准《四川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扩容至7.5×10~4 m~3/d。提标扩建工程在原厂址内改造,尽量利用原有构筑物设备及工艺管线,采用AAO+MBR工艺,将原氧化沟改造为AAO生化池,原二沉池改造为MBR膜池,膜池出水经紫外消毒渠排入沱江。实际运行数据表明,提标扩建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出水标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出水标准的不断提高,大量以氧化沟为主体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面临升级改造问题。文章进行了氧化沟生化池表曝改底曝前后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活性污泥硝化速率、反硝化潜力和释磷潜力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优化了曝气充氧效果,活性污泥的脱氮效果得到强化,出水氨氮平均值从2.8 mg/L降低至1.2 mg/L,降低幅度为57.1%;出水总氮平均值从10.2 mg/L降低至8.4 mg/L,降低幅度为17.6%。释磷潜力由0.5 mg PO43--P/(g VSS·h)增加至3.1 mg PO43--P/(g VSS·h),显著提高了生物除磷能力,出水总磷质量浓度从0.21 mg/L降低至0.15 mg/L。出水CODCr平均质量浓度也有5.2 mg/L的下降。氧化沟表曝改底曝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活性污泥的整体脱氮除磷及有机物去除能力,实现出水从不达标到稳定达标排放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厂的3组(6道)表曝DE氧化沟出水水质进一步提标改造的可行方案,以现有构筑物土建结构改动最小为出发点,表曝改底曝为前提,引申出维持现有双沟交替运行,以及将3组沟改为2组、三沟交替运行2种改造思路.在此基础上制作实验模型,模拟将表曝DE氧化沟改为底曝,并对改底曝后的氧化沟分别进行双沟和三沟交替运行的小试实验.研究发现,改为底曝后,双沟、三沟交替模式下系统均能稳定运行,同等条件下出水各项指标均小于改造前.之后再加装MBBR填料,整体改造后的2种运行模式生物沉淀池出水中的氨氮和COD均能稳定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出水水质要求(即氨氮≤1.5 mg/L,COD≤30 mg/L),总氮能达到12 mg/L以下,总磷能达到1 mg/L以下.双沟和三沟交替运行2种模式均可以作为DE氧化沟提标改造的备选工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新的环保标准要求,某漂染废水通过提标改造,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增加深度处理,采用"格栅-物化气浮-厌氧-缺氧-好氧-二级气浮-反硝化脱氮滤池-芬顿氧化"工艺。COD、氨氮、总磷的排放完成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总氮排放达到相应行业排放浓度限值50%,满足新的排放要求,为其他漂染废水提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姚亮  张强  李鹏 《净水技术》2023,(3):164-173
由于排放标准的提高和进水水质的变化,河北省K污水处理厂需进行提标改造,改造后处理规模不变,出水水质满足《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3/2795—2018)中的重点控制区排放限值。基于来水中含有部分工业废水、进水水质波动范围大、占地受限等因素,采用了多级AO生物池+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通过对原工艺单元进行充分挖潜利旧,对原连续进水循环式活性污泥(CASS)出水池局部加高增加了总停留时间,改造后的处理工艺运行稳定,满足出水要求,达到提高后的排放标准[CODCr≤30 mg/L、氨氮≤1.5 mg/L(水温≤12℃时,氨氮≤2.5 mg/L)、总氮≤15 mg/L、总磷≤0.3 mg/L],可为高排放标准下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提标改造思路,挖潜二级处理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然后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改造设计的内容、经济评价及运行情况等。经过工艺改造,二沉池出水总氮控制在15 mg/L以内的设计需求,再生水出水总氮稳定达标。该改造工程可以为水厂改造中需要强化生物池脱氮除磷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楚雄市程家坝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治理重点项目之一,排放标准由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提高为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结合该厂的运行情况将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改造为A2/O工艺,并对现状设施进行整改,强化了脱氮除磷效果,使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到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曹正胜  王小庆 《净水技术》2021,40(z1):127-131
提标改造的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5×104 m3/d,工程将出水标准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提标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物池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在综合分析进水水质、出水标准要求、污水厂的运行现状后,结合生物脱碳除磷工艺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因素,确定利用原有生物池,采用叠加式AO工艺替代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移除生物池内填料,重新分配缺氧和好氧池容,更改生物池曝气方式,并增设部分预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工艺能够稳定达到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且具有良好的抗水质、水量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达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张路路  尹倩婷  许冲 《电镀与涂饰》2014,33(20):891-895
在对广东省电镀企业进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概述了广东省电镀行业的发展状况、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和污染物处理达标难易等状况,并对电镀废水处理重点控制指标(包括总镍、总铜、COD、总磷、氨氮与总氮等)达标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电镀企业总镍、总磷浓度控制在0.5 mg/L以下(新建电镀企业总镍浓度控制在0.1 mg/L)、总铜浓度控制在0.3~0.5 mg/L,是可行的。对于生化处理效果不理想,出水COD未能达标的电镀企业,可增加臭氧氧化和Fenton氧化等工艺,以确保出水达标。对于含氨氮较高的废水,可进行分流,并采用氨吹脱、折点加氯、化学沉淀等方法去除,将废水中总氮浓度控制在50~80 mg/L,然后通过生物脱氮处理,实现总氮达标。本文可为科学设置广东省地方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厌氧前置氧化沟生活污水处理厂存在的出水总磷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采用烧杯实验,研究了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对生活污水总磷去除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PAC投加量为15.0 mg/L,p H为5.0~8.2时,出水总磷降到0.5 mg/L以下。采用上述条件在氧化沟出水口投加PAC,连续监测了二沉池出水口总磷浓度,结果表明,通过在氧化沟出水口投加适量的PAC,可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骅 《水处理技术》2022,(5):150-153+156
以某镇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同类型污水厂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现状问题,针对现状水解酸化和接触氧化工艺设施,采用 A-A2O 生物处理和转鼓过滤器深度处理组合工艺进行优化改造,并分析讨论工艺改造设计运行中的影响参数和控制重点。改造工艺实际运行显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质排放标准》一级 A 排放标准,水质指标 COD、BOD5、SS、氨氮、总氮和 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84.4%、90.2%、93.9%、91.7%、70.4%、87.5% 以上。改造工艺为探讨系统运行稳定、改造投资较低、出水水质更好,适合南方城镇小型污水厂环保提标改造的组合工艺和改造设计、运行控制参数,解决现有运行问题和环保提标压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郭飞 《净水技术》2014,(3):100-103
延安市污水处理厂由于建设时间较早等原因,出水无法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通过改造Orbal氧化沟、增加曝气生物滤池、滤布滤池及紫外消毒池等措施,实现了该厂的出水提标。改造后该厂目前已调试成功,出水可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