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金茵利胆胶囊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素(阳性药)组、金茵利胆胶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CCl4腹腔注射,每周2次,连续6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期间连续灌胃给药6周。实验结束后计算肝脏、脾脏脏器指数;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等生化指标含量;SOD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抗氧化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β和TNF-α炎症指标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ol-Ⅰ、Col-Ⅲ、Col-Ⅳ、NF-κB、MMP2、TIMP1和TGF-β1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金茵利胆胶囊能显著降低肝脏指数(P < 0.01);降低血清中ALT、AST和TBA水平(P < 0.05);改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了SOD的含量(P < 0.01);降低IL-6、IL-1β和TNF-α炎症指标水平(P < 0.05);降低α-SMA的表达水平;降低肝脏Col-Ⅰ、Col-Ⅲ、Col-Ⅳ、NF-κB、MMP2、TIMP1和TGF-β1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 < 0.05)。结论 金茵利胆胶囊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外基质沉积和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HMGB1在 CCL4导致的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CCL4肝纤维化组、抗 HMGB1抗体组,建模8周后取肝组织及血清。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 HA、Col-Ⅰ、PⅢP 和 IL-6、TNF-α的含量;用 HE 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和胶原纤维形成情况;用 Real time RT-PCR 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 TGF-β、α-SMA 和MMP-9 mRNA 的表达。结果:CCL4肝纤维化组小鼠血清 HA、Col-Ⅰ、PⅢP、IL-6、TNF-α含量和肝组织 TGF-β、α-SMA 和 MMP-9 mRNA 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小鼠(P <0.05);而且抗 HMGB1抗体组小鼠血清 HA、Col-Ⅰ、PⅢP、IL-6、TNF-α含量和肝组织 TGF-β1、α-SMA 和 MMP-9 mRNA 表达均明显低于 CCL4肝纤维化组小鼠(P <0.05)。结论:抗 HMGB1抗体可减轻小鼠肝纤维化,减少小鼠炎症因子和纤维化因子的表达;HMGB1可能通过启动炎症反应而促进肝纤维化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扰素-α对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9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每只大鼠给予花生油0.003 mL/g皮下注射,共10周。模型组(n=15),每只大鼠给予40%CCl4(CCl4∶花生油=2∶3)0.003 mL/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10周。干扰素-α治疗组(n=14)。每只大鼠给予40%CCl4(CCl4∶花生油=2∶3)0.003 mL/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10周。于第7周皮下注射干扰素α-2b每日10万单位/只,至第10周。于第10周末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Ⅰ型胶原、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表达。结果: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的肝脏病理检查HE染色示,纤维化分期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Masson染色纤维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肝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α-SMA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GF-β1免疫组化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干扰素α-2b可降低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降低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化痰行瘀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50只采用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法制作肝纤维化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化痰行瘀汤低剂量组、化痰行瘀汤中剂量组、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5组分别以相应药物连续干预6W,6W后比较各组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骨桥蛋白(OP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TGF-β1 m 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干预6W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化痰行瘀汤中剂量组、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C-Ⅳ蛋白的表达(P〈0.05);化痰行瘀汤各剂量组L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化痰行瘀汤各剂量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α-SMA表达都明显下降(P〈0.05);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化痰行瘀汤低剂量组、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OP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化痰行瘀汤各剂量组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TGF-β1m 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化痰行瘀汤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且与剂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抗肝纤维化及对TGF-β1、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和黄芪干预组。至造模第10周,处死所有大鼠,采用PV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l-Ⅰ在各组肝组织中的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在各组血清中的表达。结果经CCl4诱导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肝组织中Col-Ⅰ和血清中TGF-β1表达明显增强。在正常对照组、黄芪干预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中Col-Ⅰ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98、0.315、0.503,模型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黄芪干预组与正常组肝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黄芪干预组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GF-β1表达含量分别为491.29pg/L、629.91pg/L、959.09pg/L,呈递增趋势。模型组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黄芪干预组与正常组比较其表达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肝纤维化,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I型胶原蛋白及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模型组(n=15)、IFN-α治疗组(n=15)。正常组大鼠予以橄榄油2 mL/kg腹腔注射,每周注射2次,共8周;模型组及IFN-α治疗组大鼠予以50%CCl4 2 mL/kg腹腔注射造模,每周注射2次,共8周;IFN-α治疗组于第9周予以IFN-α每日10万U/只,皮下注射,共治疗3周。11周末处死所有大鼠。取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半定量评分、纤维化半定量评分,检测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mRNA表达量,以及MMP-9和TIMP-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FN-α治疗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半定量评分、纤维化半定量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CTGF,α-SMA,TIMP-1 mRNA表达量及TIMP-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及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可明显减轻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促肝纤维化因子TGF-β1和CTGF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抑制肝纤维化降解因子TIMP-1的表达,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抗肝纤268方"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抗肝纤268方"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鼠,采用"抗肝纤268方"高、低剂量治疗3周,对照组用秋水仙碱治疗,Masson染色后光镜下统计肝内纤维成分的数量(IOD值),免疫组化染色后统计肝内TGF-β1、α-SMA 、FN、LN、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等的数量(IOD值).结果模型组大鼠FN、LN、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1、α-SMA,以及肝内纤维成分等的IOD值与正常组比较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抗肝纤268方"低、高剂量以及秋水仙碱治疗3周后,以上指标的IOD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抗肝纤268方"可调节TGF-β1的数量、进而影响α-SMA的数量、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数量,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感染模型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姜黄素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 的表达。应用 HE 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 姜黄素可显著减轻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感染模型组及吡喹酮治疗组 PPARγmRNA 表达较对照组及姜黄素治疗组显著减弱 ( P <0.05);姜黄素治疗组 TGF-β1,α-SMA 及Ⅰ、Ⅲ型胶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吡喹酮治疗组和感染模型组 ( P <0.05)。结论 姜黄素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其抗纤维化机制与其激活 PPARγ 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 (HSC) 表达 α-SMA 及分泌 TGF-β1,并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鳖甲煎改良方对大鼠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6组,每组15只,其中以40%CCl4处理(3 ml/kg)8周复制中毒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复制模型的同时分别用鳖甲煎改良方高剂量组28.4 g/(kg.d)、中剂量组14.2 g/(kg.d)、低剂量组7.1 g/(kg.d)灌胃治疗并且以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0.6 g/(kg.d)作阳性对照组治疗6周。以复制模型同样方式与用量于右后腿皮下注射橄榄油及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d)作空白对照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8周后肝纤维化变化程度,RT-PCR检测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one,TGF-β1)、Smad3及Smad7变化,免疫组化(S-P法)观测TGF-β1、smad3、smad7表达情况。结果 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改良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减轻,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与少量胶原纤维形成;肝组织TGF-β1与Smad3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且鳖甲煎改良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疗效并无显著差异。结论鳖甲煎改良方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鳖甲煎改良方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肝纤维化β-胡萝卜素干预组,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α-SMA及TGF-β1,HE染色显示肝的显微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肝超微结构。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对照组和β-胡萝卜素干预组α-SMA和TGF-β1表达的平均灰度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肝星形细胞内充满脂滴,其周围无明显胶原纤维沉积;肝纤维化组肝星形细胞内的脂滴较对照组减少;肝纤维化β-胡萝卜素干预组肝星形细胞内脂滴的量介于对照组与肝纤维化组之间。结论β-胡萝卜素抑制α-SMA和TGF-β1的表达,能降低由CC 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其作用途径与抑制肝脏星形细胞中的脂滴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