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永全  熊瑜  褚斐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450-1452
目的 探寻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将人选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设正常对照组25例.对不同证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CD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脑动脉不同血流速度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血流速度增快组以肝阳暴亢、痰热腑实型为多;血流速度减慢组以气虚血瘀、风痰阻络型为多.急性脑梗死中医各证型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阳暴亢、阴虚风动证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除气虚血瘀证外.脑梗死中医各证型顷内及颈部各血管的PI、RI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肝阳暴亢、痰热腑实、风痰阻络、阴虚风动证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TCD检查结果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二元回归法对739例首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辨证分型单个和多个危险因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气虚血瘀为主,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病、吸烟、饮酒为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与高血压病、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这七种危险因素或危险因素组合有相关性,其它证型与危险因素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分别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高血压病、吸烟和饮酒等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其它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其结论对中风急性期的辨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与血常规中两常规化验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26例经冠脉造影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滞、寒凝、血瘀、痰浊、气虚、阴虚、阳虚(阳脱)7个证型,检测其血常规中RDW和MPV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气滞及兼证、非气滞证两组比较,血瘀及兼证、非血瘀证两组比较,痰浊兼证、非痰浊证两组比较,气虚及兼证、非气虚证两组比较,阴虚及兼证、非阴虚证两组比较,阳虚及兼证、非阳虚证两组比较,RDW、M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凝及兼证、非寒凝证两组比较,RDW、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MPV值由气滞证、寒凝证、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到阳虚证逐渐增大。结论 RDW、MPV与冠心病各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可一定程度上揭示冠心病在各中医证型间传变规律,为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型及其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及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筛查382例脑梗死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分布.探讨不同基因型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及不同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DD、DI、II基因型分别为167、93、122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2、75、83例;脑梗死组DD基因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4.42,P<0.05)。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56、0.39,脑梗死组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4.37,P〈0.05)。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脑梗死患者DD、DI、II基因型分别为96、32、109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脑梗死患者DE)、DI、II基因型分别为71、61、13例。两个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风痰瘀血、痹阻昧络证患者DD基因型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多(χ^2==4.71,P〈0.05),而DI、II基因型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χ^2=6.71、5.17,P〈0.01)。结论: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可能在脑梗死发生中起作用。ACE-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与脑梗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密切相关,可能是该证候的遗传易感因素。脑梗死组患者DD基因型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显著增高,且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患者增高更显著。DD基因型导致血浆AngⅡ水平增高可能是中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诊断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360-1363
目的:探讨MRI-DWI(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的差异性,观察各中医症型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2013年12月临床及MRI确诊无意识障碍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34例,按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他们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2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68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13例),气虚血瘀(49例),阴虚风动(2例)5组,并分析它们脑梗死DWI图像资料。分别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患者病残程度,作为中、远期疗效指标,并分析各中医证型间的远期疗效差异。结果:三亚热带地区的急性缺血性中风以"瘀、痰、气虚"为主;所搜集资料中经络组病例中腔隙性脑梗塞为80例,占比约57.9%,分布最为广泛。由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及阴虚风动证型各仅有2例,代表性较差,不予分析。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3组DWI显示的脑梗死容积进行比较,得H=9.229,P=0.0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再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3组的ADC值进行比较,得F=3.393,P=0.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后进一步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3个不同中医分型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DWI显示的梗死容积与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间有一定的关系,其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而DWI的ADC值在评估热带地区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意义不大。