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仪表工业》2011,(8):27-27
列车自动保护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简称:ATP),是用以防止列车超速,相撞及其他因列车行驶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系统会通过路轨把最高安全速度限制讯号传送至列车;并持续将列车的实际速度与最高安全速度作比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列车空调系统的自动化监测与节能模糊控制方案。列车空调系统是一个大的耗能系统,同时列车舒适节能是除了安全速度之外最关心的问题,对列车空调系统进行监测,并基于采集的数据采用模糊控制来调控空调系统的运行,就能达到节能并舒适的目标。系统对车厢温度、车厢空气湿度和CO_2浓度这3个输入量进行模糊化处理,由控制规则推出输出模糊子集,再应用模糊推理合成规则得出控制输出量,控制器根据输出量来控制空调压缩机和通风扇的变频器运行以及启停电加热器的个数。  相似文献   

3.
将列车空气动力学和多体动力学理论相结合,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国内某时速400 km中国标准化动车组的动力学模型。介绍考虑侧风作用下的车辆动力学仿真计算方法,通过此方法较为全面地研究在“中国帽”侧风风载下,不同风速和车速下的列车运行安全性问题,为特殊风环境下高速动车组的安全运行速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侧风风速越高,列车受到的气动载荷越大,列车的最高安全运行速度越低,因此在车辆通过强风区时,需要采取限速、停运等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4.
350km/h高速列车风致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和多体系统动力学,系统研究了350km/h高速列车的风致安全特性.首先建立了头车-中间车-尾车编组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侧风速度(包括不同风速大小和不同风向角)下高速列车气动载荷的变化规律.然后建立拖r动-拖编组的高速列车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将得到的气动载荷作为外加载荷作用于列车上,研究了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运行姿态,为侧风下350km/h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是世界上速度等级最高的高速铁路综合检测轨道装备,轨道检测梁位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转向架前端,是各检测系统实现检测功能的最主要裁体。因此轨道检测梁的制造技术成为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分析了轨道检测梁的组成和技术要求,指出了其制造技术和难点及解决方案;阐述了轨道检测粱的制造工艺,使用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南昌地铁2号线一期项目列车后溜的问题,从牵引系统后溜触发的逻辑、列车网络系统的传递、RIOM的输出,紧急制动环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该问题的处理措施,有效避免牵引系统后溜控制逻辑、列车网络误触发、紧急制动环路设计存在的风险,提高了列车运营的可靠性指标,确保列车平稳安全运营。同时,为其他地铁项目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集团公司排渣用渣罐列车的制动系统,经过理论计算分析,得出列车制动力、制动距离及列车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列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化在列车上的广泛应用,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在高速列车运行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保证列车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列车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通过研究CRH2型动车组列车网络设计结构,按照封闭传输系统通信安全标准EN50159—1对ARCNET协议网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探索提升列车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分析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设计了运输中列车制动装置电脑监测系统。介绍了其基本工作原理和软硬件设计方法,该系统可以快速扫描,监测列车制动 装置的运行状态,及时查出故障隐患,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列车动能的不断增加,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高速列车需要有强大的制动力及黏着的复合制动系统,来保证良好的制动性能。纵观国内外高速列车技术,盘形制动装置是其基础制动方式的最佳选择。盘形制动装置依靠制动盘与闸片之间的摩擦获得制动力。国内外制动盘的种类繁多,曾应用过普通铸钢、普通铸铁及低合金铸铁等制动盘,由于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和轻量化要求,又相继研发了合金铸钢、钢质锻造、蠕墨铸铁和碳/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制动盘。  相似文献   

11.
由于气动阻力和气动噪音的影响限制了地面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是以真空管道列车成为了未来地面超高速交通的出路。对磁悬浮列车的支承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一种采用EDSEMS混合磁悬浮技术的真空管道列车支承结构的设计方案,运用ANSYS Maxwell对该混合磁悬浮系统的载荷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列车下方的EDS系统提供列车悬浮所需大部分悬浮力,列车上方的EMS系统提供小部分悬浮力;可以通过改变EMS系统中定子与动子绕组电流大小来控制列车稳定运行所需的牵引力和悬浮控制力。  相似文献   

