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油藏开发存在单井产能低、钻井周期长、钻井成本高、油田开发没有经济效益等问题,CNPC科技发展部专门组织了由多家单位参加的“肯基亚克复杂碳酸盐岩油藏评价与高效开发技术研究”和“肯基亚克盐下油田钻井完井配套技术研究”的攻关课题。通过技术创新,应用成熟技术,边研究便指导生产,成功地找到了盐下油藏的高产带,采用裸眼完井,打出了多口日产几百吨油的高产井,并有一口油井日产千吨,形成了一整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与钻完井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巴西超深水海域发现巨型盐下油田以来,深水盐下钻完井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本文总结了巴西深水盐下钻完井面临巨厚盐岩层蠕动危害大、灰岩储层漏失严重、地层可钻性差、超深水钻井装备可靠性及应急管理挑战、巨厚储层完井严重漏失等难题,阐述了盐层段安全钻井及套管设计、控制压力钻井技术、钻井工具及工艺优化提高钻速技术、深水应急专项技术、大尺寸智能完井技术等深水盐下钻完井配套技术,并梳理了深水盐下L油田降本增效举措,最后展望了超深水无隔水管钻井、完井管柱湿式解脱工具、混合式智能完井控制系统等深水盐下钻完井新技术,以期为国内深水油气田钻完井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港探区海域属于滩涂地带,地表条件较深海域更加复杂。随着陆上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剩余资源潜力逐渐减少,具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滩海区域逐步成为大港勘探重点区带。近年来,通过深化研究与探索实践,解决了大港滩涂区特殊的环境和海况条件下"陆上设备下不去、海上设备上不来"的难题,逐步形成了适合滩涂区域的地震地质、海洋工程建设以及钻完井等配套技术系列,并实现了高效开发。技术系列包括地质研究领域拓展应用地震一体化采集处理、精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等关键技术;海洋工程建设领域创新形成环保型"实体"结构进海路、"透流"结构进海路、滩海域人工岛建设、滩涂区钻井平台建设等特色配套技术;钻完井领域集成应用磁感应防碰绕障、大斜度井、大位移水平井优快钻井、单筒双井井口槽利用等"井工厂"模式高速高效钻完井配套核心技术。这些油田建设配套技术及特色技术应用为大港滩涂区域油田优质高效开发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同时为类似油田建设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
百色盆地田东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勘探开发难度大、技术薄弱、投资成本高.通过研究复杂断块油藏地震解释技术、油水层测井解释技术、油藏地质描述技术与储量计算方法,建立小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应用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编制科学合理的开发和扩边及调整方案、采用注水驱与边水驱相结合的开发和调整方式、以平台式钻井多井1管集输简化钻采与集输工艺、施行地下与地面经济实用的动态监测方式,田东油田采油速度1%以上稳产27 a、水驱采收率达43.1%,采油综合成本平均为23美元/桶,投入产出比为1:4.93,实现探明储量100%动用程度.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对小油田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海西部高温高压区域油气资源丰富,该区块主要目的层埋深超过4000m,地层压力系数大于2.2,温度在200℃左右,勘探开发作业难度巨大,常规作业模式无法满足高温高压井作业要求。基于此,针对高温高压井地质及工程特征,从管理创新、技术优化和大数据等方面提出南海高温高压井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及技术体系。研究及实践表明: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与设计优化钻井流程和取资料方案,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大数据库实现多源信息共享,研究地质工程一体化预测、监测及有效控制技术,可有效解决南海高温高压井地质及工程问题。探索形成的"随钻声波、中途VSP和随钻前视组合技术""地震、钻井、随钻测井、录井、中途VSP、随钻前视组合技术六位一体预监测技术""地质工程智能监测、安全预警体系"等一体化特色作业体系在层位深度、异常高压、钻井情况等的精细预测、监测和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未来可通过进一步建设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化勘探—开发—钻完井方案,深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应用,助力类似复杂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气藏是当前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以钻完井为核心的工程技术是实现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十三五”期间,针对川西、济阳坳陷等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围绕钻井提速、增效和降低工程成本,开展了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技术攻关研究,在175 ℃高温随钻测量系统、近钻头伽马成像技术、新型钻井提速工具、全过程储层保护技术、长效密封固井技术、精细分段完井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关键技术,并在济阳坳陷盐222区块、川西中江低渗透气田进行了现场应用,降本增效效果显著,为形成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钻完井配套技术,实现不同类型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深海一号”是我国首个自营深水大气田,海况复杂,气藏分散,其二期工程更是面临高温高压地质环境,钻完井技术与成本挑战巨大。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了多维水下井口优选、多因素探井转开发井评价、深水大位移井安全钻井周期预测和深水气井智能完井等钻完井设计关键技术;研发了深水水下井口、深水水下采油树、深水早期溢流监测装置和多流道旁通筛管等工具装备,并成功投用;发展了深水开发井大规模表层批钻及井间移位、极端海况深水钻井平台–隔水管作业安全保障、非目的层段高效钻井提速、深水开发井上下部完井一体化等高效作业技术,有效支撑了“深海一号”大气田及其二期工程的安全高效钻完井作业。在总结上述钻完井关键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发展方向,对未来深远海复杂油气田开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应用》2017,(4):55-58