各中医证型其远期疗效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东省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ACI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更加客观的辨证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8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总数(NEU)、淋巴细胞总数(LY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水平,探讨ACI患者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关系。【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在收集的来自广东省的385例ACI患者中,风痰阻络证 188 例(占 48.8%),气虚血瘀证 77 例(占 20.0%),风火上攻证 62 例(占 16.1%),阴虚风动证 33 例(占8.6%),痰热腑实证25例(占6.5%)。(2)各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关系:从NEU来看,痰热腑实证及风火上攻证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及阴虚风动证(P < 0.01);从NLR来看,痰热腑实证及风火上攻证明显高于风痰阻络证(P < 0.01),且痰热腑实证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P < 0.01);而从 RDW、LYM、MPV 指标来看,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广东省ACI患者中医证型以风痰阻络证为主,气虚血瘀证次之;广东省ACI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NEU、NLR的升高可能为痰热证和风火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邹国庆 《新中医》2023,55(20):63-6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头颅MRI 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 行辨证分型及头颅MRI 检查,观察各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头颅MRI 责任病灶检出率、病灶分布情况及病灶表 现。结果:1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多见。头颅MRI 共检出责任病灶170 例,检出率 97.70%。不同中医证型头颅MRI 责任病灶检出率相近。痰热腑实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前循环皮质,占 47.62%;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后循环皮质,分别占53.19%、61.90%;阴虚风动证、 风痰阻络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分别占54.84%、48.00%。痰热腑实证患者病灶多表现为大片状,占 61.90%;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患者病灶多表现为小片状,分别占59.57%、 66.67%、64.52%和60.00%。结论: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头颅MRI 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将辨证分型与头颅 MRI 检查相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急性出血性中风病,是一种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中脏腑两型。其中,中经络可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淤证;阴虚风动证五型。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两型。运用中医辩证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辨治急性血性中风病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出血性中风病,是一种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中脏腑两型。其中,中经络可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淤证;阴虚风动证五型。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两型。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瘀、调气通络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根据辨证施治原则,缺血性中风临床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气虚血瘀及明虚风动5种分型,兹分述如下: 1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本型临床表现除有半身不遂,舌强言謇或不清等中风基本症侯外,兼见有头痛眩晕,面红,口干苦,易怒等症,舌脉可表现为舌红苔黄,脉弦紧。治疗要点在于,先平肝熄风通络,佐以化瘀调气,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小板活化的演变规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体内LPA、AP和CD62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CD62P、LPA、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阳亢腑实组、痰瘀阻络组、气虚血瘀组各组CD62P、LPA、AP水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中医证型均表现血小板活化增高,但各证型之间血小板活化水平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本文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在我国11家分中心医院纳入心脑合病患者982例,证名及证素规范化后,运用频数、构成比等方法分析气虚血瘀证在心脑合病发病中的地位;运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讨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果:①心脑合病组共入选982例,其中常见证型有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气阴两虚、风痰阻络兼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痰浊中阻、肝阳上亢、风痰阻络兼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兼血瘀、阴虚血瘀、气血亏虚。其中,气虚血瘀证的频率为8.04%,是本次调查发病证型中较为典型的证型之一。②运用卡方检验对有关心脑合病的30个发病因素进行探索,得出P〈0.05的6个指标,分别是外感六淫中的风邪、七情内伤中的怒、五味偏嗜中的辛和咸、喜热食、偏肥甘有统计学意义。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过怒、喜热食、偏肥甘、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论:本研究表明,过怒、饮食偏肥甘、喜热食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为建立脑梗死的中医一级预防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972—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发表的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及不同时期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3篇,总病例数860例。近40年,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痰>火>血瘀>阴虚>气虚。然而近10年来,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瘀证的比例逐渐上升,略超过了痰证所占的比例。结论:风、火、痰、瘀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证候要素,其中,风、火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而非致病证候;痰、瘀既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表现证候,亦是致病证候。痰湿质、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是脑梗死的高危体质,在脑梗死一级预防阶段应予以重视;湿热质与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验证,可列为脑梗死的警惕体质。  相似文献   

14.
