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杰克·伦敦在小说<寂静的雪野>中描述了人与严酷自然的较量.大自然有很多办法使人类相信人生有限.但是,人们对于生活与生命的爱、对于亲人和朋友的爱,却可以使他们成为与自然抗衡的胜利者,使普通人成为"超人".  相似文献   

2.
春暖花开时,本应是人间最美好的季节,但一场突如其来、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深远地影响了人们生活,甚至还将深刻地改变全球政治格局。有人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容为一场战争,那无疑是人类与大自然的一场遭遇战。人类利用、改造、征服自然,但也存在着索取过度、破坏生态等诸多问题,每隔一段时间人类都会遭受到大自然这样那样的报复。历史上的每一次瘟疫大流行,都让人类付出惨重的代价,背后都有侵蚀动植物生长繁衍领地、杀戮食用野生动物等原因。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终生追求平等宽容的人性、慈悲忍让的人格,在创作上借改写佛经故事来重新安排"人生",将一个野蛮边地度为人间桃源,发出了"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绝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全民健身热中 ,各种健身器材卖得十分火热。据有关部门介绍 ,健身器材已开始由以前的大型化、机械化向小型化、电子化、礼品化方向发展。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好、玩好 ,而且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 ,不少人更是舍得花钱“买健康”。因此 ,模拟自然的健身器材极为畅销 ,尤其受到上班族的欢迎。由于生活、工作节奏加快 ,人们无暇到大自然中去散步、去划船、去登高 ,于是模拟步行器、划船器、电动跑步器等应运而生 ,人们在家中有限的空间里 ,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 ,如弯腰、曲膝、…  相似文献   

5.
艺术家凭借大自然赐予的美,不断创造着的艺术美的形象。瑞士画家克利说“带领你的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吧!让他们感受、体验一个花蕾是怎样形成的,体会花蕾绽放的美妙过程;一棵树是怎样成长的;一只蝴蝶是怎样变成象大自然母亲那样丰富艳丽的色彩及美妙绝伦的图案花纹。去观察便可以得到启示,那里存在着秘密,”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是创造美的前提。人类用“视觉。去发现美,接受美的启示。在所有生命的物种中,人有着最复杂的视觉系统,人类的视知觉不是一架仅仅对客观…  相似文献   

6.
松本清张的小说《等我一年半》通过一起杀夫案展现须村里子掩藏在善与美生活下的恶与丑。具有"意气"之美并企图占有"美"的里子在恶和善之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可以归根到日本民族心理的两面性,即孩童心理的依赖性和逆反性,这种两面性表现在审美上是自然且执着的,这就必然陷入道德和情感的双重悲剧。这种悲剧性贯穿在人生体验中,是无限延伸的、极端的、没有归宿的审美状态,这即是日本传统审美的内在构造。  相似文献   

7.
《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美食"与"食美"已然成为推动中国人日常饮食生活不断提升的两大构成要素。"美食"即美的食,是人类美食生活物质之本,包括遵循饮食科学生产、满足实用性与审美性合一的功用、追求意境体悟三个层次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展现;"食美"即欣赏美食,是人类美食生活精神之纲,涵盖饮食实质审美、感觉审美、意境审美三个层次的由生理到心理的品评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 "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使用效率最高的词之一,因为人们认识到在二十世纪中,人类的发展活动危及到自然界的平衡并将会报复人类.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在对自然界的胜利之中,对于每一次此类胜利,自然界都将报复我们."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飞速提高,在人们欲望无止的需求趋使下,人类贪欲的使用自然资源,甚至肆意破坏,生态危机日益加深,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被今日的人超前耗废.人们认识到:大自然不是可随意摆布的,人类应尊重它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我常在河塘边观赏荷花,尤其是早晨,露珠儿在微风吹拂而抖动的荷叶上滚动着,那么晶莹,那么剔透。偶然,一粒水珠从叶边滚落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清影,我全部的注意力都被这小小的水滴吸引,一眨眼,水滴却已无影无踪,然而,这转瞬即逝的感动业已铭刻于心.直至今日,当我对美有了深入理解之后,才从魔法的仙境回到科学的世界,学会用理性来分析这一审美快感的真谛。美──从古至今就是难以理解的问题,而且众说纷纭,如:美是真,美是善,美是一种价值,美是一神情感,美是生活……人们的主观差异决定着着美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是地球母亲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与物质的生产和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与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去谋求人类文明的目标。善待地球,保护资源,实质上就是关爱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持续发展。联合国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170多个国家参加的环发大会,对资源、环境与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疾呼,人类若不改变以大自然遭掠夺为代价,无限量的消耗自然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前景就是毁灭。大会…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联想与想象在山水审美和景观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更深刻地领略大自然之美,获得丰富、美好的享受,并进而创造出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美景观。  相似文献   

12.
建筑代表人们对环境,对未来的认识,建筑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与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承载着"百年中国梦"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凝炼了众多值得欣赏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阐述关于建筑美的产生与发展、建筑美的功能、建筑美的特征、建筑美的规律等几个方面的一些认识和理解,从而概括出建筑的美在于"实"、"空"、"意"、"境"、"感".  相似文献   

14.
在生活的诸多领域,老子提倡以水为师,其生活美学思想主要集中于"社会生活美、人际关系美、个人生活美"等方面。在社会生活美的实现方略上,他倡导圣人无为而治;在人际关系美的处理策略上,他倡导慈爱节俭、谦让无争;在个人生活美的获取方法上,他要求人人虚静、无欲、无知、知足。这些深见可谓道家生活美学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15.
美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人类自远古时代开始,在创造自己生活消费和生产活动所需要的产品的同时,也创造了美。而且,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得到丰富,审美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还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商品与质量》2011,(Z2):2-4
"一缕醇香捧与君,甜了友谊醉了心,借问茶香来何处,安溪凤山铁观音"。一曲由名家阎肃作词、毛阿敏演唱的《铁观音》,倾倒天下闻香客,凤山芳名满神州。天赐神树,人间佳茗。灵山丽水,观音之源。高山风骨,天地芳魂,大自然的钟灵造化,孕育出世界名茶安溪铁观音的非凡。中国茶都安溪,一个香飘万里的地方。凤山之上,金凤展翅;茶海之中,乌龙翱翔。凤山为我香,勇立国饮冠。安溪铁观音集团,中国茶界响亮的名字,让中华国饮发扬光大。凤山金牌,观音神韵。  相似文献   

17.
室内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室内污染引起各种疾病和室内环境案件都说明了它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所以本文欲从研究室内化学污染物入手,分析其中的危害性,使人们认识这些有害物质,以改善人们生活和居住的环境质量,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9月1日,在全国人民瞩目舟曲、关心舟曲的同时,一支来自广东顺德的大自然地板爱心援助车队从兰州出发,前往舟曲。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量空洞”问题,提出了一种将传感器节点分两次抛洒的能耗平衡策略。基于圆形区域网络的多跳传输方式,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模型,并在各圆环内对传感器节点进行不均匀抛洒。为了克服节点密度较大圆环采集数据的冗余性,首先在各圆环内等密度抛洒只具有传感功能的节点,第二次抛洒的节点仅作为中继站向相邻圆环转发数据,根据节点平均能耗相等的原则,确定各圆环内的中继节点密度。传感节点和中继节点分别进行抛洒,不仅节省了硬件成本,而且减轻了网络的传输负载。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平衡节点能耗,缓解能量空洞问题,从而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三大批判"从"我可以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三个方面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他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一书隐含了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在这本书中,康德揭示了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人性的尊严,又用德福一致的综合命题来实现道德从应然到必然的转化,从而完整地表达了他对"人之为人"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