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伏立康唑是第二代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在体内、外具有广泛的抗真菌活性,用于念珠菌感染和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克柔念珠菌及烟曲菌感染。体内研究表明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2C19在伏立康唑的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吉维民 《河北医药》2015,(1):131-132
目的探讨泌尿道感染念珠菌的分布特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中段尿标本接种科玛嘉真菌培养基,菌种鉴定及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API试剂。结果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分离出培养出112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占70.5%,热带念珠菌占13.4%。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敏感率均>90.0%,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有降低趋势。结论对于泌尿道感染念珠菌患者,应做真菌培养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应首选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  相似文献   

3.
Pfizer公司的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Vfend(voriconazole,伏立康唑;静脉注射制剂、片剂和口服混悬剂)(Ⅰ)的已批准适应症在美国进一步扩大。现在的适应症包括:治疗非中性白细胞减少患者的念珠菌血症;皮肤传染性念珠菌感染和腹腔、肾脏、膀胱壁及伤口念珠菌感染。(Ⅰ)是2002年首个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侵入性曲霉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伏立康唑 ( Voriconazole)是一种新合成的三唑类药物 ,为第二代合成的氟康唑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真菌药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据《国外医学》报道 ,目前该药物在国外已被较多地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体外试验表明 ,伏立康唑作为一种新合成的化合物比起目前的抗真菌药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功效。用于念珠菌属时 ,无论是对氟康唑敏感的还是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 ,伏立康唑均具有优于其他抗真菌剂的抗菌活性 ,仅对克柔念珠菌等少数菌株作用不明显。其抗新生隐球菌能力和活性比氟康唑高 16倍 ,…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促进抗真菌药的合理应用、有效减缓真菌耐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真菌分离和药敏相关数据,分析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的耐药率和变化趋势。结果 共纳入1 048份阳性真菌样本,呼吸道标本占41.89%,60岁以上患者(61.45%)和重症医学科(25.48%)分布比例最高;共分离出1 329株真菌,白色念珠菌、念珠菌属、热带念珠菌分别占24.53%、15.80%、13.69%。各种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最高,达10%~20%,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亦高于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结论 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应慎用唑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是念珠菌感染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6.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引发的感染,特别是对耐氟康唑的白色念珠菌有极好疗效,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掌握和了解其药动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临床给药方案的选择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伏立康唑药动学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特殊人群的药动学特征两个方面对其药动学行为进行比较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伏立康唑(voriconazole)为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曲霉菌属、念珠菌属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适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念珠菌血症及念珠菌所致播散性皮肤感染等。伏立康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视觉改变、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程度通常为轻度到中度,最常导致治疗中止的相关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皮疹和视觉改变[1]。伏立康唑导致视觉障碍文献报道较多,但停用联合  相似文献   

8.
黄炎  马筱玲 《安徽医药》2013,34(7):1034-1036
侵袭性真菌感染多见于有严重器官疾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人群,是住院患者常见的感染之一。目前,用于抗真菌治疗的药物数量较少,毒性较高。针对不同人群正确地进行抗真菌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共有4类,它们是多烯类(两性霉素B)、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嘧啶类(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9.
女性阴道念珠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华红  黄武  成玲 《海峡药学》2010,22(5):190-191
目的探讨女性阴道念珠菌感染状况及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分离出的念珠菌采用法国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菌种,采用真菌ATB Fungus 3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1551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标本检出2715株念珠菌,检出率12.60%。2715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1950株占71.82%、光滑念珠菌437株占16.10%,热带念珠菌160株占5.89%,克柔念珠菌118株占4.35%,其他念珠菌50株占1.84%。在5种抗真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是伊曲康唑平均耐药率为27.16%,氟康唑平均耐药率9.62%,伏立康唑平均耐药率5.39%,而两性霉素及5-氟胞嘧啶几乎全部敏感。结论女性阴道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对念珠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 对本院老年医学科2016年1月—2019年4月临床泌尿系感染老年患者分离出的真菌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共分离出278株真菌,其中以白念珠菌为主,占52.2%,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占23.7%,光滑念珠菌11.5%,克柔念珠菌6.1%,近平滑念珠菌3.2%及其他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3.3%,分离出的真菌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8.6%、15.1%、21.9%、35.3%、11.1%和0,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9%、7.6%、25.0%、100%、0和0,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敏感,对伏立康唑的平均耐药率为5.0%。结论 本院老年医学科泌尿系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且检出的真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加强监测各种真菌的耐药情况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应用和血液病患者继发真菌性肠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2014年血液病科继发真菌性肠炎的住院患者与同期住院的非真菌性肠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与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确诊60例真菌性肠炎患者,平均年龄(52.43±27.00)岁,真菌性肠炎组使用抗菌药物平均(15.83±8.02)d出现真菌感染,与非真菌性肠炎组有显著性差异;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和联合应用也远大于非真菌性肠炎组,有显著性差异;导致真菌性肠炎的抗菌药物主要集中在加酶抑制剂、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结论:继发真菌性肠炎与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时间长短和抗菌药物的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12.