[主要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中医汪型。[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住院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WHO 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院后病情进行性加重2d;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③诊断分型:风痰阻络、痰瘀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④评价指标:NIHSS评分、中医证型等。排除中医四诊资料不全;治疗过程随意暂停服用药物;脑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脑出血;风湿性心脏痛、心房纤颤;类风湿及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数据提炼规則及应用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和发病48-72h之间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SS评分,获得评分增加数。中医证型(风疾阻络、痰瘀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以证型出现频次排列。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进行例数统计,计算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NIHS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1),合并糖尿病升高高于不合并糖尿病(P0.05)。糖尿病合并进展性脑梗死证型排序:痰瘀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阴虚风动。糖尿病提高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比例,发病年龄年轻化,病变程度严重。痰瘀阻络是进展性脑梗死主要证型。[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调查研究,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预防及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现代特征进行专家调查。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的现代特征开展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普遍多见气虚、血瘀、痰浊及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较稳定性心绞痛多见气滞、血瘀、痰浊、热蕴、寒凝、阳虚及气阳两虚,气虚、阴虚及气阴两虚相对少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较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实性证候要素,气虚、阴虚等虚性证候要素则普遍少见;冠心病心力衰竭多见气虚、血瘀、水饮、阳虚、痰浊、阴虚,心气不足与气虚血瘀水停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最常见证候类型;冠心病心律失常较其他分型多见血虚、阴虚、热蕴及心脾两虚、气血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特征存在共性规律与个性特点,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治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依据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并观察相应中药复方联合川芎嗪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根据不同时段中医证型,在常规对症支持等治疗基础上,运用川芎嗪联合中药复方治疗:(1)肝阳上亢型,给予羚羊钩藤汤;(2)痰热蒙蔽清窍型,给予黄连温胆汤;(3)痰热腑实型,给予大承气汤合菖蒲郁金汤;(4)气虚血瘀型,给予补阳还五汤。对照组按西医的常规治疗。结果: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存在着一定的演变规律,即发病前3天以肝阳暴亢型、痰热蒙蔽清窍型、痰热腑实型多见,经临床治疗后,肝阳暴亢型患者比例逐渐下降,而痰热瘀阻和痰热腑实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而且随访半年则以气虚血瘀型、阴虚火旺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胃虚寒型多见,气虚血瘀型为主,其次为脾胃虚寒型。经4周的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临床证候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5.7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存在着一定的演变规律,即急性期以实证为主,经对证治疗后则相应的实证减轻或消退,进而凸现的是虚证本质;依据患者不同时间段的中医证型,运用与证型相应的中药复方联合川芎嗪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成年代谢综合征(MS)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MS的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及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41例MS患者统计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人体测量学资料及相关理化检查,中医症状、舌、脉等,四诊合参,确定证型。结果 541例MS患者,脾虚痰湿证37.15%,气阴两虚证19.22%,瘀血阻滞证9.80%,痰火上冲证8.13%,心肝火旺证6.65%,阴虚火旺证6.47%,肝肾阴虚证3.14%,阴阳两虚证2.96%,痰瘀互结证2.59%,其他证型3.88%。20~40岁心肝火旺证最多,41~65岁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最多,66岁及以上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最多。当24≤体质量指数(BMI)28时,以脾虚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当28≤BMI35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而当BMI逐渐增大时,脾虚痰湿证、瘀血阻滞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而气阴两虚证患者比例逐渐降低。无既往史者以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2型糖尿病时,以气阴两虚证和脾虚痰湿证为主。当MS伴有原发性高血压时,以脾虚痰湿证、痰火上冲证、心肝火旺证为主。当MS伴有血脂代谢异常时,以脾虚痰湿证为主。结论四川地区成年MS住院患者,总体以脾虚痰湿证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证型呈心肝火旺证→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痰火上冲证→阴阳两虚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14家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进行调查,ACCESS建立数据库, SPSS统计软件进行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病死率关系等分析。结果:1124例AMI患者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75∶1,患者平均年龄(66.7±12.3)岁。证素分布虚证以气虚所占比例最多(58.1%),实证以血瘀所占比例最多(85.1%)。临床证型分布中共出现74个证型,证型中所占比例在5%以上的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分类证型分布中虚证占5.2%,实证占30.9%,虚实夹杂占63.9%。住院期间AMI总病死率14.0%。证素中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而以血虚证为最。气虚血瘀证,血瘀痰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4个临床证型与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分类证型中虚证与死亡具有相关性,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从基本证素分析,以气虚、血瘀所占比例最高;临床实际证型过多;分类证型显示虚实夹杂证为主。证素及分类证型研究结果均提示虚证与死亡有相关性,其中以血虚证为最。提示虚证是AMI死亡的危险因素,治疗上应注重标本兼顾。临床实际证型与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