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与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因及病变特征。方法对我院近2年90例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CAG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1例(45.6%),伴肠上皮化生25例(27.7%),伴异型增生19例(21.1%),癌变5例(5.6%)。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伴异型增生、癌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廷胡胃安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廷胡胃安胶囊治疗慢性患表性胃炎62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40 例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中临床总有效率93.55%,痊愈率80.65%,与对照组比有王著意义(P<0.05).结论 延胡胃安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生物利用度高,疗效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方法对2008年1~12月我院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的240例(萎缩性胃炎102例),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p感染及其代谢产物NO等诱导胃上皮细胞调亡的增加很可能是形成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疾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体征很少,确诊要靠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大部分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萎缩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浅表性胃炎开始,对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黏膜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赞同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性增生→胃癌发展模式。CAG是临床常见病,中医治疗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医以辩证为主,并搀和现代医学之理论,治病求本,明晰精微。擅用药对,处方简单,药简力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猴头菇固体饮料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给予某品牌保护胃粘膜口服液和猴头菇固体饮料治疗,4周后观察、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4周治疗结束后,较治疗前2组主症和兼症均有明显好转,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组的脾胃虚寒、脾胃气虚、肝胃不和诸证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P均0. 05),各证间疗效差异不明显(P 0. 05)。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猴头菇固体饮料能较好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且对受试者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CHG)是指不同病因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从病理观察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58例患者按内镜下表现两型分为两组,并进行病理检查,对比分析2组内镜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相比较,单纯性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两者与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为68.8%和64.9%。结论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之间存在差异,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对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病例,应逐一分析原因,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Siewert分型标准对食道胃连接部腺癌进行重新分型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吉林省3016例食道胃连接部腺癌病人资料,分析3型肿瘤在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别,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预后的决定因素。结果本组病例以Ⅱ型和III型为主。食管远端肠上皮化生(Barrettesophagus)主要见于I型,明显高于II、III型。TNM分期III型病人分期明显差于I型和Ⅱ型。3型肿瘤术后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Ⅰ型34%,Ⅱ型27.5%和III型24.5%,Ⅰ型优于Ⅱ型和III型。结论按照Siewert等的分型标准,食管胃连接部腺癌3型肿瘤在肠上皮化生、TNM分期及预后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确切关系目前尚不清楚,Ⅱ型的特征与III型类似,而与Ⅰ型差别较大。3型肿瘤预后均较差,术后预后主要受肿瘤分期、肿瘤切除完整性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斯达舒胶囊应用于临床以来,通过近半年的时间,对141例患者疗效观察,结果用斯达舒胶囊治疗急性胃炎、解痉止痛疗效显著,但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而胃轻瘫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热盐水灌胃导致的大鼠萎缩性胃炎(CAG)胃粘膜组织细胞p53及PCNA表达状态,以探讨长期热咸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热盐水灌胃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选取大鼠腺胃胃窦组织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标本制备并对组织细胞结构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正常组胃粘膜组织细胞未见阳性表达,热盐水组在第12周在细胞核中可见p53及PCNA阳性表达,到24周、32周及65周时表达更加明显。双标记中可见两者共同表达。结论热盐水长期灌胃可导致胃粘膜出现萎缩,p53及PCNA表达增加,在萎缩性胃炎形成过程中,p53及PCNA蛋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类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以半夏黄连甘草干姜黄芩党参白及枳实竹茹大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结果显效84%,总有效率95.3%结论本方能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胆胃康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6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6例,口服胆胃康胶囊,3粒/次,3次/d,共4周。对照组130例,口服气滞胃痛冲剂1袋/次,3次/d。用药前后查心电图、肝功能、血常规、胃镜及肝胆B超。结果胆胃康胶囊控制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率为90.68%,气滞胃痛冲剂治疗组有效率70.97%(P>0.05),胆胃康胶囊治疗组能显著缓解症状。结论胆胃康胶囊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患者分成治疗组35例,应用铝碳酸镁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叶酸治疗!三月后进行临床疗效和内镜及病理改变评价。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74.3%、对照组46.7%,P<0.05有显著差别意义;内镜与病理检查疗效治疗组68.6%、对照组43.3%,P4<0.05有显著差别意义;结论铝碳酸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延胡胃安胶囊对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胃粘膜病变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168例具有胃粘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结果 延胡胃安胶囊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优于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的对照组.结论 延胡胃安胶囊对胃粘膜炎症的吸收,溃疡面的修复及出血症状改善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胃内隆起的小病变由于病灶较小,息肉、疣状胃炎、早期胃癌等在内镜下缺乏特征性表现,肉眼难以作出定性诊断,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方法常规胃镜检查过程中发现高出粘膜表面不超过5mm的胃内隆起性病变326例,均进行活检,送病理科做定性诊断。结果检出息肉225例,疣状胃炎35例,早期胃癌11例,炎性改变30例,25例为正常胃粘膜,手术切除后送病检,22例为平滑肌瘤,3例为异位胰腺。该组病例活检阳性率为92.33%,活检误诊率为6.67%。结论内镜下活检对胃粘膜表面的隆起性小病灶的定性具有确定性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白芍石斛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吗叮啉片,10mg/次,3次/d;奥羡拉唑胶囊,0.2g/次,2次/d,饭前30min。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白芍石斛汤。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芍石斛汤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及叶酸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并加以研究比较。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萎缩性胃炎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及叶酸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及叶酸进行治疗,后将2组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发生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观察组无论是在治疗效果还是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及叶酸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卓著,且副反应较少,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咽异感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除耳鼻咽喉常规检查及鼻咽纤维喉镜检查外,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分别行鼻咽纤维喉镜、鼻窦CT、茎突X线摄片、颈部和甲状腺B超等检查以及相关治疗。结果 100例咽异感症患者中,患胃食管炎41例(41%);鼻窦炎、鼻咽炎17例(17%);癔病(更年期综合征+恐癌症)11例(11%);慢性扁桃体炎6例(6%);亚急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肿瘤6例(6%);颈动脉痛5例(5%);茎突过长综合征1例(1%);其他13例(13%)。所有患者均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有效率达85.3%。结论咽异感症的病因较多,最常见于胃食管炎,其次是鼻窦炎、鼻咽炎等,特别是返流性胃食管病与咽异感症的关系。只有查清病因并针对病因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其疗效。方法100例急性穿孔患者中,空腹穿孔者40例,饱餐后穿孔者60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70例;胃穿孔30例。采用不同形式的治疗方法,其中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56例,胃大部切除术44例。结果100例患者中,75例有突发性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25例患者腹痛症状不明显,腹膜刺激征不典型;80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9/L~20×109/L);20例正常;穿孔时间超过24h,行单纯穿孔缝合术;穿孔时间在24h以内,行胃大部切除术;单纯穿孔缝合术组和胃大部切除术组的住院日数分别为(9±2)d和(10±2)d;单纯穿孔缝合术组中毒性休克4例(7.0%)高于胃大部切除术组1例(2.2%)(χ2=3.85,P<0.05);单纯穿孔缝合术组切口感染2例(3.5%)低于胃大部切除术组4例(9.0%)(χ2=3.92,P<0.05)。结论早期诊断,采取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