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是一种因第21号常染色体多了1条而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也叫胎儿先天愚型,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常染色体异常性遗传病。唐氏综合征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8001/600,但是大约有2/3的胎儿在妊娠早、中期就自发流产或胎死宫内,因此唐氏综合征的实际发病率高于新生儿的发病率[1]。唐氏综合征患儿不仅体貌异常,智力低下,而且疾病繁多,寿命短暂。除患者自身痛苦外,给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胎儿静脉导管和鼻骨测量在妊娠早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单位为三级转诊医院内的围生医学部门,共包括628例连续就诊并行绒毛活检的胎儿。绒毛活检显示在313例(54.7%)病例中基于孕妇年龄和颈项透明层筛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发生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增加(>1∶300),其中195例是高龄孕妇(34.1%),其他因素64例(11.2%)。活检之前,先行超声检查,记录静脉导管的血流图形和鼻骨的有无。结果:能够满意检查到静脉导管和鼻骨的胎儿共572例,其中497例(86.9%)核型正常,47例(8.2%)伴有唐氏综合征。伴有静脉导管血…  相似文献   

3.
<正>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常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占染色体病的95%,虽然大多数唐氏综合征胎儿在母亲的孕早期常自然流产,但唐氏儿的出生率仍占新生儿1/6001/800[1]。在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中,德国Typolog公司采用DPCImmulite检测系统配套开发的PRISCA产前危险评估软件,是适用于胎儿先天缺陷的早期筛查而非诊断目的的统计程序软件,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羊水穿刺、绒毛活检检查。目前在全世界有超过400个  相似文献   

4.
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结果分析:附10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βhCG)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对妊娠14~21周的1038例孕妇进行血清AFP和Free-βhCG的检测及分析,风险率≥1:250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产前诊断及新生儿检查以确认.结果 1038例筛查孕妇中,唐氏综合征筛查高风险74例,检出1例21三体,1例Y染色体倒位,1例染色体多态.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低风险而Free-βhCG MoM异常的孕妇中,发现5例胎儿畸形,其中1例为染色体多态.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低风险以及AFP和Free-βhCG正常的孕妇中,B超检查发现3例胎儿畸形,其中1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0%.结论 孕中期孕妇血清生化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是有效的产前筛查方法,使用中国人群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孕中期血清三标记物用于唐氏综合征筛查对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的实用价值,对我院3884例孕15~20周孕妇进行血清生化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及游离雌三醇(uE3)浓度检测,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利用配套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阳性切割值为1/275,对高风险者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查.结果 ,唐氏综合征高风险231例,筛查阳性率为5.95%,其中异常5例.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组胎儿异常发生率高于唐氏综合征低风险组(P<0.05).年龄大于35岁组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率大于年龄小于35岁组(P<0.05).AFP、F-βHCG和uE3可用于筛查唐氏综合征及胎儿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为临界风险的胎儿超声及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孕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临界风险的2 281例胎儿超声检查结果,以低风险2 500例为对照,比较两组单发软指标、多发软指标、单发畸形、多发畸形等异常检出率.并分析其中1 332例知情选择羊膜腔穿刺术者胎儿染色体产前诊断结果.结果 ①临界风险组胎儿超声检查检出单发软指标异常696例(30.51%)、多发软指标异常118例(5.17%)、单发畸形18例(0.79%)、多发畸形7例(0.31%).低风险组检出单发软指标异常308例(12.32%)、多发软指标异常82例(3.28%)、单发畸形5例(0.20%)、多发畸形1例(0.04%).临界风险组各项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P <0.05,P<0.01).②选择羊膜腔穿刺术胎儿染色体产前诊断1 332例临界风险组中,合并单发软指标异常135例,多发软指标异常83例,单发畸形11例,多发畸形5例者胎儿染色体检查结果均正常.③1 332例临界风险组中检出常染色体结构异常10例,性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异常检出率0.08%.其中,染色体平衡易位7例,臂间倒位3例,等臂染色体1例.9例系母系或父系来源,2例为新发突变.1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胎儿超声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发现.结论 胎儿超声检查能为唐氏综合征临界风险孕妇的遗传咨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唐氏综合征临界风险亦提示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唐氏综合征是人类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临床上,先天性智力障碍是唐氏综合征的主要表型之一,为此,探讨唐氏综合征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机制尤为重要。