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地铁隧道内轨行区排风口的设置形式对车站隧道温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排风口设置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京地铁张府园车站的方果设计为例,对地铁车站规模、地铁车站附设地下商场、出入口通道设置数量及其与地下人行过街道的结合、站台层与站厅层联系楼梯的设置数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站防排烟系统设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立勇 《暖通空调》2005,35(8):91-93,101
根据地铁车站的实际情况,结合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地铁车站的防排烟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地铁车站设计中应尽量简化防排烟系统,车站公共区可以划分为站厅、站台两个防烟分区,设备及管理用房采用以密闭防烟为主、走道排烟为辅的方式可以节省空间,降低地铁造价,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罗衍俭 《地下空间》1998,18(3):176-184
本文以南京地铁张府园车站的方案设计为例,对地铁车站规模,地铁车站附设地下商场,出入口通道设置数量及其与地下人行过街道的结合,站台层与站厅层联系楼梯的设计数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型地铁换乘车站的共用站厅面积超大问题,从防火分隔、防排烟方面给出控制措施。采用FDS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共用站厅烟气控制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防火卷帘采用二次降落模式,火灾和烟气蔓延范围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建议换乘车站共用站厅面积超过5 000 m2时,在站厅层公共区设置二次降落防火卷帘,既保证火灾初期人员疏散的通畅性,又保证挡烟的有效性和防火分隔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大中庭地铁车站的防火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中庭地铁车站进行了定义和分类。介绍了上海地铁7号线花木路站防火系统设计,提出了与常规地铁车站不同的新型防排烟系统。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分析的方法,对大中庭车站的防火排烟系统、人员疏散设施等防火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在站厅顶部设置大中庭专用排烟控烟管道,在发生火灾时,可有效控制烟气扩散,为人员疏散提供"可接受的维生环境"。  相似文献   

7.
王起 《市政技术》2020,(2):177-179,184
以乌鲁木齐地铁4号线某标准站为例,选取车站站厅、站台层公共区设计参数,分析和计算了车站公共区内热湿负荷,并确定了车站公共区采用直接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送风状态点,以及消除室内热湿负荷所需的全新风量;然后利用蒸发冷却适用区域模型,验证了直接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在乌鲁木齐地铁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杭州地铁1#号线武林广场站位于杭州市市中心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地带.该车站是杭州地铁1#线和3#线的换乘站,南侧与武林广场地下商业开发连接,北侧与杭州地铁控制中心连接.武林广场站为地下3层重叠岛式车站,可实现同站台换乘,车站总建筑面积约为25000m2,地下1层站厅层上面设置局部夹层,作为车站的风道层,连接地铁风道和地面风亭.地下2层、3层为站台层.车站的区间隧道截面成三角形排布.由于武林广场站位处中心地带,客流集中,因此对杭州地铁1#线和3#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青岛市某在建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基于车站地面占地受限,通过集中设置车站新、排风亭,优化公共区及设备区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以满足车站各区域空气参数要求;取消了传统冷却塔方案,改用不占地面空间的蒸发冷凝技术,在地下空间解决冷源问题;探讨在满足区间活塞风要求下取消部分活塞风亭,以减少地面占地;在满足车站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面占地。  相似文献   

10.
根据起火位置不同及烟气控制要求,给出了地铁车站公共区火灾工况下的烟气控制模式,运用FDS对地铁车站公共区火灾烟气控制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制定的烟气控制模式基本能够满足地铁车站公共区烟气控制要求;站厅公共区火灾工况下,起火区域的烟气温度未达到人体耐受极限条件,烟气没有蔓延至站台公共区,烟气控制满足人员疏散需要;站台公共区火灾工况下应开启隧道风机辅助排烟,确保扶梯口下行风速不小于1.5 m/s,防止烟气通过扶梯蔓延至站厅公共区。  相似文献   

