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深水油田勘探开发存在经验不足,深水环境及地下因素复杂多变、单井投资费用高企,以及项目成本回收压力大等挑战,简单复制陆上和浅海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模式已无法满足深水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为此引入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综合考虑地下不确定性、时间要素和成本要素,提出一套适合深水油田的油藏评价及决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评价模式、决策方法以及钻完井配套技术研究。在巴西盐下深水油田的评价实践表明,以分区评价为核心的"一体双轴"的评价模式和以信息价值为代表的深水油田评价井决策方法,将有利地推动深水油田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进程,缩短评价周期,进而实现油藏评价的效益最大化和评价决策的科学化。盐下钻完井配套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钻井效率,在为开发井积累经验的同时,降低了钻井成本。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在巴西利布拉油田的应用,证明了地质工程一体化作业模式在深水油田以及油藏评价阶段的适应性,从而扩大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发现油气资源品质的劣质化和老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勘探开发面临巨大挑战,急需破解这些难题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实践。美国非常规油气大规模开发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多学科融合、多技术集成的一体化创新和发展之路。面对目前低油价的挑战和"效益勘探开发"的基本要求,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为中国油气田(特别是非常规油气田和复杂油气田)效益勘探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目前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组织思路和作业模式已在中国西部塔里木库车、四川海相页岩气、中东部低孔低渗油气藏开发中得到较成功的应用。文章阐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核心内涵、适用领域,探讨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实施的3个必要条件;并提出了推动地质工程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即在扩大应用领域及规模的同时,通过建立学习曲线,摸索更有针对性的技术,在地质工程一体化管理模式上创新和实践,敢于突破体制界限,推进市场化及多元企业协同,实现整合技术优势,推进中国复杂油气藏提产增效的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3.
百色盆地田东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勘探开发难度大、技术薄弱、投资成本高.通过研究复杂断块油藏地震解释技术、油水层测井解释技术、油藏地质描述技术与储量计算方法,建立小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应用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编制科学合理的开发和扩边及调整方案、采用注水驱与边水驱相结合的开发和调整方式、以平台式钻井多井1管集输简化钻采与集输工艺、施行地下与地面经济实用的动态监测方式,田东油田采油速度1%以上稳产27 a、水驱采收率达43.1%,采油综合成本平均为23美元/桶,投入产出比为1:4.93,实现探明储量100%动用程度.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模式对小油田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勘探程度高、资源接替形势严峻、效益建产稳产难度大,这是已经走过近60年开发历程的老油田—大港油田一直面对的巨大难题。勘探开发研究院作为大港油田“技术参谋部”,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积极谋划整体发展战略布局,高效推行“科研生产一体化、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不断更新、升级其作为科研单位的硬核力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油气资源劣质化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吉林油田尤为突出。受低油价与资源品质变差的双重冲击,效益建产难度越来越大,产建规模大幅萎缩。为应对上述挑战,借鉴北美致密油气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提产量、提采出程度、降投资、降成本"的策略,在吉林油田新立Ⅲ区块常规低渗透油藏应用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形成了集约化建产模式,实践了油藏体积改造、非常规能量补充、工厂化作业等一系列非常规技术及做法。与常规建产模式相比,在提高产量与缝控储量、降低投资与运行成本方面,取得了突出效果,并在致密油开发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实践表明,在充分重新认识低渗透油藏潜力与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非常规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目前乃至今后实现效益建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大港油田公司坚决打好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和效益实现保卫战。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油价断崖式暴跌影响,油气生产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中国石油大港油田作为走过56年勘探开发历程的老油田,资源品位不断变差,深层化、劣质化趋势持续加剧,严重限制着投资成本管控。尽管探明未动用储量和剩余控制储量证明油田具有一定上产潜力,但储量"深、散、  相似文献   

7.
采油工艺研究院作为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工程工艺技术支撑单位,承担着油田勘探开发工程工艺技术规划、钻井完井、采油工艺、地面系统等工艺方案研究编制和钻井、完井、  相似文献   

8.
大港油田是一个开发40多年的老油田,而老油田的特点是地下井间参数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港油田常规的井间参数测试,最常用的是化学示踪剂和放射性示踪剂井间示踪测试,这2种示踪剂存在药剂种类少和环境污染问题。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在大港油田从未测试应用,引进该项技术测试了大港油田港西油田西36-10-3井组。该井组是一口地面油套分注井,地质上认为注入水推进方向不清,还有就是断层的密封性不能确定。经测试后效果很好,所测结果得到了采油厂的认可。微量物质示踪剂首次在大港油田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油工艺研究院作为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工程工艺技术支撑单位,承担着油田勘探开发工程工艺技术规划、钻井完井、采油工艺、地面系统等工艺方案研究编制和钻井、完井、采油等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前勘探开发对象日趋复杂和低油价的压力,针对长庆油田页岩油、致密气赋存特点探索形成了"水平井、多层系、立体式、大井丛、工厂化"开发新模式,实现了地质工程一体化规模、高效及低成本开发页岩油气资源.为了更好地适应一体化综合研究、生产组织和决策指挥等业务需求,对数字化条件下油田企业级地质工程一体化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进行...  相似文献   

