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热针配合磁振热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磁振热治疗,观察组予以内热针配合磁振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旁肌与椎体面积比值、颈痛程度评分、颈椎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颈半棘肌、多...  相似文献   

2.
系统回顾非特异性颈痛的各种治疗方法的正反面依据及其一些需深入调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究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对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治疗的64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电刺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助揿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部残疾指数(NDI)评分、颈椎活动度、肌群肌电值。结果: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8.135、9.683,P= 0.000);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支和斜方肌中支肌电值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下降,且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14.317、6.344、12.884,P= 0.000)。结论:采用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可以提高神经电刺激对患者颈椎功能和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的架构和知识体系,评价脊柱手法治疗(SMT)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NSNP)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CBM和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SMT干预CNSNP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至少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量表与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进行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分别采用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1067例患者。在身体功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SMT可降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MD=-0.85,95%CI-1.06~-0.63,P<0.001)和数字疼痛评分(MD=-0.92,95%CI-1.29~-0.55,P<0.001),提高压力疼痛阈值(SMD=0.67,95%CI 0.47~0.86,P<0.001)、颈椎关节屈/伸(SMD=0.51,95%CI0.33~0.68,P<0.001)和旋转(SMD=0.20,95%CI 0.01~0.38,P=0.04)活动度以及颈部肌肉肌电振幅均方根(MD=2.17,95%CI 0.06~4.29,P=0.04),对颈椎侧屈活动度(SMD=0.19,95%CI-0.00~0.38,P=0.06)、最大肌力(SMD=-0.18,95%CI-0.84~0.49,P=0.60)和肌耐力(SMD=0.18,95%CI-0.39~0.75,P=0.53)的干预效果不显著;在活动和参与方面,SMT能够显著降低颈椎功能障碍程度(MD=-0.96,95%CI-1.55~-0.38,P=0.001),对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无显著性(SMD=0.08,95%CI-0.03~0.20,P=0.15)。结论SMT有助于改善CNSNP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敏感性、颈椎关节活动度和功能障碍程度,而在提高肌肉功能、本体感觉和健康状态方面的疗效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揿针辅助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对患者颈部残疾指数(NDI)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64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通过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2例,给予所有患者神经电刺激,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助揿针治疗,分析两组在视觉模拟评分(VAS)、NDI评分、颈椎活动度、肌电值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有一定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8.135、9.683,P=0.000);治疗后两组的颈椎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支)和斜方肌(中支)肌电值均有一定下降且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14.317、6.344、12.884,P=0.000)。结论:使用揿针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神经电刺激对患者颈椎功能和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普通人群中颈部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为10%~15%,女性患病率较高。本研究旨在评估用于增强腹部收缩和肩部本体感觉的姿势服对慢性颈痛患者的影响。这项随机交叉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为年龄在21~55岁,患有非特异性颈痛,且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3分及以上的女性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体育锻炼组(Ex),另一组为体育锻炼加服装组(Ex+),即加穿强化姿势的T恤衫。两组均参加体育锻炼,每次20分钟,每周1次,共5次。经过三个月的洗脱期后,受试者交换干预方式进行下一轮干预。主要结局指标是通过VAS评估疼痛强度,并使用计算机测量表面曲度(脊柱)以评估姿势。共有29名受试者完成了这项研究。与基线情况相比,首次三个月随访时,Ex+组改善了58%,Ex组改善了38%(P=0.26)。存在脊柱后凸畸形(>45°)的受试者中,Ex+组的疼痛减轻程度大于Ex组(P=0.019)。与Ex组相比,Ex+组对止痛药的需求更少(P=0.007)。结论:这项对成年颈痛患者的研究表明,姿势改善服可以缓解疼痛,尤其是对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热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6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患者随机分为内热针组(n=30)和热磁组(n=30)。内热针组予内热针治疗,热磁组予热磁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超声弹性成像测定两组双侧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和多裂肌应变率比值(SR),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治疗后1周和1个月,两组VAS和NDI均下降(t2.693, P0.05);内热针组VAS和NDI显著低于热磁组(F8.048, P0.001);治疗后1周和1个月,内热针组各肌肉SR明显下降(F6.22, P0.01),热磁组仅右侧头半棘肌SR下降(F=4.35, 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可提高NCNP患者颈部肌肉弹性,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姿势颈部抗阻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hronic non-specific neck pain,CNSNP)的干预效果,为CNSNP探寻一种更高效的运动疗法。方法:51例CNSNP患者(年龄41.0±5.0岁)随机分为3组:俯卧姿颈部抗阻训练组(A组,n=17)、坐姿颈部抗阻训练组(B组,n=17)和俯卧姿对照组(C组,n=17)。测试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颅颈角(craniocervical angle,CVA)、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均方根振幅(root mean square,RMS)。所有指标均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进行测量。结果:A组的干预效果优于B组和C组。A组的颈部疼痛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颅颈角(CVA)、颈椎屈曲活动度(ROM)、颈椎伸展活动度(ROM)、RMS(斜方肌上束,屈曲;胸锁乳突肌,静息;胸锁乳突肌,伸展)较B组和C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RMS(...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脊柱手法治疗,每次20 min,每周2次,共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颈痛治疗方案(中频和高频电疗法),每次治疗时间40 min,每周4次,共2周。治疗前、治疗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颈部抗阻训练治疗青年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NCN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颈部抗阻训练及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冲击波压力设定为2.0~3.0 bar,每次治疗共冲击3000~4000次,每5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进行疗效评定,并采集、对比2组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振幅均方根值(RMS)。