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72例共72眼,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妥拉唑林注射液,观察组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69.44%,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2个疗程,以视力,眼底情况,视野作为观察与评估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62%),有效7例(24%),无效4例(14%),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显效3例(10.3%),有效10例(34.5%),无效16例(55.2%),总有效率为44.8%。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显著疗效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做患眼颞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两组均1次/d,疗程为20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6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芎嗪离子导入配合长春西汀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8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川芎嗪组应用直流电控川芎嗪离子导入1次/天和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用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川芎嗪组总有效率94.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2%(P<0.05)。结论川芎嗪离子导入配合长春西汀治疗能有效改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功能及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48例(50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维脑路通片、地巴唑片、三磷酸腺苷片、肌苷片、维生素B1片。治疗组除应用对照组全部药物外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个月后观察其视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2%,总有效率84%;对照组治愈率12%,总有效率52%。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鲁诚 《中国医药指南》2014,(20):315-3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5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经过治疗之后,对患者的眼底状况以及视野的变化和疗效评价进行观察。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3%,采用西医治疗组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4.21%,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患者视功能有较好的改善效果,缩短了治疗的疗程,治愈率与单纯的西医治疗也明显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苦碟子与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2004年5月 ̄2005年12月收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28例。两组均嘱卧床休息,对心律失常、心衰明显患者对症处理,治疗组给予苦碟子注射液20ml加入5%G·S250ml静滴,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G·S250ml静滴,15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中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中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碟子与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2例(35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在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2mL/次,14次为一个疗程。结果 32例(35眼)经连续治疗2~3个疗程,治愈7眼(20.00%),显效11眼(31.43%),有效13眼(37.14%),无效4眼(11.43%),总有效率为88.57%。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良好,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93例眼底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皮下局部注射;对照组45例只给予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苦碟子注射液用于治疗出血性眼底病变是临床上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苦碟子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疗程.比较这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 苦碟子组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丹参注射液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结论 苦碟子治疗脑梗塞的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49眼),对照组38例(45眼)。两组患者均给予复方血栓通、复方丹参等传统的扩张血管的药物治疗,同时,配以维生素B1、B12、肌苷、三磷酸腺苷片、泼尼松等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于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2毫升/次,1次/天,2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视力、视野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视力及视野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研究组视力、视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88%、91.8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80.00%(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及视野损伤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创伤性癫痫的临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福州市第二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创伤性癫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50例给予苯妥英钠治疗,Ⅱ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Ⅰ组患者控制7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54%;Ⅱ组患者控制1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66%。Ⅱ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Ⅰ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奥卡西林治疗创伤性癫痫具有很好疗效,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多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120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顺序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联合组有13例发生注射不良事件,其中臀部疼痛1例,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疼痛12例,实验室指标不良事件4例(6.7%)。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多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具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濮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4 mg/次。治疗组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眼·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力和视野调查结果,眼压、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盘水肿消退时间,及玻璃体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视力和视野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0.00%,均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00%和10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及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眼压、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水肿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后1次治疗时,两组患者玻璃体腔中VEGF-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显著提高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和视野,有效改善治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在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96例(13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65眼)和观察组48例(65眼)。对照组患者口服长春胺缓释胶囊,1粒/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野水平、视力、光敏感度水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视盘周围神经厚度、视觉诱发电位振幅水平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数据。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2.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野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视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以及光敏感度水平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以及光敏感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视盘周围神经厚度均有显著减轻(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及视盘周围神经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振幅均有显著升高,从注射荧光素钠针至视盘开始出现荧光时间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振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从注射荧光素钠针至视盘开始出现荧光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长春胺缓释胶囊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及光敏感程度,缓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及视盘周围神经萎缩,恢复视觉诱发电位改善眼部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崔锴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405-406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成2组,38例应用1%利多卡因加曲安奈德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手法为l组;32例仅应用推拿手法治疗为Ⅱ组。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Ⅰ组:痊愈22例,显效12例:Ⅱ组:痊愈10例,显效6例。两组比较,Ⅰ组治愈及显效率明显高于Ⅱ组,r检验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行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氨基葡萄糖片、维生素C和美洛昔康片。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总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X线分级Ⅰ级、Ⅱ级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X线分级Ⅰ级、Ⅱ级患者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综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价硫辛酸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6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日给予苦碟子注射液40 mL,硫辛酸60 mL,治疗14 d;对照组每日给予硫辛酸60 mL,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症状和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感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硫辛酸和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赵凤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405-405,407
目的研究ACCM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Ⅰ、Ⅱ,Ⅰ组40人为对照,采用西药常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Ⅱ组40人,采用抗柯萨奇B心肌炎胶囊(ACCM)治疗。结果经治疗后,Ⅰ组、Ⅱ组两组治疗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功效,与治疗前相比,都有着一定的改善,两组相比较来看,Ⅰ组对照临床有效率为80%,Ⅱ组临床有效率为92.5%,Ⅱ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Ⅰ组(P<0.05)。结论 ACCM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着较好的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中降眼压治疗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110只患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60只患眼),对照组45例(50只患眼),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研究组给予降眼压治疗,而对照组不给予降眼压治疗,观察两组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I、RI和PSV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治疗前的搏动指数(PI)、阴力指数(RI)和收缩期峰血流速度(PSV)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且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患者采取降眼压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眼部血流动力状况,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