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2.
太行山西侧油松人工林立地分类及生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3块标准地资料,对太行山西侧油松人工林的立地分类及生长预测进行了研究。以坡向、海拔、土层厚度为主导立地因子,划分了3个纬度段的立地类型组。按立地类型组进行了不同龄级的树高预测,以椽材林木树高为标准,对立地生产力进行了评测,提出了不同立地类型组现有油松人工林分类经营和荒山油松造林意见。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大青山古路板林场半阴坡生长的30年生油松人工林,选取5种不同密度林分,采用生物量法测定、估算碳密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林分密度大于2 940株/hm2,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密度油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范围为70.47~81.09 t/hm2,平均碳密度为75.61t/hm2,油松林碳密度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平均碳密度分别为27.27 t/hm2、6.13t/hm2、42.21 t/hm2,其空间分布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林分密度对华北地区油松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林分密度,以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和林分稳定,从而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及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4种林分密度(900、1260、1460和1660株·hm-2)不同土层(0~10和10~20 ...  相似文献   

5.
利用北京市二类资源调查数据,结合历年来各种文献资料,对北京山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1)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90%以上分布在2 000株·hm-2之下,在一定林分密度范围内,林分密度对Ⅰ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因子影响不大,对Ⅱ龄级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影...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油松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太行山242块油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编制了林分密度控制图。主要方法是选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曲线编制等树高线,精度达97.33%;等直径线是从三个曲线中选出一个曲线利用非线性迭代法求解精度达98.6%。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出林分密度控制图。经用未编表的标准地检验,精度达93%以上,说明该林分密度控制图符合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可在该区使用。  相似文献   

7.
8.
望天树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不同地区营造的人工望天树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营造的望天树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与林分生长及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营造人工望天树林较佳的规格和方式.结果表明:造林规格以2.5m×2.5m、3.5m×1.5m、3.5m×2.5m、3.0m×2.0m较佳;人工营造的望天树林的个体不论是高度生长还是胸径生长都要远远大于天然林中的望天树个体;立地条件是影响望天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因子;在其分布区域进行望天树的迁地保护,扩大其种群数量及生存的区域和范围,是保护这一珍稀树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以20块6种不同密度梯度的北京地区低山阴坡厚土40a左右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分生长、树冠生长、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林下生物量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冠幅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林分密度增大到1 500株/hm2时,减小的趋势趋于稳定;枝长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大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林分密度1 500株/hm2时,枝生长量下降趋势明显;枝材积生长量在各年龄阶段的变化也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表现出抑制响应,与枝长生长量的变化规律类似;林下灌木、草本物种均匀度指数Jsw,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林分密度的减小,草本层生物量逐渐增加,灌木层生物量先增加后略减,林分密度为1 000~1 200株/hm2时灌木生物量最大,为3 802.94kg/hm2。对于北京低山阴坡厚土40a左右的油松人工林来说,经营密度宜为1 000~1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油松林木枯损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枯损率模型是树木生长与收获模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林木枯损率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油松复位样地的数据,应用Logistic模型预测油松枯损率,模型自变量选择树木大小、竞争因子和林分密度等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油松林木枯损率随径阶增加而呈U型分布,在5~15cm径阶时林木枯损率逐渐降低,之后枯损率又逐渐增加;枯损率随竞争激烈程度和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使用油松检验数据对建立的枯损率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预测的油松枯损率与观测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模型可用于油松径阶和单木枯损率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使用Richard,Logistic,Korf,Mitscherlich,Schumacher,weibull等6种理论生长方程拟合了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过程,从中选出模拟效果最优的生长方程。研究结果显示:三参数理论生长方程Lo—gistic、weibull、Richard、Korf对油松树高生长拟合的精度基本相近,明显高于二参数的Mitscherlich、Schumach—er方程;立地指数显著影响各方程渐进线参数和形状参数,将立地指数引入各理论生长方程中,构建了模拟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精度最优的预测方程为Logistic式;使用未参加建模的油松解析木数据对构建的预测方程进行T检验,发现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6213>0.05)。可见,本文构建的预测方程可以准确预测油松人工林单木树高生长过程,为油松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树干液流动态及其蒸腾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TDP(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技术对大青山古路板林场的30a生油松人工林树干液流以及不同林分密度下的树木蒸腾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内,树干径向断面形成层以下不同部位输水能力差异较大,最大流速位于形成层下3cm。2)油松树干液流的日进程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11:00左右达到峰值,其值可达0.286 6~0.306 0cm3/s。3)树干液流量(Y)与树木的胸径(X)之间的关系可用Y=0.0053EXP(0.4823X)的指数函数模型表达。4)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随着阴坡林分密度从2 147株/hm2增加到4 463株/hm2,单株蒸腾耗水量从0.543 4cm3/s降低到0.319 7cm3/s,而林分蒸腾耗水量变化幅度较小,平均蒸腾耗水量为0.3710±0.0489(5)mm/h。结果指出,大青山30a生油松人工林经营密度应控制在3 307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site conditions and cultivation on the growth of sawtooth oak (Quercus acutissima Carr.) plantations were evaluated at the Hongyashan forest farm, in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sition on the slope, the amount of gravel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soil we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growth of the sawtooth oak. Lower slope positions with small amounts of gravel and a thick soil were better for the growth of this species than middle slope positions with more gravel and a thin soil. Given the site conditions of the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s in Chuzhou City, the mixe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and sawtooth oak forests did not improve forest productivity compared with pure sawtooth oak forests. Both urea and compound fertilizer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sawtooth oak, as did site preparation and intercropping. Two years after planting, the height growth of ordinary seedlings with a starting height of 0.6 m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upper seedlings with a starting height of 1.0 m. Compared with planting, the early growth of the coppices was faster, but the later growth of the coppices was slower.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Fujian College of Forestry, 2008, 28(2): 130–135 [译自: 福建林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15.
对大青山12年生的人工油松林林木蒸腾特征、林地土壤蒸发、土壤含水量、林地坡面径流等指数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利用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理论和水量平衡理论对大青山油松林的合理造林密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造林密度应根据该地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来确定,内蒙古大青山阳坡在年平均降水量300~400 mm的降水资源条件下,人工油松林的林分适宜造林密度应为992~2 811株/hm2,相应株行距在3.0 m×3.4 m~1.8 m×2.0 m之间。  相似文献   