建立动物和细胞疾病模型是研究疾病的关键,本研究报道了较为成熟的唐氏综合征疾病小鼠模型及细胞模型,同时综合了国内外近年研究结果,对唐氏综合征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发病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21号染色体基因剂量异常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唐氏综合征患儿早期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异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氏综合征是人类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临床上,先天性智力障碍是唐氏综合征的主要表型之一,为此,探讨唐氏综合征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机制尤为重要。建立动物和细胞疾病模型是研究疾病的关键,本研究报道了较为成熟的唐氏综合征疾病小鼠模型及细胞模型,同时综合了国内外近年研究结果,对唐氏综合征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发病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21号染色体基因剂量异常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唐氏综合征患儿早期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异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新生儿中最多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新生儿发病率为1‰~2‰,开展孕期唐氏综合征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是防止患儿出生的重要措施。利用血清标记物β-HCG和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的检测可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我们对5489例妊娠中期的妇女进行血清游离β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超声检测胎儿鼻前软组织厚度(PT),探讨鼻前软组织厚度与唐氏综合征(DS)的关系,建立超声软指标PT中位倍数(MoM)值,明确PT筛查唐氏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超声检查的孕16~25周的正常胎儿及DS胎儿进行PT测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并行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采用二次回归模型计算2组MoM(PT)值,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观察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指标。 结果 正常组PT平均值为(3.51±0.91) mm,DS组PT平均值为(5.16±0.7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P<0.05);正常组胎儿PT随孕周增加而增厚,正常胎儿PT的MoM值为1.010,DS胎儿PT的MoM值为1.371。PT为单一指标筛查DS,以5%假阳性率,筛查唐氏综合征胎儿敏感度为58%,阳性预测值为0.46,阴性预测值为0.97,阳性似然比为11.63,阴性似然比为0.44;PT联合年龄高风险筛查DS,以5%假阳性率,敏感度提高到75%,阳性预测值为0.52,阴性预测值为0.98,阳性似然比为14.94,阴性似然比为0.26。 结论 鼻前软组织厚度是孕中期筛查唐氏综合征有效的遗传学超声软指标,唐氏综合征胎儿鼻前软组织厚度较正常胎儿厚。鼻前软组织厚度联合年龄高风险筛查唐氏综合征可以提高筛查敏感度,风险截断值达1/250,应建议行侵入性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孕中期血清标志物筛查与胎儿唐氏综合征检出的关系。方法:应用Beckman Coulter公司Access全自动分析仪对2458例孕中期孕妇血清进行甲胎蛋白(AFP)、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βHCG)及游离雌三醇(uE3)3项指标检测,并用专用软件分析,预测胎儿患DS的风险,风险率>1:385定为筛查阳性,再作羊水检查以确认。结果:2458例孕妇中筛查为阳性者62例(2.52%),通过自愿作羊水染色体检查,检出唐氏综合征胎儿3例,遗漏1例,检出率为(1.22‰)。结论:孕中期孕妇血清三联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产前筛查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母血清生化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庆炜  向阳 《中国医刊》2004,39(9):17-20
唐氏综合征, 即21-三体综合征,是新生儿中最多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在1/600~800活产儿或1/150次妊娠中有一次发生机会.唐氏综合征为先天智障,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极大.资料显示,胎儿唐氏综合征60%~85%是发生在35岁以下的广大孕妇组,因此用孕妇年龄不能作为惟一的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指标.国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孕期孕母血清生化指标筛查已非常成熟,20世纪90年代之后,早孕期的筛查也逐渐开展.我国孕妇人群基数甚大,对孕妇进行筛查检出胎儿唐氏综合征的高危孕妇人群十分重要,因此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减少出生缺陷的措施.本文就母血清生化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孕中期胎儿肱骨股骨长度对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行产前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201例胎儿行超声测量其肱骨长度(HL)、股骨长度(FL),所有胎儿经超声引导下取脐带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01例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经超声引导下脐带穿刺取脐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为唐氏综合征11例,染色体正常胎儿190例.唐氏综合征胎儿的81%(9/11)HL、72%(8/11)FL较同孕龄染色体正常胎儿短2SD以上.结论 胎儿HL、FL短对产前超声筛查唐氏综合征具有临床价值,如能结合血清生化指标综合分析判断唐氏综合征风险,将会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性产前诊断手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每年约有3万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在各种出生缺陷中排第三位,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了减少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近年绒毛、羊水、脐血介入性产前诊断已广泛开展,使部分唐氏综合征得到产前诊断,并行治疗性引产,降低了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但侵入性手术操作的风险和诊断结果的漫长等待亦给孕妇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植入前产前诊断、分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分离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宫颈管内滋养细胞等新技术正在展开研究,已经成功地无创性获取胎儿细胞或DNA样本.