12.
张宇薇 《机械制造》2006,44(7):45-45
全球领先的现代化驱动与制动系统供应商福伊特驱动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已从中国承接了总价值200万欧元(约2000万人民币)的合同,为中国铁道部的60辆电气化高速列车提供520多部安全联接器。这些列车将在多条线上运行,最高时速达到200km/h。  相似文献   

13.
高速列车制动技术对于列车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而基础制动是最为关键的制动装置之一,是高速列车在制动系统其他制动措施失效情况下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高速列车基础制动采用电液制动器是靠制动卡钳与制动盘摩擦来传递制动转矩的,制动转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制动缸压力的大小。主要建立了高速列车电液制动系统的模型,然后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控制效果较好。对以后模糊PID运用到实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某6辆编组的跨座式列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跨座式列车车体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对其进行动态仿真。同时给出了获得跨座式列车最大安全碰撞速度的方法,分析了跨座式列车在整备状态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撞击另一列处于静止且无制动状态的相同列车。基于EN15227标准,对数值仿真结果进行评估,从而得出跨座式列车的最大碰撞速度为24km/h。依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将吸能防爬装置靠前安装,弱化司机室的纵向刚度的建议,对改善车体的耐碰撞性,提高列车碰撞的最大碰撞速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对机车车辆的自重和关键零部件性能提出 了一些特殊的要求,因此,具有各种不同性能的复合材料迅速被用于制造高速列车的车体、转向架和制动系统等一些关键零部件。有些原来只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的一些高成本的复合材料也在高速列车上得到应用,并有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速列车在恶劣气候条件(暴风雪)下的气动特征及安全性等问题,将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应用到对CRH-2高速列车在暴风雪条件下的研究中。开展了对列车周围空气流场的分析,建立了流场与列车受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关列车稳定性的临界倾覆速度的计算方法;在强侧风及强侧风和强降雪耦合的两种情况下对列车的倾覆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列车倾覆临界速度的趋势相似,而且在强侧风及强降雪情况下,列车的侧向力系数、侧滚力矩系数比较单纯的侧风天气条件显著增加;降雪工况下列车的临界速度比无降雪时减小20%~50%,即降雪条件下,列车更容易发生倾覆;计算结果可以为在暴风雪条件下列车的安全行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鉴于地铁列车运行具有快启快停、小曲线、大坡道等特点,研究其运行加减速度对分析列车参数及动力学特征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基于无线方式的加减速度动态采集系统工作原理及构成,分析了采集系统的硬件及软件流程.通过实测地铁列车15个车站的运行案例,分析得到加减速度变化范围、交替频次、周期特点等相关特征,为列车运行参数及动力学参数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宁振兵 《山西机械》2014,(2):214-215,22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悬挂式矿用设备列车自移系统的设计,重点介绍设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解决了综采工作面设备列车移动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以及传统设备列车布线凌乱及电缆自移的问题。实验表明,该自移系统使用安全,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运行可靠,布置整洁美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动车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推动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拉动区域经济,缩小贫富差距。目前,我国高速列车营运速度为330千米每小时,最高时速可达380千米,运营速度位居世界前列。高速列车引进中国后,在车下设备舱底板可靠性研究领域还不成熟,大多数设计师则凭借自身的设计经验对高速列车车下设备舱进行研究和探索,由于高速列车车下设备舱底板的零部件没有可靠的评估方式,只能对其进行寿命试验。基于此,本文对高速列车车下设备舱底板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分析了我国高速列车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结合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和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300 km/h高速列车并行运行时的风致安全性.在研究中,建立包含由头车厢、中间车厢、尾车厢组成的正线列车和由一节头车厢、一节尾车厢组成的中转列车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线间距与通道占比情况下高速列车并行运行时的气动载荷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高速列车并行运行时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气动载荷作为外加负载作用于高速列车,分析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进而为300 km/h高速列车受侧风影响时的安全并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