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差动放大器的分析进行分析的方法和 Okada~(3)[6]的方法一样。图12示出所分析的线路。图13为等效线路图。这里的 R_(b1)和 R_(b2)包括晶体管基极的体电阻以及输入电压源 E_(1i)和 E_(2i)的内阻。 R_(b1)和 R_(b2)包括,基一射二极管工作点上斜率相应的电阻和平衡电位器的相应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 某些CMOS集成电路需要把5V逻辑信号转换成12V或15V电平的信号,图1给出一种简单方法。晶体管Q_1是一个工作在共栅极状态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大于1V或2V的源极电压使结型场效应管的沟道被夹断,并让电阻R_1把漏极电压拉到V_s。接近0V的源极电压使沟道导通,从而使漏极电压也接近0V。电阻R_1决定了电路的转换速度和电源的功耗。R_1阻值从100KΩ变到1MΩ,汲取的电流大约从150μA变到15μA,实际的脉冲速率限制在1MHz左右。这种线路耗电比基于双极型晶体管的电路少,而且线路省掉一个元件(基极电阻)。  相似文献   

3.
王士杰 《自动化仪表》1992,13(11):12-14
ZK型移相可控硅电压调整器是目前用得非常广泛的配PID调节器的电加热执行器。一、移相式可控硅电压调整器的结构和特性图1是这类仪表的结构框图。图中I_0为调节器输出电流(0~10mA或4~20mA),R_1为电流电压的转换电阻,α为可控硅的导通角,它在0~α_(max)之间变化,α_(max)为最大导通角(度或弧度),U_L为负载电阻R_L上交流电压的有效值,P为负  相似文献   

4.
303型电位差计是我国早期生产的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由于采用干电池供电,长时间使用后,电压下降,影响测量精确度。采用交流电源和硅稳压管代替标准电池供电能提供恒定的工作电流,对保证仪器精确度,减少故障有一定作用。改进后的线路如图所示。一、稳压电源的制作稳压电源采用两级稳压方式,见图。电源由220V经变压器供电,输出2×35V高流电压,经二极管D_1、D_2,电容C全波整流滤波后获得47V左右直流电压,经第一级稳压管D_3稳压后,获得的11V的稳定电压,然后又经第二级稳压管D_4进一步稳压,输出约6V稳定直流标准电压。再经限流电阻R_3、R_4及铜补偿电阻R_5后,供给电位差计测量回路一个恒定的3mA的工作电流。此电流在测量盘上产生连续的0~71 mV的补偿电压,供测量未知电势用。在本稳压线路中,由于采用了电压温度系数很小的2DW 7B硅稳压管作第二级稳压,可不加温度补  相似文献   

5.
<正> 在热电耦、电桥、压力等传感器信号的处理过程中,常对信号进行放大、补偿、V/I变换等处理后再远程传输。F693器件是具有上述功能的单片集成电路。它能和多种传感器直接配合使用,处理0~100mV之间各种量程信号,以4~20mA电流输出到测量与控制系统。一、F693介绍F693是由V/I变换器,信号放大器、基准电压源以及用于对传感器施加电源的辅助放大器组成,如图1所示。1.V/I变换器和输出电流调整图1中最右边的是V/I变换器。I_(IN)(⑩脚)是环馈电流输出端,接远程的电源正端,电流流过取样电阻  相似文献   

6.
仪表工问答     
答测量桥路的基本功能是将输入信号与滑线电阻(其滑动触点和仪表指针相连)的电压值进行比较,产生差值电压输送到电子放大器。图44是由四个电阻组成的电桥。当R_1R_3=R_2R_4时,U_(AD)=0,即I_G=O,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假如把电桥改成图45,这时滑线电阻R_H的一部分属于R_1的一臂,而另一部分属于R_4的一臂,只要滑点在适当位置就可以使电桥平衡,即U_(AD)=0。平衡后,如果再使滑点向左或向右移动,电桥就不平衡了,存在着一个不平衡电压U_(AD),检流汁的指针就会不指零。这时如果在检流计的支路中加进一个大小等于U_(AD)而极性相反的电势E_x,则检流计指针重又指零(图46)。在这种状态下,电桥本身虽然不平衡,但整个测量线路是平衡的。  相似文献   

7.
六、温度补偿固态压力传感器受温度影响较大,这是人所共知的,因此除了在制作工艺上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外,对传感器进行外电路补偿是必不可少的。这里采用的是一种常规的方法,其原理如图6所示。图6中,R_1、R_2、R_3、R_4为应变电阻;R_TZ为零点温度补偿电阻;R_Z为零点配平电阻;R_TS为灵敏度温度补偿电阻;V为桥电压;V_p为输出。 1.零点的温度补偿传感器零点随温度变化主要是由应变电阻的不一致性和应变电阻温度系数的不一致性引起的。因此对其补偿是通过改变一个桥臂的电阻值及其温度系数来实现的。如果温度变化了△T,电桥零点输出有了△V_po的变化,此时,零点温度系数为  相似文献   

