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5月10日,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河南将出台方案,推动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会议同时研究了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对行政执法证件申领、核发、使用及相关管理从省级政府规章层面进行了规范。济源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是国家首批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也是河南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市。今年3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复函河南,支持济源市在全域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会议原则通过了《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  相似文献   

2.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高校,位于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市。济源因济水之源而得名,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3.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高校.位于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市。济源因济水之源而得名,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4.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高校,位于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市。济源因济水之源而得名,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5.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高校,位于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市。济源因济水之源而得名,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6.
济源境内拥有丰富的夏文化遗存。从先秦时期济源的人文方位、交通条件、及农耕条件来看,济源的夏文化特征都十分鲜明;而且可以从《史记》、《左传》等古代文献中找到相关的佐证,这对夏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济源是国家"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文章通过分析东莞城市建设的经验,对比济源与东莞城市建设的异同及其差距,总结了济源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并查找存在的问题.根据济源特色和优势提出了加快济源城市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全力打造高质量示范区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卢仝的遗迹、行迹、遗作和大量史实的考证,可以知道卢仝是属于济源的,济源是卢仝“七碗茶歌”的创作园地,卢仝茶文化在日本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济源房地产业从1992年起步发展到2013年,伴随着济源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张,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房地产供给市场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房地产需求市场随经济波动和政策调控趋势明显。通过对济源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判断当前济源房地产市场运行变化的特征,同时提出要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需要着重从科学编制住房建设规划、做好对商业地产的规划布局、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战略以及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适应并适度超前区域产业发展。本文基于济源及周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背景对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2月下旬,济源市政协组织考察团,来到陕西周至县的西安楼观、四川大学及青城山、湖北武当山等地进行道文化产业开发专题考察。建议我市重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王屋山道教文化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读新发现的明嘉靖皇帝御制碑刻,探讨碑记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祭祀孔子的礼制改革在济源文庙的推行,简要分析了明清以来济源文庙的布局和兴衰变迁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于2011年7月9-10日在河南省济源市召开。会议对王屋山道教的地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重点对金元时期王屋山道教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交流;还对司马承祯的道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河南济源的王屋山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号称"天下第一洞天".然而目前王屋山旅游资源开发还未能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从文化特色游的角度可以从两点三线着眼,挖掘丰富深刻的道教文化内涵,以文化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具有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等多重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广大农民关心的焦点问题。本文结合济源市土地流转实际,对土地流转的方式、土地合理流转的作用及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土地合理流转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济源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文物遗存较多,文化资源丰富,但产业化发展起步晚,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均,企业规模小,还存在着缺乏规划、投入不足、文化消费层资低等问题。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的发展途径应该着力通过项目带动、品牌文化旅游拉动以及消费水平提升等举措,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济源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7.
王屋山作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历史上宫观林立,高道辈出,是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王屋山道教不仅在为国斋醮、弘扬道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而且在编刊《道藏》、保存典籍方面也承担着应尽之责。本文主要根据碑刻资料,初步探讨了王屋山在元、明时期参与编印和庋藏《道藏》的史实。  相似文献   

18.
金元时期,全真道在济源广为传播.从相关史料来看,金大定时期,王重阳及弟子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在洛阳一带传播全真道教,其间有可能到过济源;判定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到过济源的证据尚不确凿;唯有泰和年间,全真道士王志祐在王屋山传道有确切文字记载.有元一代,全真道达到鼎盛.高道张志谨、周颐真、卫志隐、宋德方、单志静、解志通、秦志安、李志全等在济源广收弟子,修建道观,传播道教,影响深远;全真掌教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祈志诚、张志仙、完颜德明等都曾到过济源.元代全真道立观度人,在济源新建、重修了大批道观,如阳台宫、紫微宫、龙翔宫、太清宫、洞云观、长生观、太山庙、香山湛母祠等,成为传播全真道的主要基地.  相似文献   

19.
明代晚期,生员弃巾蔚然成风。探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科举入仕道路的壅塞。将大量士人拒之门外;二、受阳明心学影响。晚明士人普遍以“狂”自居。不屑走科举仕进之路;三、明清易代,为尽士节而弃巾。生员弃巾后,又面临着生存方式和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他们或教书。或学艺、或经商,或为僧,但成为山人的最为普遍。反映了晚明士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00位参保人员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我市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济源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我市医疗机构现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