11.
地铁车站发生火灾时,其燃烧产生的烟气和毒害物质的扩散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本文针对某地铁双岛四线车站的站台区和站台行车区发生火灾时排烟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计算火灾烟气扩散过程和分析烟气控制效果,验证了站厅层送风,站台区、隧道事故风机及隧道轨顶协同排烟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地铁双岛式车站排烟系统的定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节能型屏蔽门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屏蔽门上设置可控风口的节能型屏蔽门系统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并对车站的换气量进行了校核.分析结果表明,车站站台、站厅的速度和温度都在乘客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换气次数能够满足地铁规范要求;采用这种节能型屏蔽门在过渡季能够满足乘客的舒适性要求,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在降低车站能耗方面有实际的运用价值,可供地铁车站环控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员疏散是地铁车站消防安全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地铁车站出入口的布置则是影响地铁车站人员安全疏散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以某城市在建的地铁车站站厅层为物理模型,采用BuildingEXODUS(人员疏散模拟)软件对地铁车站火灾下人员安全疏散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分析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的组成和比较各个出入口附近在不同时间段内人员分布情况,提出了改善地铁车站安全疏散设计的建议,为实际工程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邹颖 《福建建筑》2023,(9):137-141
为了探究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地铁车站公共区环控系统的节能潜力,重点关注地铁标准站公共区空调新风系统的主流设计形式及控制方式。采用网络法和风量平衡法,计算夏热冬暖地区某地铁标准站,由于活塞风产生的屏蔽门漏风量和出入口渗入的新风量。结果表明,地铁车站出入口渗入的新风量,能够满足远期超高峰客流的需求,该车站不需要在环控系统组合式空调器中另外设置小新风机。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的验证方法与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夏热冬暖地区地铁车站公共区空调的新风系统存在节能潜力,对地铁车站低碳节能优化运行工程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了解地铁车站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分布情况,在2015年11月对上海市A、B两个地铁车站进行了实地监测,分析了PM2.5和PM10颗粒物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测试结果显示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与轨行区的PM2.5浓度在监测时段内逐时变化规律相似.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PM10与PM2.5在监测时段内逐时变化规律相似.地铁车站站台内PM2.5/PM10质量浓度比值平均值为0.65~0.93,颗粒物污染主要为细颗粒物.  相似文献   

16.
以郑州地铁一号线医学院站为例,详细介绍了与地铁车站结合的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一些措施,包括结合平面功能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可识别性,合理设置封闭楼梯间,地下商业区和地铁站厅之间应以通道形式相连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站厅层的防排烟设计可参照<建规>进行设计,但站台层的防排烟除了面积指标外,需"应保证站厅层到站台的楼梯和扶梯口处具有不小于1.5m/s的向下气流",这一需求对系统的整体设计带来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火灾时排烟效果的模拟计算,分析地下车站站台层火灾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依托徐州地铁1号线彭城广场站,分析了地铁换乘车站在公共区空调系统负荷计算中公共区人数如何确定,以及车站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的计算方法和泄压设置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运用FDS对某地铁车站站厅层火灾工况下的排烟和补风效果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依照规范设计的排烟系统能够满足烟气蔓延范围控制和楼扶梯口下行风速的要求;单侧补风导致烟气滞留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起火站厅层人员疏散的安全性。针对模拟结果进行优化补风设计,通过优化补风口的位置,使站厅层形成双向补风,提高了站厅层的排烟效率。建议在楼扶梯口位置不能保证地铁车站有效补风的情况下,在补风盲区增设机械或者自然补风系统。  相似文献   

20.
以某大型地铁换乘车站为研究对象,根据车站通风排烟系统的设置情况,将站台火灾排烟模式分为只开启站台排烟风机进行排烟和同时开启站台排烟风机和隧道风机进行排烟2种。选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DS,将火源设置在地下二层站台中部区域,建立地铁车站三维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站台两种排烟模式的排烟效果进行模拟。对站台内烟气蔓延、能见度和补风风速的分析结果表明:开启车站隧道风机进行辅助排烟可以有效地控制烟气蔓延到站厅,增加了楼扶梯口处的补风风速,达到了更好的防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