稠油热采一直是困扰渤海油田开发的一大难题,为了更好的开发稠油油藏、提高产量,首次开展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钻完井配套工艺研究。在对埕北稠油油田油藏地质概况分析的基础上,为满足油田热采需要,采用特制套管及高低密度两段式水泥浆固井、梯级筛管加砾石充填防砂完井,实行双重防护井筒安全生产保障。钻完井配套技术及所选择入井的各种器材均满足热采开发要求,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埕北稠油油田水平井热采的成功,将为渤海油田进一步大力开发稠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渤海油田裂缝性油藏钻井过程中因断层、裂缝引起的井下漏失等问题,提出了地质工程一体化井漏预警技术。在叠后地震大中尺度断层刻画的基础上,通过滤波、断裂增强等特殊处理,进行属性优选及多属性融合,精细刻画中小尺度裂缝,建立了多尺度裂缝三维空间分布模型,设计井眼轨道时避开漏层,进行钻前风险提示,指导钻井作业采取相应的防漏堵漏措施;钻进过程中开展井漏风险随钻跟踪,实时调整并反馈井漏风险预测结果,及时优化井眼轨道,形成了随钻过程中漏层动态避钻技术,以充分保障钻井作业安全,降低钻井成本。钻前风险预测、钻进中井漏跟踪及随钻井眼轨迹实时优化等技术在旅大X油田应用后,实现了一趟钻规避断层漏失段。地质工程一体化井漏预警技术能够降低钻井风险,保障裂缝性油藏的钻井安全,为渤海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YM32油田白云岩储层结构复杂,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多样、高含水后难治理,给油田实现高效稳产开发提出了挑战。对此,引入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探索了一条针对剩余油挖潜的"嵌入型"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实施路线,工程人员"嵌入"地质研究团队中。针对不同剩余油分布地质模式,联合制订出周期注氮气吞吐、水平井地质导向侧钻技术等挖潜措施;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综合油藏地质、地球物理、钻井、试采等多学科知识和工程资料,不断调整和完善工程技术方案,实现裂缝孔隙型白云岩油藏剩余油的经济开发和效益开发,已如期建成40×104t/a产能规模,目前原油产量已连续稳产4年。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在YM32油田剩余油挖潜中的实践经验,对其他同类型油藏高效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随钻管理模式——地质导向钻井随钻管理模式。通过地质导向服务,可以提高地质油藏的开发效果,降低钻完井工程的作业难度,缩短作业周期,提高油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作者认为,科学、高效地开发油气田需要各部门、各专业的密切合作,适时利用地质导向服务可以使这种合作变得更加完美。地质导向服务在油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随钻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种各专业无缝连接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低产井,为节约投资和成本,通常采用提捞方式开采.对于这样的井,评价油藏地质储量是一个主要问题,尤其对于大庆外围油田正在开展的勘探开发一体化"百井工程"模式,急需对提捞井进行评价,以便于下一步布井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本文应用渗流力学原理对提捞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深水钻完井工程设计存在水文地质条件恶劣、作业成本高昂等一系列设计难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的进程。基于钻完井工程设计的流程及特点,以南海某深水油田的钻完井设计方案为例,选择井眼轨迹及井身结构设计、工作液设计、钻柱及钻具组合设计、井控工艺设计等主要的钻完井工程设计部分,进行了设计理念以及设计结果的分析。得出了深水钻完井工程设计适宜采用的关键技术以及基本设计思路,提出了简化井身结构、简化钻具组合、注重浅层气井控、采用批次作业等针对性的设计建议,能够为深水钻完井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渤海歧口17—2油田优快钻完井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伟 《中国海上油气》2003,15(3):39-43,52
总结渤海歧口17-2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应用现代钻完井新技术和新工艺,在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该项目面临的困难是油田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同时油藏开发中面临用一座井口平台开发同一油田的2个高点的难题.经过项目组的艰苦努力,应用渤海优快钻井完井技术,取得了27口井用152.8 d完成总进尺59 910 m,平均建井周期5.66 d的钻井好成绩.用142.24 d完成27口井的完井工作(其中8口注水井、19口生产井),平均单井砾石充填2.9层,取得平均单井完井周期5.27 d的完井作业好成绩.在项目中还实现了5项技术创新单筒双井钻井技术,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水源井简化井身结构及配套钻井、固井技术,DTMZ防砂完井技术,钻完井储层保护技术.该项目在渤海的成功的实施,进一步拓展了渤海的优快钻完井技术,并且为今后边际油田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超深断控缝洞型油气藏目的层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上覆地层岩性复杂,多期断裂破碎带发育,钻完井工程难度大,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勘探开发面临巨大挑战。通过搭建地质-工程、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将地质研究、工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纳入一体化协作体系。