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顶板管理是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的重点.据资料统计,顶板事故约占煤矿事故的60%,采煤工作面的事故又占了顶板事故的70%以上.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顶板管理,减少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针对广西大厂铜坑矿细脉带火区地表塌陷坑废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及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采用地表硐室爆破抛掷覆盖塌陷坑与地表废气碱吸收方法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实施11次地表硐室爆破工程,覆盖总岩土方量为31.85×104 m3,同时采用喷浆胶结进一步密实措施形成细脉带事故隐患区的大面积覆盖,有效窒息火区的燃烧.不具备爆破覆盖的塌陷坑则采用氢氧化钙湿式洗涤法进行治理.通过对井口喷洒雾状石灰水,使其与冒出地面的SO2发生吸收和氧化反应,再渗入塌陷坑内吸收废气,抑制矿石的燃烧.  相似文献   

3.
黄曾华 《劳动保护》2014,(12):91-93
<正>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依旧严峻,综采工作面仍是事故高发地。2013年,我国煤矿共发生顶板事故274起、死亡325人,分别占煤矿事故总量的45.4%和30.5%;较大顶板事故8起,采煤工作面占4起;瓦斯事故死亡348人,占事故总量的32.6%,重大以上瓦斯事故10起,采煤工作面占7起。在特别危险、环境特别恶劣的综采工作面,减少用人,甚至不用人,实现少人或无人开采,直接减少采煤工作面的人员数量是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由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大型水体下顶水采煤,一方面要确保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同时要保护地表水资源不被破坏。基于峰峰矿区小屯矿的地质采矿条件,在分析与评价上覆岩层结构的基础上,选取水体下11个计算特征点,探讨上覆岩层破坏高度、防水安全煤岩柱及安全煤岩柱最小富余尺寸,绘制各类等值线图。采用概率积分法,从下沉、倾斜、水平变形和裂缝深度等方面,研究分析顶水开采后水体底部所受的采动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地质采矿条件下,各工作面开采以后,上覆岩层中导水裂隙带发育的最大标高与基岩顶部之间具有较厚的岩柱,导水裂隙带不会波及到地表水体,水体底部的地表移动变形较小,不会影响到矿井安全生产,在大型水体下顶水采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顶板管理是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的 重点。据资料统计,顶板事故约占煤矿 事故的60%,采煤工作面的事故又占了 顶板事故的70%以上。因此,我们必须 加强顶板管理,减少采煤工作面顶板事 故的发生。 1、顶、底板的定义及其分类 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 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底 板。顶底板的岩性、强度及吸水性与采 掘工作面的管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确 定顶板支护方式、选择采空区处理方法 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型新闻     
邯郸矿务局康城煤矿三坑给采煤工作面的每个职工配备了自救器。在发生瓦斯、火灾等事故时,戴上自救器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保证工人的安全。四川染料厂把87名女工调离接触硝基苯等有害物质的作业岗位。江苏省溧阳县上黄公社整顿采石场,加强了安全管理。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组坚决关停,对符合要求的矿组发给准于开采的证明。微型新闻  相似文献   

7.
基于降低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和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出的重要性,采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软件( RFPA2D)对鹤壁六矿21151顶分层工作面上覆岩层随工作面推进的运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从中获取了上覆岩层的运动信息,得到了顶板由变形到损坏的全过程及损坏规律,并用经验公式对覆岩裂隙带高度进行了计算,综合判定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裂隙带高度为12.3~44m.高位钻场抽采参数优化后,平均抽采量达到6.79 m3/min.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厚松散层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对霍宝干河矿某工作面的覆岩破坏及地表沉降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该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在不同推进距离时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塑性区和垂直位移分布云图。对覆岩破坏特征及地表沉降进行了综合分析。用概率积分法和现场实测值验证数值模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得到的地表沉降值接近;覆岩破坏发育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起始阶段、缓增阶段、突增阶段和终止阶段;覆岩破坏边界呈正八字形,厚松散层移动边界呈倒八字形,最终呈现出"类沙漏"形岩体与地表移动边界。  相似文献   

9.
芦岭煤矿"5·13"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5月13日16时03分,芦岭矿Ⅱ104采区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波及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Ⅱ1048机巷、开切眼掘进工作面、变电所、Ⅱ1046采煤工作面和-590大巷,死亡86人,受伤28人。  相似文献   

10.
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矿井采煤面瓦斯爆炸的一些典型事例,概括出导致瓦斯爆炸的基本事件,编制了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树。应用事故树分析中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对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严格控制瓦斯浓度,杜绝一切火源,是预防矿井瓦斯爆炸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煤工作面是煤矿生产中的事故多发地点。据调查,近十年来,协庄煤矿的死亡事故有52.8%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因此,从1989年10月开始,对全矿的普采工作面进行安全评价,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一、评阶方法与步骤1.方法为了使评价工作简单易行并保证有一定的精确度,确定采用检查表法进行采煤工作  相似文献   

