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10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方位为头/头位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头/非头位及臀/头或非头位两种分娩方式比较,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第1胎分娩新生儿的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第2胎分娩新生儿的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胎方位是决定分娩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果的关系.方法 将1998年2月-2005年2月49例双胎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比较为差别无显著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一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第二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 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何辉 《安徽医药》2011,15(10):1289-1290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孕周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对101例双胎分娩的产妇分别按孕周及胎位各分为两组,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孕周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34孕周组(P<0.05),双胎均为头位采用剖宫产或阴道产对新生儿窒息无明显影响(P>0.05),而非头-头位的阴道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第二出生新生儿中阴道产组的窒息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方法:总结我院79例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56例,其中胎头吸引11人次,臀牵引 28人次,第一或(和)第二新生儿窒息数36位占32.1%,足36孕周者25人占26.6%,死产5例占8.9%;剖宫产23例出现新生儿窒息4位占8.7%。产后出血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二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部分双胎妊娠胎位不正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双胎胎儿生长不一致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胎妊娠产妇24例的临床资料。以双胎胎儿体重差〉20%为诊断标准,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0例(发育一致性),比较两组间孕妇的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分娩12例(85.7%),对照组剖宫产分娩8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入住NICU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育不一致性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育一致性双胎,及早发现和处理双胎发育不一致,是改善胎儿和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98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第一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对羊水过少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3年分娩的延期妊娠患者180例,分为羊水正常120例及羊水过少6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羊水正常组中羊水Ⅱ度以上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羊水过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宫内慢性缺氧最敏感的特异性指标,在延期妊娠的羊水过少孕妇中,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均明显升高,一经确诊应积极引产,若合并羊水Ⅱ度或以上污染及胎儿宫内窘迫症状,预计短时间内不能阴道分娩者,宜剖宫产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指征。方法对2008年1~12月我院76例经阴道分娩的双胎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双胎妊娠阴道产组的产后出血率低于剖宫产组(P〈0.05),其中孕周≥34周者的新生儿窒息率与剖宫产组≥34周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双胎妊娠阴道产组各孕周的总产程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阴道产组第1胎为头先露72例(94.74%)。结论双胎妊娠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孕周≥34周且第1胎为头位时,可选择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方法:总结我院79例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56例,其中胎头吸引11人次,臂牵引28人次,第一或(和)第二新生儿窒息数36位占32.1%,足36孕周者25人占26.6%,死产5例占8.9%;剖宫产23例出现新生儿窒息4位占8.7%,产后出血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二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部分双胎妊娠胎位不正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娩中胎儿窘迫的诊断和处理对新生儿预后及产妇影响.方法 对60例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诊断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产程观察中发现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率比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率高,羊水粪染程度与新生儿窒息程度成正比.结论 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有效的预防胎儿及新生儿围产期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妇产科近年剖宫产手术指征掌握的情况及剖宫产构成比,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调1999-04~2002-10剖宫产者915例及同期产时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剖宫产率为19%,主要剖宫产指征为:妊娠并发症、胎心监护异常、臀位及头位异常、巨大儿、产程进展异常。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阴道产为5.0%,剖宫产为2.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窒息阴道产与剖宫产均为0.3%;围生儿死亡率阴道产为0.3%,剖宫产为0.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确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因此,医务人员应科学地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和时机,避免不合理的剖宫产手术率扩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阴道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阴道产, 40例)和观察组(子宫下段剖宫产,41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81例双胎妊娠产妇中,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为早产,占比38.27%,发生率最低的并发症为脐带脱垂,占比1.23%,其余并发症包括子痫前期-子痫、贫血、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不同孕周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1~33+6周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最高,孕≥37周产妇的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最低。两组产妇的第一胎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二胎窒息率2.44%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2.5 kg占比82.93%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的主要并发症为早产,子宫下段剖宫产使双胎新生儿窒息率降低,妊娠结局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叶建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2):156-157,160
目的:观察并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对产妇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4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小板计数将其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以及实验C组,各30例,并选取同期血小板计数正常的90例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导致妊娠合并血小板计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巨幼细胞贫血、妊高征、地中海贫血以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等;实验组A、B、C三组的自然顺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导致妊娠血小板减少合并症的两个主要原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产科指征以及血小板计数水平与分娩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黄佳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17-4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最佳选择。方法对167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后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再次剖宫产44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50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后阴道分娩123例与随机抽取同期无剖宫产史孕妇阴道分娩120例进行对照。结果 167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后有123例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为73.7%;前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组与无剖宫产史阴道分娩组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44例,占26.3%;再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只要在医务人员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臀位分娩的合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492例臀位分娩情况。结果 310例臀位阴道分娩与182例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骨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P>0.05),两种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P<0.05)。结论臀位分娩有选择性的行阴道臀牵引助产分娩,并不会增加母儿的并发症,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妊娠期梅毒与正常妊娠产妇的临床对比分析 ,了解妊娠期梅毒对围产儿及母体的危害。方法 对 5 3例妊娠期梅毒 (观察组 )与同期 10 6例正常妊娠产妇 (对照组 )进行分娩孕周、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体重、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羊水污染率及围产儿死亡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分娩孕周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两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剖宫产率两组无差异。观察组羊水污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围生儿死亡 6例均发生在观察组。结论 妊娠期梅毒对围产儿危害极大 ,产前梅毒筛查及孕期驱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露  申明淑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57-158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妊娠足月羊水过少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择期剖宫产组、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组及阴道顺产组各100例,观察妊娠结局及宫颈Bishop评分。结果 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组与择期剖宫产组的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评估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利于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住院分娩的无剖宫产手术史且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和母婴结局、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115例产妇中,48例直接行剖宫产,经阴道试产成功47例(70.1%).A组的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阴道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应进行严格的阴道试产指征的筛选,然后进行严密的产程监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刘静娴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67-168,17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8月于本院分娩的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产妇230例(观察组)和足月妊娠羊水正常产妇6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围生儿结局及产妇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B超诊断羊水过少准确率为95.2%;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羊水胎粪Ⅱ~Ⅲ度污染发生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延期(或过期)妊娠、产后妊娠高血压、剖宫产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会显著增加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羊水胎粪污染率及剖宫产率,造成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