针对超深断控缝洞型油气藏的地质特点与工程难点,形成“钻井设计(储层建模与井型设计、储量估算与井网构建、井轨迹优化)、钻完井工程(风险预测与优快钻井、分段酸压与衬管完井、储层描述与分类改造)”一体化技术体系,钻井成井周期明显缩短,单井产能明显提升,新发现顺北4号、8号断裂带两个亿吨级规模增储区带,为顺北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对国内外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渤海油田已开发40年,部分油田逐渐进入开发中后期,高效开发面临海上地质、油藏条件复杂,作业成本高、风险高,低效井治理难度大,非常规稠油高效开发制约因素多,海洋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等难题,给钻完井作业带来巨大挑战。总结了渤海油田"十二五"期间形成的优快钻井技术、丛式井整体加密调整钻完井技术、钻完井全过程储层保护关键技术、钻井综合提速技术、渤海特色防砂技术等关键技术,分析了目前渤海油田钻完井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探讨了未来渤海油田钻完井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提高渤海油田钻完井技术水平、推动渤海油田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吐哈油田近年来在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低饱和度油藏勘探上取得重要突破,红台地区发现了规模整装储量并快速建产,区域扩展取得多个领域的突破与进展,开辟出一个勘探前景良好的增储建产新领域,实现了复杂类型油气藏的效益勘探。这一勘探重要发现得益于勘探思路的转变和技术进步。吐哈油田借鉴致密油勘探思路,积极推广应用水平井+体积压裂工艺改造技术,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台北凹陷低渗低饱和度油藏,深化成藏机理研究,准确预测储层甜点;科学设计水平井轨迹及方位,强化长水平段工程地质导向及轨迹跟踪,有效提高水平井储层钻遇率;根据油藏特性,优化体积压裂规模和工艺参数,全过程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有力助推勘探获得重要突破;强化成熟技术集成配套,持续推进钻井提速;优化井身结构和完井方式,优化管串设计和固井工艺技术;多措并举,强化工程降本增效,进一步提高低饱和度油藏勘探开发效益。当前应对低品位储量要牢固树立效益勘探的理念,找准主要控制因素是地质工程一体化破解勘探瓶颈的关键,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是实现低品位储量效益动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分支井技术作为水平井技术的延伸和发展,其在降低钻井成本、解决特殊油藏开采模式问题以及提高新老油田采收率方面产生的显著作用和经济效益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分支井除具有水平井的常规优势外,其吨油成本比单个水平井低,它是从一个主井眼中钻成2个或多个分支井眼,从而钻遏多个不同空间位置的产层、增大天然裂缝钻穿几率和油藏有效面积、提供多种泄油模式以及控制底水锥进和延缓边水推进速度,进而大大提高单井油气产量和油田的终极采收率。分支井技术是21世纪最受重视的优先发展技术。深入分析和总结了TAML4级难度分支井的钻完井工艺技术特点、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的TAML4级难度分支井的钻完井实践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推广分支井的应用和利用分支井技术降低油田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渤海歧口17-2油田优快钻完井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渤海歧口 17- 2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应用现代钻完井新技术和新工艺 ,在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该项目面临的困难是油田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同时油藏开发中面临用一座井口平台开发同一油田的 2个高点的难题。经过项目组的艰苦努力 ,应用渤海优快钻井完井技术 ,取得了 2 7口井用 15 2 .8d完成总进尺 5 9910m ,平均建井周期5 .6 6d的钻井好成绩。用 14 2 .2 4d完成 2 7口井的完井工作 (其中 8口注水井、19口生产井 ) ,平均单井砾石充填 2 .9层 ,取得平均单井完井周期 5 .2 7d的完井作业好成绩。在项目中还实现了 5项技术创新 :单筒双井钻井技术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水源井简化井身结构及配套钻井、固井技术 ,DTMZ防砂完井技术 ,钻完井储层保护技术。该项目在渤海的成功的实施 ,进一步拓展了渤海的优快钻完井技术 ,并且为今后边际油田的开发和建设 ,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陈奎 《石油学报》1980,41(1):68-79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为高成熟的勘探开发区,面临目标搜索难度大、储量发现难度大、建产周期长、油田储采比低等问题,常规的勘探—开发接力模式无法满足储量和产量增长的要求。为保证油田可持续开采,提出海上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总结了集目标搜索技术、目标评价技术、井位钻探技术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目标搜索技术是在基础地质规律指导下,与勘探和开发紧密结合,通过新钻井发现及老井复查,利用区带潜力目标搜索、随钻跟踪过程潜力目标搜索、评价过程潜力目标搜索等技术,在油田内部及周边开展潜力目标搜索。目标评价技术集成发展了6项一体化评价技术,大大提高了目标评价的精度及成功率。井位钻探技术的"开发评价井钻探模式"包括开发模式和勘探模式。在井位钻探技术的指导下,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开发评价井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钻井为37口,成功钻井达31口,成功率为84%,实现了增储上产。围绕涠西南凹陷E油田开展技术应用,共搜索出12个潜力目标。在E油田的中1区块、南2区块和南3区块,开发评价井(E-B5井、E-B1S1井、E-A7S2井和E-12d井)的部署和顺利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海上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体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