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庭茂 《新疆农机化》2010,(5):44-45,47
<正>1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实现途径1.1制约我国玉米机收的因素(1)收获工艺。目前,我国玉米的收获采用摘穗→剥皮→秸秆粉碎还田,这个工艺是模拟人工收获和分段收获,存在着众多弊端。板式摘穗的弊端是收获前期断茎秆较多;辊式摘穗则是收获后期啃穗。剥皮机处理断茎秆能力差,收获早期易壅堵,后期啃穗多,这种传统的收获方式影响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2.
基于激振理论的玉米多棱摘穗辊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纵卧辊式玉米收获机作业存在籽粒啃伤严重和落粒损失大的问题,以激振理论为指导,以玉米果穗与茎秆分离为条件,建立了适于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激振摘穗理论模型;以该激振摘穗模型为指导,构建并优化了适于玉米激振运动的摘穗辊外形结构和配置方式,开发了相应的激振摘穗试验台;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激振摘穗辊棱边数、振幅、摘穗辊转速对果穗摘穗过程籽粒破损率和落粒损失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试验因素与考察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生成了相应的响应曲面。结果表明,激振摘穗装置中棱边数、振幅和摘穗辊转速对收获过程果穗籽粒破损率和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以非线性规划理论为指导,确定了最佳组合为摘穗辊转速950 r/min、棱边数8、振幅0. 75 cm,在该条件下进行了试验验证,得出平均籽粒破损率为0. 124%,平均落粒损失率为0. 228%,均低于国家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玉米收获机进入了专用机时代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玉米收获机,至今已有400多年,按行走方式曾经出现了牵引式、背负式、自走式3种机型,按收获方式经历了分段收获、摘穗收获、摘穗剥皮收获、颗粒直收4种方式,从收获行数上经历了1行到多行的发展过程,目前3行和4行机作为自走式专用收获机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了不同机型条件对玉米收获损失率的影响,初步研究不同机械收获方式及籽粒含水率对玉米机械收获损失率的影响,并建立含水率与损失率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机型条件对玉米机械收获损失的影响显著,且落粒损失与落穗损失存在显著影响关系,同时摘穗型收获的损失率高于籽粒型收获损失率。不同含水率条件对玉米机械收获损失的影响显著,含水率与损失率存在线性关系,当籽粒含水率<25%时,籽粒损失率<3%。该研究可为玉米机械收获减损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相对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最大短板就是收获。玉米收获时节,农民苦不堪言。纵然有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穗,而玉米穗剥皮、脱粒,籽粒晾晒等工作量十分庞大。2014年,翘首以盼的玉米籽粒收获机(玉米籽粒直收机)在德州市武城、平原、乐陵等多个县市区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给老百姓带来了希望。玉米籽粒收获机可以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从"收穗"变成了"收粒",一次可完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技术与机具已基本成熟,以行走方式可分为自走式、悬挂式和互换割台式,以收获效果可分为摘穗式、籽粒式等。通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在不同地域、农艺的条件下,都有相应的玉米收获机械,为实现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机械收获的面积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收穗"和"收粒"是两种机械收获方式,通过对玉米籽粒直收与摘穗扒皮型机械收获多次试验对比分析,玉米籽粒直收具有明显的效益优势和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玉丰牌4YW-2(3)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是以拖拉机为动力的玉米收获机械,可同时完成玉米的摘穗、装箱、秸秆切碎等工作,摘穗方式为卧辊式。机具特点●产品适应性好采用了获专利的先进技术,加大了拨禾角度,把前扶导器减短变窄,使茎秆强制性全幅喂入,提高了行距适应性,收获各种行距的玉米均不要人工开道,适应了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方式的收获。●收获质量好拨禾系统适量前移,在收获过程中实现免扶早拨,降低了玉米损失。二级输送系统采用刮板式输送方式,较搅龙式有效降低了玉米的破损率。●收获效率高割台液压调整,适应不同的结穗高度,可根据当地的种…  相似文献   

9.
用玉米收割机收获玉米,一次可完成收割、摘穗、剥皮、秸秆切碎和将光穗抛入挂车等项作业。收获速度快、质量好,深受群众欢迎。在作业过程中,如果对收割机操作和调整不当,会发生掉穗、掉粒、咬粒和漏割等损失。为了减少各种损失,将总损失控制在3%以内,又要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就要做到合理操作正确调整,保持最佳技术状态。  相似文献   

10.
基于ADAMS的玉米植株收获过程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ro/E中建立了摘穗辊及玉米植株收获模型,利用Pro/E与ADAMS的接口MECHANISM/Pro将所建模型导入了ADAMS中,通过分析植株受力,在ADAMS中建立了玉米植株与摘穗辊收获过程的虚拟样机模型,并添加约束和驱动.运用传感器技术,通过脚本仿真控制实现了玉米植株与摘穗辊收获过程的仿真,分析了玉米植株在倾角为79°时的收获数据,最后依据收获时间、果穗啃伤分析了倾角对收获过程的影响,得出了玉米植株收获的理想倾角为89°,为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关键部件的设计提供了参数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进行了田间试验,对玉米常规栽培模式下不同机械收获方式、籽粒含水率对玉米收获损失、质量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延缓收获期会降低玉米的含水率,使用机械收获方式收获玉米时,只会影响玉米的落粒率。  相似文献   