氟康唑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继发的真菌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与真菌感染的关系及氟康唑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71例口腔粘膜受到大面积照射的肿瘤病人 :男性 4 2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52a±s 4 1a( 11~ 76a) ,在病人的口腔粘膜反应最严重的时候 ,做口腔粘膜真菌学检查 ,32例有真菌感染的病人 ,用氟康唑胶囊 10 0mg ,po ,qd× 5d或氟康唑注射液 150mg ,iv ,gtt× 3d治疗。结果 :真菌的检出率为 4 5% ,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有真菌感染和无真菌感染的 2组病人 ,在急性放射性粘膜反应上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有真菌感染的病人用氟康唑治疗 ,治疗前后的粘膜反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结论 :严重的急性放射性粘膜反应与真菌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有真菌感染的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用氟康唑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放射性粘膜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重症监护室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真菌感染36例(真菌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未发生真菌感染(非真菌感染组)56例,对真菌感染组进行感染部位、感染真菌种类进行统计并计算构成。观察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高危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使用有创呼吸机、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检查治疗,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胃肠道微生物环境,严密监测以预防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临床上单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欠佳,特别是耐药真菌的感染,可选择的药物极少,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很高,故抗真菌药物的联合治疗得到了广大学者的青睐。总结了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机制,综述了针对中枢神经系统、肺部、血液系统、其他部位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联合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We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 fungal growth test, 66% deacetylated krill chitosan did not affect pathogenic fungi which cause human mycosis. However, as demonstrated by our fungal cell adherence test, chitosan not only inhibited the adhesion of Candida albicans cells to human vaginal epithelial cells or to HeLa cells, but also acted non-specifically on fungal and epithelial cells. This explained our earlier observations of the enhancement of therapetic efficacy of anti-fungal formulations, to which chitosan had been added. We recommend the joint use of fungal growth and fungal cell adherence tests as a generally useful, economical and readily available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activity of anti-fungal preparat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分析l0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以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1年4月~2002年12月分离鉴定出的359株真菌.用目前常用的l0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分析。结果 在l0种抗真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是灰黄霉素(耐药率87.3%~100%),其次为氟康唑(42.8%-54.9%)和伊曲康唑(28.5%~50.9%)。结论 当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菌株明显增多,特别是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增高,敏感率降低,应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effects of a fungal polysaccharide mixture on the 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itis (EAE) in guinea pigs. The clinical, histopathological and IgG intrathecal synthesis related studies in the EAE sensitized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bserved in EAE sensitized groups treated with fungal polysaccharid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ungal polysaccharide mixture is capable of inducing a more localized and milder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the guinea pig with EAE.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fungal polysaccharides can activate complement by the alternative pathway, subtracting it to the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to EA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SLE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SLE并发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皮肤及呼吸道(83.3%),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活动以及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有助于改善SLE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KP4 is a virally encoded fungal toxin secreted by the P4 killer strain of Ustilago maydis.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toxin inhibits growth of the target fungal cells by blocking calcium uptake rather than forming channels, as had been suggested previously. Unexpectedly, this toxin was also shown to inhibit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activity in mammalian cells. We used whole-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s to further characterize this activity against mammalian cells. KP4 is shown to specifically block L-type calcium channels with weak voltage dependence to the block. Because KP4 activity is abrogated by calcium, KP4 probably binds competitively with calcium to the channel exterior. Finally, it is shown that chemical reagents that modify lysine residues reduce KP4 activity in both patch-clamp experiments on mammalian cells and in fungal killing assays. Because the only lysine residue is K42, this residue seems to be crucial for both mammalian and fungal channel activity. Our results defining the type of mammalian channel affected by this fungal toxin further support our contention that KP4 inhibits fungal growth by blocking transmembrane calcium flux through fungal calcium channels, and imply a high degree of structural homology between these fungal and mammalian calcium channel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氟康唑预防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并发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把60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血液病患者分为真菌感染预防用药组和对照组.其中预防用药组患者预防性的服用氟康唑,而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任何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用药组30例服用氟康唑口服液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的仅2例.真菌感染率为6.7%.而对照组30例中.并发真菌感染7例,包括3例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率为23.3%.明显高于预防用药组(P〈0.01).结论:在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期及早给予氟康唑进行预防,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