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整合素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整合素(integrin)属于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研究发现整合素可以调节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黏附.然而不同整合素黏附作用也有明显不同.在肿瘸发生的不同阶段.整合素既可以抑制又可以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本文就整合素的结构、分类、信号传导以及不同功能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β1整合素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间黏附的黏附分子。β1整合素的表达不仅与肿瘤细胞黏附侵袭有关,而且其结构或表达水平的改变与细胞增殖、凋亡密切相关。β1整合素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表达异常,介导肿瘤的浸润、转移及扩散。对β1整合素的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整合素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其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异常,与肿瘤耐药、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相关。对整合素的深入研究可为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抗肿瘤失败及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整合素(integrin)作为黏附分子家族的成员之一,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基质间的黏附作用,经一系列信号转导,在肿瘤转移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且与肿瘤耐药机制有很大相关性。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恶性肿瘤转移及耐药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研究深入,整合素家族与EGFR信号通路的交叉关系逐步明确,这将进一步揭开肿瘤转移的面纱,为以后新药开发、临床应用开辟新的思路。现就整合素家族中部分成员分子与EGFR信号通路间存在的交叉关系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肖明明  姜彦多 《医学综述》2006,12(22):1371-1373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以同整合素b1、b3亚基胞浆域结合,参与多种信号转导,包括整合素、生长因子及Wnt信号转导通路,在调节细胞黏附、凋亡、转移、生长、细胞周期、肿瘤形成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果细胞中ILK表达异常,将引发病理变化,其中ILK表达异常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就ILK与肿瘤转移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转移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TM4SF(跨膜四超蛋白家族)与整合素结合形成跨膜复合体,通过调节细胞的黏附和移动,对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文中对近年来关于TM4SF的结构、与整合素结合的形式和特点,以及与肿瘤转移的有关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与卵巢癌关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艳  张爽 《医学综述》2008,14(1):80-81
整合素是细胞表面的一种黏附因子,它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整合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侵润转移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正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卵巢癌仍旧是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现仅就整合素与卵巢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陆竞艳  韦敏怡 《医学综述》2007,13(5):339-342
四跨膜蛋白超家族(TM4SF)跨膜连接蛋白参与调节细胞生长、迁移和黏附效应,并与整合素结合形成跨膜复合体,调节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信号转导,在肿瘤细胞转化、生长、侵袭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关于TM4SF家族的结构、与整合素结合的相关机制及与人类肿瘤转移的相关性研究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董雨晴  俞万钧  李棠  徐涛 《浙江医学》2023,45(22):2460-2464
整合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跨膜异二聚体,能介导细胞与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识别黏附和信号传导。肺癌转移对肺癌预后至关重要,但整合素相关作用靶点的治疗未在临床得到充分发挥。大量研究表明整合素在肺癌转移的相关信号通路调控中发生异常,并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凋亡、肿瘤微环境的改变、淋巴血管形成和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而对肺癌转移产生影响。本文就近年来整合素在肺癌转移中的相关调节机制、与周围微环境(如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等)的相互作用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β1整合素抗体阻断对LoVo细胞与Ⅰ型胶原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β1整合素在大肠癌LoVo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β1整合素在LoVo细胞的表达。β1整合素单克隆抗体加入LoVo细胞悬液中37℃反应30min,流式细胞仪分析其与LoVo细胞膜表面β1整合素结合情况。β1整合素单克隆抗体阻断后,观察黏附于Ⅰ型胶原LoVo细胞形态学和数量变化。同时观察LoVo细胞趋化运动的变化。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β1整合素表达于LoVo细胞膜。β1整合素单克隆抗体预孵LoVo细胞30min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结合率为(95.57±6.92)%。β1整合素抗体阻断后,不规则角形黏附细胞减少,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45min计数与Ⅰ型胶原黏附LoVo细胞数分别为100±8和153±15(P<0.001);趋化运动细胞分别为18±7和31±9(P<0.001)。结论β1整合素抗体阻断后能抑制LoVo细胞与Ⅰ型胶原的黏附,下调其趋化运动特性,膜表面β1整合素可能为大肠癌黏附、侵袭和转移重要蛋白质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
CD99分子是细胞黏附分子的一种,参与细胞黏附、凋亡过程及肿瘤细胞的迁移、浸润、侵袭,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与正常组织相比,某些肿瘤中CD99出现异常表达,这对于肿瘤的鉴别诊断、转移潜能判断、治疗和预后估计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Ezrin是埃兹蛋白/根蛋白/膜突蛋白(ERM)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Ezrin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提示其在肿瘤的浸润、转移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zrin通过改变肿瘤细胞运动、调节细胞间黏附、参与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抑制细胞凋亡和调理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方面,影响恶性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黄莺 《医学综述》2012,18(17):2785-2787
鉴别簇44(CD44)是一类重要的尚未归类的黏附分子,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识别和作用的分子基础。CD44又是一种特异性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在多种高转移性肿瘤细胞上表达,CD44阳性的瘤细胞可能因获得类似淋巴细胞成分的伪装,而容易进入淋巴结形成转移灶。CD44基因与许多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其在乳腺癌细胞表面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细胞粘附分子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胞粘附分子(CAM)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它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异位内膜具有粘附、侵袭和转移等特征。据研究发现,CAM在异位子宫内膜与腹膜间皮发生粘附及进一步形成异位病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AM在子宫内膜表达的多样性,与EM的不孕、盆腔粘连密切相关。作者对近几年有关CAM在EM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与其主要受体整合素和CD44相互作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并在肿瘤细胞的黏附、浸润、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组织和血液中的OPN表达量也是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OPN在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复发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很好的肿瘤转移标志物,OPN是诊断与治疗肿瘤的新靶点。在此结合OPN的一般生物学特点,就近年来OPN与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转移和治疗的相关性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6.
CD62P是一种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内和血管内皮细胞棒状小体内的糖蛋白,可以介导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黏附形成瘤栓,在肿瘤浸润、侵袭和转移灶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CD62P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整合素与肿瘤的靶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合素是细胞表面重要的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将整合素作为肿瘤治疗靶点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采用针对整合素不同亚基的克隆抗体,整合素抑制剂,靶向节调整合素基因表达,整合素介导的溶细胞作用以及肿瘤细胞的整合素疫苗等方法通过调节整合素的生物学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侵袭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些研究发现对开拓肿瘤治疗新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低效率的生物学过程,在这个复杂过程中,肿瘤细胞发生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改变,使肿瘤细胞适应转移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利微环境,最终在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 stress)引起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是调节细胞适应不利微环境的最为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在肿瘤细胞生长、存活、分化和维持蛋白质稳态等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到肿瘤转移的各个阶段。本文对内质网应激信号分子促进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促进肿瘤的存活、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血管新生、促进肿瘤细胞黏附以及促进肿瘤细胞从休眠中苏醒等转移相关特性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开发治疗肿瘤转移的新靶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