12.
红外玉米穗干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外辐射干燥条件下收获期玉米穗干燥的水分迁移规律,利用自制红外玉米穗干燥试验台对玉米穗进行了恒温和变温干燥试验,探讨了多种温度条件下玉米穗的红外辐射干燥特性及对干燥后玉米穗外观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干燥温度、干燥用时和辐射距离是影响玉米穗干燥效率和外观品质的主要因素;当恒温干燥玉米穗的干燥温度为58℃、辐射距离为150mm时,干燥速率达2.25%/h,且玉米籽粒的外观品质最好;变温干燥玉米穗时,较佳的干燥温度范围为55~65℃,且采用逐渐升温干燥时的干燥品质较好。本研究为研制红外辐射玉米穗干燥机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于2013—2014年在河南商丘开展了5个灌水处理(T1:苗期水45 mm+拔节水60 mm+灌浆水60 mm+成熟期水45mm,T2:苗期水45 mm+拔节水60 mm+灌浆水60 mm,T3:拔节水60 mm+灌浆水60 mm,T4:拔节水60 mm,T5:灌浆水60 mm)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夏玉米阶段耗水量、总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收获穗数、穗粒数、百粒质量、行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灌水处理的耗水量均显著大于不灌水处理(P0.05),且随着整个生育期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总耗水量显著提高。2013年和2014年,灌拔节水和灌浆水处理(T3)的总耗水量显著低于T1处理(P0.05),产量分别下降8.0%和8.9%,水分利用效率则分别提高5.3%和0.5%。灌水显著影响了夏玉米的收获穗数、穗粒数和百粒质量。2 a的苗期灌水处理(T1和T2)显著提高了夏玉米的收获穗数(P0.05),拔节期和灌浆期灌水处理(T3)的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均显著大于只灌拔节水(T4)和只灌灌浆水(T5)的处理(P0.05),但收获穗数差异不显著。在节水灌溉的条件下,黄淮海平原夏玉米主产区要实现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灌拔节水和灌浆水是最基本的灌水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我国中小地块玉米种植区和丘陵地区畜牧业发展对玉米茎秆饲料的需求,依据该区域玉米种植地块特点和当地既对玉米果穗要求收获作为粮食、又要求收获茎秆作为青黄贮饲料的需要,设计开发了三行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创新实现了摘穗辊式摘穗割台与往复式切割器和组合式拨轮的配合、茎秆搅龙的集中输送和防缠绕、多个单辊组合式喂入机构浮动可调、切碎机与抛掷器的大角度衔接、抛掷器自动调节等多项先进技术,整机采用双层割台结构,分别独立可调,辊式摘穗,上层割台收获玉米果穗,下层割台采用往复式割刀组合拨轮机构收获玉米秸秆,在一台机器上实现玉米果穗收获、集箱,玉米秸秆切碎回收为饲料和工业用原料的不同功能.通过试验表明,该机满足了市场对玉米果穗收获和玉米秸秆回收青黄贮作为饲料和工业用原料以及生物发电原料收集的需要,大大提高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跨区作业适应能力,促进了玉米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玉米摘穗-茎秆切碎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对甩刀式、拉茎刀辊式和圆盘刀辊式3种玉米摘穗-茎秆切碎复合型收获装置进行技术性能数据分析,比较其优缺点,提出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玉米摘穗-茎秆切碎一体化技术,并重点研制推广拉茎刀辊式和圆盘刀辊式玉米摘穗-茎秆切碎复合型玉米收获机。  相似文献   

16.
用玉米收割机收获玉米,一次可完成收割、摘穗、剥皮、秸秆切碎和将光穗抛入挂车等项作业,收获速度快、质量好。深受群众欢迎,在作业过程中。如果对收割机操作和调整不当,会发生掉穗,掉粒、咬粒和漏割等损失,为了减少各种损失。将总损失控制在3%以内,又要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就要做到合理操作正确调整,保持最佳技术状态。  相似文献   

17.
山东常林集团农科公司农研所自主研发了4Y-1A型玉米收获机,该机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穗茎兼收型立棍式小型玉米收获机型,可一次性完成对玉米摘穗、秸秆放倒及集中收集铺放。可通过手动液压泵实现割台自由升降,摘穗后的玉米茎秆成堆铺放,玉米穗收集在集穗箱中。通过设置侧乘装置,实现了整机的左右平衡,保障了行驶的稳定性。采用立辊式摘穗机构,实现了穗茎兼收的功能。摘穗辊采用了新型的立辊,实现了工作中适应不同的秸秆,具有不堵塞、适应性强的优点。该机填补了国内利用手扶拖拉机进行玉米收获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穗茎兼收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其作业方式大都是将倒伏在地面上的玉米茎秆通过滚刀式收草装置进行切碎、收集,其不足之处是会将泥土及其它杂质一同收集,影响了青贮或黄贮饲料的品质。本文所述的穗茎兼收式玉米收获割台则是在摘穗割台的下部安装有高速旋转的预切碎抛送装置、收草输送装置、刀轮破碎及抛送装置,能够将直立状态下的玉米茎秆切碎和收集,大大提高了青贮或黄贮饲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沟灌方式(宽垄沟灌和常规沟灌),不同水分处理对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较常规沟灌,宽垄沟灌模式增产明显,平均增产率达7.990%,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分别增加了6.240%、3.869%、4.171%、4.610%;过低或过高的水分控制下限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均很高,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夏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及百粒重对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4YZ-4Z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技术特点:高效可靠,割台专利技术,采用新型对刀拉茎式摘穗箱及新型割台体,拉茎速度快,摘穗效果好;专用扶持器,强制喂入,更加适合收倒伏玉米,收获效率高;剥皮机专利技术,剥净率高达95%以上,不磕粒;磕粒采用160马力发动机,双动力输出设计;采用封闭的发动机防火罩,有效防止杂物进入,冷却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