荧光定量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引物原位标记技术(PRINS)、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为快速、准确诊断唐氏综合征开辟了新前景.现就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基础性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技术(DEI.FIA)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767例妊娠妇女孕中期血清标本,应用DELFIA进行AFP和Free-HCGβ的定量检测,当血清中AFP、HCG筛查风险系数大于或等于1/275时定为唐氏综合征高危妊娠(或筛查阳性);染色体检查用英国CV-100染色体图像分析系统进行G带分析.结果 (1)767例妊娠妇女中检出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36例,阳性率为4.69%,其中有32例孕妇自愿接受了产前诊断,有4例证实为唐氏综合征.(2)4例唐氏综合征,AFP浓度在0.05~0.21(<0.5MoM),Freep-HCG[3浓度在2.73~4.27之间(>2.5MoM),均为21-三体综合征.结论 采用DELFIA联合检测AFP和Free-HCGβ可以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显著降低需进行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孕妇比例,是目前较为可行、容易被孕妇接受的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唐氏综合征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已成为预防性优生学的重要措施,其中血清学产前筛查是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检测方法。近年来,随着血清学筛查标记物的不断发现,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大大减低了DS患儿的出生。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还有一个名称为21-三体综合征或者先天愚型,Lejeune在1959年首次提出21三体为DS的致病原因,即患者的第21对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1条,是最常见的胎儿常染色体畸变综合征。该病临床表现为:有先天性智力障碍,体格和智能发育非常缓慢,病情严重时会致残和致死[1]。DS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介于1/600~1/800之间,但绝大多数患儿在妊娠期自发流产或胎死宫内,所以实际发病率比上述数据要高很多[2]。就唐氏综合征的血清学产前筛查标记物及其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唐氏筛查法在高龄孕妇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8011例孕中期(15~20周+6天)孕妇进行游离雌三醇(u E3)、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3项血清标志物指标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于孕16~22周行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羊水检查,并分析唐氏筛查法在高龄孕妇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8011例孕妇中筛查结果提示高风险的906例,其中高龄孕妇组340例,适龄孕妇组566例,高龄孕妇组的高风险率明显高于适龄孕妇组(c2=34.65,P0.00);906例唐氏筛查法提示高风险的孕妇均行羊水穿刺培养和核型分析,发现11例唐氏综合征,4例18-三体综合征,6例NTD,显著高于低风险组中,P0.05。结论孕妇年龄对胎儿唐氏筛查高风险阳性率有很大影响,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胎儿唐氏筛查高风险阳性率提高;唐氏筛查法提示高风险组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的发生率。孕中期唐氏筛查法是预测高龄孕妇异常胎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分析孕中期给予血清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查对于唐氏综合征胎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 269例孕妇的产前检查资料,通过分析其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清甲胎蛋白和UE3的水平,评估患者的唐氏综合征风险情况,同时对孕妇外周血胎儿DNA胎儿进行基因分析。结果:低风险孕妇有19 151例,高风险有1 118例,阳性检出率为5.51%。其中唐氏综合征的高风险孕妇有839例,阳性检出率为4.13%;18三体综合征的高风险孕妇有56例,阳性检出率为0.28%;神经管缺陷的高风险孕妇有223例,则其阳性检出率为1.10%。其中629例高风险进行孕妇外周血胎儿DNA胎儿进行基因分析,21三体综合征的高风险12例,18三体综合征的高风险孕妇有2例。而随访结果检查流产儿或分娩儿的细胞核型与基因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在孕中期采用血清筛查联合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查能够检出唐氏综合征胎儿,适时终止妊娠,降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9.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是造成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采用母体血清标记物进行唐氏综合征胎儿的筛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用于筛查唐氏综合征的各种母体血清标记物、各类筛查方案、筛查方法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晚孕期超声筛查唐氏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孕期超声筛查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羊水或脐血染色体分析确诊为唐氏综合征的32例胎儿的产前系统超声表现。结果 32例唐氏综合征中,超声检出鼻骨发育不良29例,持续伸舌28例,小指中节指骨缺如3例,脐动脉S/D升高13例,肱骨股骨短小9例,颈后皮肤皱褶(NF)增厚9例,胃十二指肠扩张7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每例唐氏综合征均有2项以上的不同超声软指标异常表现,尤其以鼻骨异常及持续伸舌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0.63%、87.50%。系统超声筛查唐氏综合征敏感性为96.88%。结论唐氏综合征胎儿中晚孕期可有多项超声改变,其中鼻骨异常及持续伸舌是最常见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