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01例尘肺患者DR与高分辨率CT(HRCT)读片结果分析发现,患者肺部DR均表现为圆形小阴影;HRCT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和/或类圆形纤维化团块影,聚集区小阴影增多,融合增大,同时伴有放射状或与胸膜垂直索条状影。HRCT能避免与胸部组织器官重叠,便于鉴别类似聚集的假象。HRCT观察尘肺圆形小阴影聚集较DR具有优势,有利于尘肺病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2.
分析稀土尘肺及观察对象的影像学表现,总结稀土尘肺的影像学特征。回顾性分析33例稀土尘肺及观察对象的各种影像学(主要是胸片及CT)表现,对各种影像表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胸片表现:小阴影以p为主33例,小阴影以双中、下肺区分布为主33例;高分辨率CT表现:小阴影以p为主33例,14例观察对象的小阴影分布显示,双中肺野分布13例,双下肺野分布1例;壹期尘肺中,双中、上肺区小阴影分布12例,小阴影表现为小叶中心分布且境界清楚的微结节。贰期尘肺中,小阴影双肺弥漫分布7例,以双中、上肺区分布最密集,双下肺区较双中上肺区为少,肺底部分布微结节1例,小阴影均为境界不清楚微结节7例。提示,稀土尘肺的小阴影以p影为主,分布特征同其他以p影为主的尘肺类似,密集度较低的小阴影境界清楚,密集度较高的小阴影可伴玻璃样改变。利用HRCT技术可详细显示稀土尘肺小阴影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在尘肺诊断中的辅助作用(附6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受理申请尘肺病诊断病例的螺旋CT和高仟伏X线后前位胸片表现,对尘肺大阴影、小阴影和合并肺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螺旋CT对尘肺大阴影的显示和合并肺气肿、肺大泡、纵隔淋巴结肿大钙化、胸膜增厚粘连等病变的检出优于X线胸片,对尘肺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