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使农村走上了城镇化的道路。在此过程中,传统乡镇财政对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城市进程的巨大制约作用也日益显露。因此,建立、健全小城镇公共财政,使公共财政的根植于基层,是一项现实和长远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连接大中城市和农村的中介作用, 它既能吸纳和集聚乡镇企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又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同时,许多小城镇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从未受到旧体制的“污染”,易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和制度,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生长点。 小城镇财政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城镇财政是指以建制镇为单位而建立的财政。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公共财政。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小城镇财政作为政府管理小城镇社区集中性资金的职能部门,作为国家财政联系广大农村、城镇的…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的城镇转移,关键在于加快农村中心城镇建设。因此,如何改善农村中心城镇的发展环境,探求农村中心城镇建设新途径,建设特色农村中心城镇就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认识上要到位1.充分认识农村中心城镇建设在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农村中心城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心城镇是农村发展和农村人口聚集的必然结果,是农村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市场中心,具有接受城市辐射、增强农村聚集的功能,既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5)
<正>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进行农村改革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力量。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寻求适合国情的城镇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合理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国家战略。但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我国城乡关系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桎梏,以往有些制度相互掣肘,束缚了城镇化的发展。如何建立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9)
<正>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进行农村改革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力量。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寻求适合国情的城镇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合理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国家战略。但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我国城乡关系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桎梏,以往有些制度相互掣肘,束缚了城镇化的发展。如何建立新型城镇化制度体系,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社会进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促进城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为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转变传统的城镇农村发展思路,将良性互动、相互协调、内涵发展作为当前城镇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而我国城镇化发展是人口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随着城镇人口发展,城镇土地使用面积相应要扩大,但如何在城镇化与农民利益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尤其是城镇及其周边置土地换问题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点. 一、农村宅基地置换的空间过程 由于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一方面要加大节约集约用地,即提高城镇内部低效用地水平,置换主要是将城镇内部农村居民点置换为建设用地;另一方面要连片发展用地,目前置换主要发生在城镇周边,即空间特点就是内部性发展和外围性扩张.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地方财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器。要促进小城镇、大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当前财政部门应重点加大五个方面的工作力度。1.要加大职能转变力度,促进城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已成为当前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级财政尤其是县、镇基层财政理应围绕这一发展方向,抓紧自身的角色转换,逐步退出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盈利性和竞争性领域,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方向转变,切实把职能定位于保证社区、市镇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不断提高财政对政…  相似文献   

9.
梯度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民、农村和城镇3个主体视角对当前城镇化模式进行反思,认为其存在农村人口城镇化路径受阻、半城镇化造成资源浪费及城镇服务能力增长与城镇化人口增长非同步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梯度城镇化模式,并论述了实现梯度城镇化的4个阶段及各阶段的实施策略。梯度城镇化的提出有助于缓解当前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大量涌入城镇给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造成的压力;降低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成本,使更多城镇边缘区的农民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溢出效益;增加城镇化过程的弹性,增强城镇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进入高速发展期,每年以0.625%的速度递增.如何将公共财政的建设落实到财政的基层环节——乡镇.并在当前城镇化建设中.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因势利导地构建小城镇公共财政,不仅是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同时也是保证城镇化建设、引导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公共财政如何推动小城镇建设问题作一些探索.尝试性的提出一些保障和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及公共财政支持城镇化建设的途径、思路.并积极探讨财政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9):117-1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进入城镇的农牧民就业、创业问题应运而生。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牧区的农牧民不断向城市、旗县移动就业,特别是少数民族农牧民进入城镇后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城镇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本文对内蒙古正镶黄旗蒙古族牧民的进城创业及经营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城镇化背景下的蒙古族牧民创业情况,并探讨这一群体对城镇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城镇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工作重要内容,而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够启动国内市场需求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本文在分析农村城镇化的动力、现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村城镇化的居住建设,阐述了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城镇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逐步降低“进城门槛”,使亿万农民有能力进入城镇,真正融入城镇生活,改变就城市论城市、就农村论农村的城乡二元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城乡结构和布局,引导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这是记者日前在中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集体采访会上了解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4.
视点     
《广西土木建筑》2011,(7):10-11
刘志峰:中国城镇化面临四大挑战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会长刘志峰认为,中国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比,还明显滞后,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城镇资源环境承受巨大压力;二是城镇公共事业面临更大挑战:三是城镇建设过度依赖土地情况严重;四。是城镇开发建设手段十分落后。不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和开发模式,不解决城镇与农村争夺土地、争夺环境资源的矛盾,不走节约紧凑型、集约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国城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将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15.
刘燕红 《中国建设信息》2012,(19):116-116,118
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增强小城镇建设活力,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莱芜市地处鲁中地区,区域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是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莱芜市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为契机,小城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首先,坚持规划引领,积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了中心城区、重点镇、农村新社区、居  相似文献   

16.
<正>当全中国都在说"城镇化"的时候,大家说的"城镇化"是一回事吗?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指出,中央政策已明确,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逐步转移的过程,就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更多的农村地区和人口的过程。但是,很多人担心,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4)
<正>一、农村城镇化和民俗文化概述(一)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之一,也是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户籍制度的改变,打破了固有的"农转非"界限;其次,土地政策发生变化,采用土地使用制度;再有,国家每年规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英、美、日、韩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发现,发达国家农村城镇化一般会经历"相对缩减—全面发展"的发展过程,但各国在人口、产业、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上差异显著。综合认为,湖北省农村城镇化下一步的关键是减小差距,走区域差异分类提升道路。主要策略有人口居住布局集中、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农民素质;一产产业化、二产集聚化、三产多元化;城镇建设定位准确、合理规划、设施集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将逐步降低“进城门槛”,使亿万农民有能力进入城镇,真正融入城镇生活,改变就城市论城市、就农村论农村的城乡二元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城乡结构和布局,引导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这是记者日前在中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集体采访会上了解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20.
就业压力下推进城镇化的产业结构战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永革 《城市规划》2003,27(6):11-18
就业是我国目前和今后较长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城镇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新增就业人口的重叠对城镇化发展而言既是动力 ,又是巨大的压力。城镇化的实质是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和非农就业的增长。应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 ,合理确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 ,采取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的“两条腿走路战略” ,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对就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改革对城镇非正式就业的管理 ,推进城镇化在经济发展和非农就业增长拉动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