16.
北京低山地区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252块北京市低山地区油松人工林标准地资料,统计分析各标准地优势木平均树高与年龄的关系,以双曲线式拟合树高生长导向曲线,编制出适用于该地区的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经X2检验、落点检验和树高生长量检验后证明所编表合格;使用该表对252块标准地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63%的标准地立地质量处在中等水平;油松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阴坡厚土.  相似文献   

17.
油松人工林不同大小林隙环境因子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旨在阐明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24 a后形成的不同等级林隙间环境因子的差异,探讨林隙的形成对环境因子的影响以及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在油松人工纯林选择4种等级的林隙,即林隙直径和冠层平均树高(即林分平均高)之比分别为L-Ⅰ(0.75 H)、L-Ⅱ(1.00 H)和L-Ⅲ(1.25 H)(H为冠层均高)和对照(CK,林冠下),测量了生长旺季的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林隙等级间和林隙内不同区域的环境因子的差异性以及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不同等级林隙间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温度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 <0.05),最大差值分别达到了167.94μmol/m^2s和0.7℃,且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增大。2)3个面积等级的不同区域间光合有效辐射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土壤温度仅在L-Ⅱ面积等级林隙中达到了显著差异(P <0.05),在林隙中心区域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温度具有最大值。3)除了L-Ⅲ面积林隙等级外,其余的林隙等级和对照内光合有效辐射与土壤温度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 <0.05)。【结论】在油松人工林内,抚育间伐24 a后,间伐产生的不同等级林隙和林隙区域会对光合有效辐射与土壤温度产生显著影响,对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不同密度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干形等生长指标和松枯梢病的发病情况等健康指标,分析了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健康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亚湿润干旱区樟子松人工林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在1 250~2 500株·hm-2;当樟子松人工林林龄达到21 a时保留密度1 000株·hm-2左右;当林龄31 a时,密度控制为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设置15块标地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太岳林区油松16 cm~32 cm径级林木年均采脂量为916.2 g,20 cm以上径级林木年均采脂量为1 042.5 g;每个径级林木采脂量与相邻3个高径级和3个低径级中任一径级林木采脂量间差异不显著,与相邻3个高径级和3个低径级以外的任一径级林木采脂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油松采脂量与采脂木胸径、活枝下高、冠幅、树冠因子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 6,0.705 1,0.765 6,0.911 6,相关关系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油松人工林适宜林分中,开展了挂木板巢箱招引益鸟的试验,结果表明:挂人工巢箱可以招引大山雀、椋鸟益鸟,招引率平均为56%,只要方法得当,当年即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影响益鸟筑巢的2种敌害分别是花鼠和无斑雨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