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1.2)分]、NDI评分[(13.7±7.4)%]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执行颈部不同动作时其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冲击波联合颈部抗阻训练治疗青年NCNP患者疗效显著,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肌功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胸锁乳突肌异常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佳玮  王刚  李飞  王艳  马玲  卢茜  毕胜 《中国康复》2016,31(1):72-73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患者的疼痛与颈椎功能。方法:纳入NCNP患者(NCNP组)50例和健康对照(对照组)20例,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评分(NDI)评价NCNP患者的疼痛强度和功能障碍程度。使用颈椎多功能工作站(MCU)测量全体受试者颈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和颈肌最大肌力(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结果:NCNP组6个方向的ARO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MVC时测得的最大肌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中2个主观量表与客观测量结合可较全面的评价NCNP,有助于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制定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深部肌肉刺激(DMS)对非特异性颈痛(NNP)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12月,NNP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8)和观察组(n = 28),对照组予干扰电和磁热治疗,观察组加用肌内效贴和DMS,共2周。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2周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和NDI评分均降低(F > 4.137, P< 0.05);观察组在治疗1周和2周后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 4.008, P < 0.001)。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DMS可有效缓解NN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热式银质针配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内热式银质针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采取内热式银质针配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和护理,均以2周为1个治疗和护理疗程。在治疗和护理2周和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于疼痛的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2周和1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和VAS疼痛评分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热式银质针配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病人可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红外偏振光结合手法治疗中青年非特异性颈痛(nonspecific neck pain,NNP)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青年NNP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中青年NNP患者70例,根据诊疗卡号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手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肌肉硬度、肌张力、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研究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35、34例患者获取了有效的研究数据。研究结束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为(3.13±1.21)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为(27.16±10.25)分,研究组VAS评分为(2.60±0.72)分,NDI指数为(16.36±8.56)分,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功能障碍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双侧上斜方肌、头夹肌硬度及张力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除右侧头夹肌的肌张力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吸烟史、颈部创伤史等一般因素、工作因素及新型潜在因素如手机使用时长、运动、工作中不良姿势等对非特异性颈痛发生的影响,探讨非特异性颈痛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试验,将非特异性颈痛患者72例纳入病例组,同期就诊非颈痛患者10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影响因素调查表采集受试者的一般因素、工作、运动、手机使用时长等信息,采用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中不良姿势(>2h/d OR=3.266, 95% CI 1.465~7.284, P=0.004)、长时间使用手机(>3h/d OR=2.459, 95%CI 1.262~4.792, P=0.008)及规律运动(OR=0.391,95%CI0.196~0.780,P=0.008)与非特异性颈痛发生相关。结论:工作中不良姿势>2h/d、手机使用>3h/d是非特异性颈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运动是非特异性颈痛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普拉提运动联合肌内效贴(KT)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NN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NN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拉提组、KT组及联合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和物理因子治疗;普拉提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普拉提运动;KT组增加KT治疗;联合组先接受KT治疗,结束后立即进行普拉提运动,持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对患者颈部疼痛程度、功能障碍及活动度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后1个月时VAS、NDI评分明显降低,颈椎活动度明显增加(均P<0.05)。与治疗后相比,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的VAS、NDI评分均降低,颈椎活动度均增加(均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普拉提组上述评分优于KT组,联合组优于普拉提组(均P<0.05)。结论:普拉提运动联合KT治疗可有效缓解CNNP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改善其颈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的进行性肾功能丧失,病程早期常缺乏明显的特异症状和体征,而患者一旦进入临床肾病期,损害通常不可逆转,因此CK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超声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成功应用于甲状腺、乳腺、前列腺、肝脏等多个脏器的临床评估,但在肾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就其在CK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声触诊弹性成像(STE)与可视化瞬时弹性成像(ViTE)检测肝脏弹性的价值。方法收集478名接受腹部超声检查的受检者,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肝纤维化组(n=147)、肝硬化组(n=162)及健康组(n=169);采用STE和ViTE测量各组肝脏弹性值,观察2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检测成功率、稳定性及其测值的差异。结果STE和ViTE检测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肝纤维化组及健康组的检测一致性均较好,对肝硬化组的一致性较差。STE及ViTE针对肝纤维化组和健康组的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均较好;对肝硬化组,STE稳定性较好,而ViTE稳定性较差。STE与ViTE所测肝纤维化组及健康组肝脏弹性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TE测得肝硬化组肝脏弹性值显著低于ViTE(P<0.05)。STE及ViTE对男性受试者肝脏弹性值的测值均大于女性(P均<0.05),尤以25~50岁受检者为著(P均<0.05)。结论STE与ViTE检测肝脏弹性值的成功率均较高,且对肝纤维化患者和健康人群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均较好,而用于检测肝硬化患者的一致性较差;对肝硬化患者,STE检测稳定性较好,而ViTE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收治的6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以治疗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治疗前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明确原发病灶、布针范围,行内热针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比参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与参照组的76.67%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颈肩筋膜炎中可有效明确原发病灶、布针范围,为临床布针提供指导,对颈肩肌筋膜炎应用内热针治疗效果理想,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