11.
难动用石油储量有效开发是大力提升国内石油开发力度的重要举措。胜利油田低渗透和稠油难动用石油储量近6×10~8t,占全国10%以上,有效开发面临油水系统复杂、工艺配套难、产能低等诸多挑战。中国石化以胜利油田为试点,经过两年多合作开发实践,探索出"合作机制创新""低品位中找甜点""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储层改造、作大产能"等有效做法,初步实现了将难动用石油储量"管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累计动用石油储量4860×10~4t,建成产能超50×10~4t,钻井周期缩短60%以上,单井产量提升40%左右,平衡油价由75美元/bbl降至50美元/bbl以内。胜利油田难动用石油储量实践,初步形成独特承包建产方案,打造地质工程一体化全产业链高效模式,为高勘探程度老油区可持续发展开拓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大港油田产能建设正面向深层、老油田开发,深层高温及老油田的压力系统紊乱给固井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对大港油田产能井固井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深层高温井固井以及老区调整井固井质量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提出缩短稠化时间、优选钻井液体系、提高配浆温度是提高调整井固井质量的有效措施,2012年措施实施后固井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固井是油气井建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固井质量直接关系到油气田、油气井寿命及安全生产。国外固井技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固井工艺、水泥及外加剂、固井工具及附件、固井装备等方面配套齐全。国内固井技术经历了学习模仿、自主研发、技术突破、创新发展等阶段长期发展,特别是经过"十一五"至"十二五"的攻关,有了长足进步。面对"深、低、非、老"勘探开发新形势,以及高含水、高采出程度老油田有效稳产的新任务,固井技术应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工况环境和水泥环长期密封的要求,深入开展功能性固井材料与工具、信息化智能化固井控制与检测评价一体化系统、全生命周期固井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为油气资源及特殊能源的安全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工程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石油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对其开采的力度不断增大,石油可以开采的储量以及容易进行开采的储量正在日趋减少,并且油田勘探开发的方向也发生了转移,海洋勘探、复杂地层勘探、深井勘探以及超深井勘探有了新的突破。并且不同的油藏分布的具体情况也存在差异,而由于目标地层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使得固井工程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主要对超深井复杂地层固井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储层埋藏深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钻完井工程中面临着相关井控安全、建井时效、工程质量、单井提产等方面的巨大挑战,针对这些制约勘探开发进程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一套以地质力学为桥梁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流程,形成了井位优选、井轨迹优化、钻前地层压力预测、钻井井壁稳定性预测、完井提产优化和开发中出砂出水预测方法。将地质研究、工程设计和现场实施组织纳入一体化协作体系,解决工程难题,实现克拉苏构造带"三提"——提速、提质、提产,开发井钻井成功率100%,单井钻井复杂平均减少40%,井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改造后单井平均无阻流量由原来的68×10~4m^3/d提高到279×10~4m^3/d。顺利实现了克拉苏东部150×10~8m^3/a天然气建产,助力克拉苏西部万亿立方米大气藏的发现,为超深层复杂油气藏高效开发积累了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老油田二次开发与CO2驱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老油田二次开发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讨论了CO2驱油的主要机理、驱油方式、驱油效率和国内外研究与试验进展,总结了老油田二次开发和CO2驱油技术的发展前景“二次开发”的核心是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重新构建老油田新的开发体系,大幅度挖掘老油田潜力和提高最终采收率,其技术路线是重构地质认识、重建井网结构、重组地面工艺流程。CO2驱油既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又能实现“碳埋存”和环境保护。二次开发与CO2驱油相结合,是未来中国石油提高采收率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有超级含油气盆地之称,是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具有开发对象复杂,气藏类型多且普遍具有低孔、低渗、水侵活跃、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天然气提高采收率面临巨大挑战。为此,系统剖析了四川盆地常规气藏特点和提高采收率难点,回顾了发展历程,梳理了提高采收率技术模式和技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针对复杂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60余年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已形成了“全生命周期统筹、全生产系统协同”提高采收率核心理念;(2)创立了以“早期评价与部署,储量刻画与动用,水侵诊断与治理,工艺配套与优化”为核心的气藏全生命周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模式;(3)建立了地质与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气工程、地面工程等多专业协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4)随着盆地开发重心逐步向超深层复杂岩性气藏、非常规气藏等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的领域转移,提高采收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包括超深层气藏薄储层精细描述、多重介质跨尺度数值模拟、超深特殊工艺井排水采气、非常规气地质工程一体化等多个方面。结论认为,60余年来不断丰富完善和形成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模式和...  相似文献   

18.
港西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港西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历经了40余年的高效开发,目前已进入高采出、高含水的"双高"阶段。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动态监测资料,对港西油田进行了重新研究和认识:按照"三重"的技术路线,重新构建了新的地下认识体系;根据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特点,重新构建了新的注采井网,并重新完成了地面系统的优化和简化。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老油田二次开发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从技术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采油工艺研究院作为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工程工艺技术支撑单位,承担着油田勘探开发工程工艺技术规划,钻井完井,采油工艺,地面系统等工艺方案研究编制和钻井,完井,采油等工艺设计,重点区块及重点措施工艺方案设计编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下储气库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投产的11座地下储气库群设计工作气量达到180×10~8 m~3,在国内天然气调峰安全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仍面临不少困难:①储气库工作气量增长速度慢,落后于调峰需求量增长的速度;②建设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高;③安全运行压力大,风险识别和控制困难;④库址资源少,建库条件复杂;⑤尤其是在现有天然气价格体制下,储气库难以通过自身运营获得经营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已经形成的运营方式和建库技术尚不足以应对市场和复杂地质条件所带来的挑战。为破解这一系列难题,在开展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的同时,更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强研究地质评价与气藏工程、钻井完井工程、储气库注采工程、地面配套工艺及储气库完整性评价等多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大幅提高储气库建库效率,以促进我国地下储气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