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白河市、须贺川市、仙台市、郡山市、福岛市等地震灾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资料,分别从结构的整体破坏、梁柱构件的破坏、填充墙的破坏以及相邻建筑物碰撞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典型的震害现象,震害现象表明,破坏主要集中于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根据此次地震的震害特点,从柱铰机制、刚度突变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条改善框架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建议,以便减轻框架结构的震害,为今后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华新  孙荣书  张晓东 《建筑技术》2007,38(11):822-82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通过大量的震害实例分析,从抗震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构造设计三个方面阐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缺陷。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设计、施工、鉴定和加固等方面提供有利的依据,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中的极震区域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出现了严重的整体倒塌型破坏,造成难以承受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概念和实际震害出发,针对框架结构在地震中出现强梁弱柱型层屈服机制提出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带翼墙框架结构的实际震害和振动台模型试验肯定此类结构的极震抗倒塌能力。振动台试验主要以北川老县城一栋抗震性能良好的底框结构为原型,选取1∶4缩尺比例设计带翼墙的框架结构实验室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现象表明,加设翼墙后结构塑性铰出现在底层柱底和各层梁端,结构出现"强柱弱梁"的整体屈服机制,通过分析模型在试验中的地震响应得到带翼墙的框架结构可承受0.58W的水平荷载,对应1/50的整体位移角,表明加设翼墙后的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极震抗倒塌能力和可靠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4.
强烈地震下结构的合理破坏模式是保证结构抗震能力和实现抗震设防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然而汶川地震中规范倡导的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破坏模式几乎未能实现。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在基于震害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强柱弱梁"系数等破坏模式控制措施进行了调整。从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现象出发分析了未出现预期破坏模式的原因,并对新版抗震规范采用的改进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考察,探讨了结构合理破坏模式的评价标准及控制设计方法,可供结构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总被引:89,自引:7,他引:8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汇总了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结构专家组在四川地震主要灾区所调查的建筑震害资料,根据建筑的结构类别、建造年代、地震区估计烈度和使用功能进行了震害状况统计分析。结合典型工程震害案例,分析了此次地震中的建筑震害特点,总结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设计和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根据震害调查统计和典型震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前提;砌体结构应加强结构体系和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框架结构应加强围护结构和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并应改进"强柱弱梁"的设计;应进一步重视整体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充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汶川地震框架结构震害谈“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要震害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针对地震中框架结构未出现抗震设计所预期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现象,从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和楼板的影响、可能导致框架梁承载力和刚度增大的原因、造成框架梁端超配筋的原因、影响框架柱承载力发挥的原因,以及结构在大震下受力状态变化和不同受力阶段的梁柱构件的可靠度差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为今后框架结构设计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和规范修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芦山县作为芦山地震的宏观震中,其县城区的地震烈度达到了Ⅷ度,建筑物的破坏形式比较典型。为分析此次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原因,根据震后震害调查资料,对一些典型震害现象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主要包括结构布局不合理、竖向刚度强度不均匀产生的震害,框架梁、柱的震害,填充墙与围护构件的震害以及震害严重程度与楼层高低的对应关系等。通过对各种震害现象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加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安全性与震后修复和抗震加固的建议与措施,供工程技术人员在抗震设防区的结构抗震设计与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5.12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强梁弱柱"与"柱脚塑性铰"等实际震害特征,通过对一座典型框架不同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比,对采用独立基础并设有基础拉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分析计算模型进行了讨论与参数分析,建议可仅按柱底嵌固于拉梁上表面的分析模型进行上部整体结构的计算分析与配筋,这样梁端设计弯矩略有下降而柱端设计弯矩有所增加,更易于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目标,这样的分析模型设计简便并更符合实际结构受力情况。对拉梁以及拉梁以下柱及柱基础设计配筋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中底框和框架结构的震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代明  赵攀  韩娟 《山西建筑》2009,35(13):66-67
通过对西南地区底框和框架结构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收集了大量建筑结构震害资料,对底框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两类结构的震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建筑结构震害机理,以及初步探讨了地震区建筑结构选型和抗震措施问题,从而优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0.
1典型震害现象、震害分析及抗震设计建议与分析建议1.1楼梯整体破坏1.1.1典型震害现象楼梯间整体塌落,与主体结构完全分离。1.1.2震害分析在以往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中,通常考虑到梯板的水平刚度可补偿楼梯间"平面开洞"而造成的刚度损失,模型简化取楼梯间平面无限刚,荷载作为竖向外荷载加到主体框架结构上,再对主体结构进行整体抗震计算分析,对楼梯也仅作竖向荷载下的静力计算。实际上,在地震作用下,楼梯实际参与了主体结构的内力  相似文献   

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应形成"强柱弱梁"的延性破坏机制,而各国震害表明,带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大多发生了层间机构破坏、短柱破坏等非延性破坏方式,因此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应当受到重视。介绍了实际震害中填充墙框架结构破坏形态,总结了各国规范对填充墙的考虑,归纳分析了填充墙框架的试验、数值分析及计算模型等相应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5.12汶川地震后,同济大学6位教授赴四川广元市青川县进行房屋应急评估,在评估中发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此次地震中抗震性能表现良好.本文主要简单介绍青川几栋比较有代表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通过震害表明: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建议中小学校的建筑应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且应严格按国家颁布的抗震规范设计.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的重要性。介绍预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所介绍的结构包括预制预应力拼接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介绍国内外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设置有耗能减震元件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制钢筋混凝土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与震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施工图审查中存在的大量共性问题,就结构抗震设计与审查中的概念设计、结构体型控制、轴压比限值与短柱判定、混凝土板厚与配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依据国内外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节点试验结果和震害分析,简要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节点受力特点、破坏机理、和设计准则等,阐述影响现浇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保证框架整体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施工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作为节点区设计、施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荣娟 《山西建筑》2011,37(3):29-31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分析,分别从构件层次和结构层次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抗震设计提出了应对措施,研究成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地震倒塌的定量设计及计算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汶川地震中,房屋典型的震害表现为,一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端出现了严重的塑性铰,而梁端震害反而较轻,"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目标在混凝土框架中未能实现。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现行规范中关于"强柱弱梁"的相关规定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不同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塑性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取为1.7时能有效地实现"强柱弱梁"。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结合多次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提出相应方法及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地震极具偶然性,但同时也极具破坏性。通过对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四川理县境内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进行调查,介绍了地震后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表现以及震后房屋的破坏等级的划分并针对一些结构出现的破坏现象,提出了具体的加固方案。从抗震措施方面,提出了加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部分钢筋混土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和倒塌,震害包括结构的整体倒塌、部分倒塌、薄弱层倒塌、底层柱的柱顶和柱底的弯曲破坏、短柱的剪切破坏、框架梁端的弯曲破坏等等;此外原先抗震设计时不被注意的楼梯出现受拉破坏,有的甚至被拉断;填充墙是框架结构破坏严重的非结构构件。框架结构这些震害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实际地震影响烈度大大超过设计设防烈度、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设计不合理(刚度突变,强梁弱柱),等等。在对倒塌破坏的框架的震害进行深入分析后,本文提出了解决框架结构抗倒塌的方法:加强柱的抗震设计、适当布置抗震墙、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楼梯设计时应考虑地震下楼梯受力情况,采用刚性连接时,要求计算出楼梯地震效应,并进行配筋;楼梯一端与结构采用滑动连接时,可消除楼梯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设计时可不考虑地震影响;加强结构填充墙抗震性能,确保罕遇地震下不致倒塌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