12.
《江苏劳动保护》2003,(2):24-26
4月24日19时40分左右,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花山煤矿三采区二队4239采煤工作面超前上山,一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死亡23人,受伤4人。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地表裂隙发育对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规律及影响范围,以苏家沟煤矿为研究背景,建立采空区流场流动及低温氧化的数学模型和三维几何模型。采用FLUENT模拟软件模拟了下煤层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覆采空区的氧气分布情况,得到了浅埋近距离煤层上覆采空区基于裂隙动态发育的氧气场和风流场的分布规律。依据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对上部煤层采空区内的自然发火危险区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连通地表与采空区的裂隙数量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增加,上覆采空区氧化升温区域主要集中在滞后工作面0~20 m范围内,采空区深部的氧化带分布在新、老裂隙附近,在进风侧靠近地表且在回风侧靠近裂隙底端;当工作面推进120 m,即产生3条贯通型裂缝时,采空区自燃危险性最大,结合风流场云图确定上煤层底板自燃危险区距工作面水平距离为97.5 m,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点防护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我国煤矿顶板事故一般性规律,从事故等级、事故地点、事故原因3方面统计分析近几年顶板事故的基本特征,并从地域、时间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顶板事故起数和总死亡人数最高;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的概率较大;工程质量差是顶板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云南5省市顶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62.3%和60.0%;春节前后及8月份顶板事故多发,且事故频数白天大于夜晚,交接班与交接班后2小时易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5.
以冲击启动理论为基础,结合覆岩空间结构思想,采用相似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空间结构特点及采动围岩应力场的分布、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了孤岛工作面区段煤柱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结果表明,两侧充分开采的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呈"C"型覆岩空间结构,工作面承受上部岩层及两侧采空区上覆岩层转移过来的部分岩层重量,在工作面两侧形成应力集中区域,导致采动围岩应力场达到极限平衡状态,该集中应力可视为采动围岩近场极限平衡系统的静载荷。孤岛工作面开采过程中"C"型覆岩空间结构逐渐演化形成"W"型空间结构,极限平衡系统静载荷发生转移和改变,最终由上下区段煤柱全部承担上覆岩层重量,系统载荷增至最大,处于临界失稳状态。"W"型覆岩空间结构大面积失稳,为系统提供了外动载荷,系统在动载荷的扰动下突破平衡极限,从而发生区段煤柱冲击。最后,基于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区段煤柱的合理尺寸。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护》2013,(12):82-82
记得那起事故发生在2007年5月21日,我们班在采煤工作面出完煤后开始推溜子。刚推完溜子,当班现场值班的生产副队长就让我们去更换刮板运输机的槽子。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解决煤田火区对下覆工作面安全开采威胁程度的评估难题,基于多孔介质理论,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采空区与上覆煤田火区之间的三维几何模型,模拟了O2、CO和CO2浓度场分布,研究了煤田火区与工作面之间复合裂隙群中气体的流动规律,推导出火区下采煤工作面不受火区影响时的最小安全相对静压计算公式,提出了受限流场条件下的上覆煤田火区气体对工作面安全开采影响程度评估方法。运用该评估方法将煤田火区下工作面安全开采威胁程度划分为安全、一般安全和危险三个等级,并在神华乌海能源公司部分矿井得到成功应用,为煤田火区下工作面能否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冲击性灾害,是指矿山采空区的大规模垮落和深井岩爆现象.当矿石被采出后,遗留的空区体积达到一定规模,围岩会缓慢蠕变破坏,造成顶板和矿柱不能支持上部覆岩荷载,诱发采空区整体性大面积冒落和地表塌陷,并在巷道内形成猛烈冲击气浪,产生巨大破坏,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  相似文献   

19.
金竹山土朱煤矿开采地表沉降规律与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金竹山矿业公司土朱煤矿煤层赋存条件,依据采动理论的裂缝垂直分带模型,分析地表沉降和塌陷的机理;提出在采煤活动阶段应进行地表实际位移观测,经数据处理后得到地面沉降曲线,以确保地面人类活动的安全;在采煤活动后阶段则实施灰色预测地面沉降,即通过采煤活动阶段的地表实际观测数据为历史原始数据序列,建立灰色Logistic模型;并对采煤活动后阶段的地面沉降进行预测。精度检验表明:灰色Logistic模型预测精度高,利用该模型预测地面沉降可减少地面沉降监测经费和实时提供预警信息,以确保开采区域内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徐建军 《劳动保护》2021,(12):56-57
2020年9月9日4时40分,位于广西河池市环江县驯乐乡境内的广西环江下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下金煤矿(以下简称"下金煤矿")7130进风巷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前,下金煤矿井下布置4个作业地点,分别是七采区7123工作面,7130进风巷掘进面;八采区8109工作面,8105回风巷掘进面。矿井主采煤层为I煤,煤层平均厚度2.2 m,顶底板为砂岩或粉砂岩,比较完整;矿井历年鉴定为低瓦斯矿井。本次事故发生在7130进风巷掘进工作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