8.
仪表工问答     
100.JF型放大器的电压放大级主要元件的作用是什么? 答电压放大级的线路如图56所示,这是一个四级直接耦合大环路深度电压负反馈电路。全部元件都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采用直接耦合可减少相移,还可省去一些电阻和耦合电容,使电路简单可靠。但由于四级电压放大的晶体管直接连接,直流工作点的稳定就相当困难,因此采取深度负反馈,使线路稳定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 R_1、R_2和R_3分别是T_1、T_2和T_3的负载电阻,又是后一级的基极偏置电阻。R_(14)、R_(15)、R_(16)、R_0、R_(13)和R_W都与发射极相接,称为射极偏置电阻,具有电流反馈作用。R_4被C_4旁路,仅抬高T_4的射极电位,不具有电流负反馈作用。调节R_W和C_4配合可调节交流负  相似文献   

9.
和用频率计数器测量时间周期的能力,可以用来测量电容。这里介绍的电路中电容是用直流电流来测定的。直流电流产生一线性电压上升,上升时间直接与预定电容量成比例,因此,也可以认为是直流电流引起了预定的电压变化。在下图电路中,Q_1、R_1、D_1、D_2、D_3及 R_3组成了包括被测电=容 Cut 在内的简单恒流源。另一个直流源(包括 R_2、Q_2及 D_1、D_2、D_3、R_3)对 R_4、R_5、R_8产生的电流用以补偿对偶基准电压。当S_1打开时,电容 Cut 进行线性充  相似文献   

10.
仪表工问答     
72.检定动圈仪表能否单用直流电位差计的标准毫伏值输入给动圈仪表? 答:不能单用直流电位差计毫伏值输入给动圈仪表。根据JJG-187-78检定规程规定:检定动圈仪表一定要采用标准仪器——直流电位差计,以及辅助设备——直流毫伏发生器。二者不可缺一。虽直流电位差计可输出标准毫伏值,但由于被输入回路(动圈仪表)的分流,影响输出值,给检定带来一定的误差,分析如下: 直流电位差计是用补偿法将被测电势与标准电势相比较,直接测量电势或电压的基本原理如图39所示。从图可以看出,用电位差计测量未知电势E_x时,调补偿电阻R为R′,使检流计G无电流通过,I_2=0。这时,I_1=I,E_x=I_1R′=IR′。只要保证I恒定不变,触头X的位置若直接刻成mv值,就可测定E_x的大小。当直流电位差计标准毫伏值直接输入动圈仪表时,(将  相似文献   

11.
在检修或调试DDZ-Ⅱ或DDZ-Ⅲ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时,经常需要0~10mA或4~20mA的电流源作为调试信号源。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可调恒流源电路,可用于Ⅱ型或Ⅲ型仪表检修或调试,其原理电路如圈1所示。在图2电路中,当电位器W的中点调到a点位置时,取佯电阻R_0(实为两电阻串联)两端的电压就是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的电压。由于运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很大,使其反相端的电位和同相端的电位可以看成相等,因此,取样电阻R_0两端的电压为零,从而使电路的输出电流为零。这时运算放大器工作在开环状态,其输出端电压约为-5V,a  相似文献   

12.
高精密温度测量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种高精密温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采用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 ,在电路设计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高精度压控电流源 ,恒流电流为 1mA ;四线制测温电路消除引线电阻影响 ;测温电路自校正 ,抑制环境温度变化和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及实际测量 ,温度在 60 0℃以下的测量精度可达到± 0 0 0 1℃。  相似文献   

13.
仪表工问答     
42.配接热电阻的动圈仪表是怎样工作的?答:配接热电阻的动圈仪表测量线路是由不平衡电桥组成的,如图27所示。由电阻 R_0、R_2、R_3、R_4及热电阻 R_1组成不平衡电桥,通常情况下取 R_3=R_4;R_L R_2=R_(t0) R_L R_0,其中,R_(t0)是对应于仪表刻度始点时的热电阻值,R_L 是热电阻与仪表之间每根接线的外线电阻值。当被测温度为仪表刻度始点温度时(即R_t=R_(10)),电桥达到平衡,流过动圈表头的电流为零;当被测温度升高时,热电阻阻值增大,电桥失去平衡,此时就有不平衡电流流过动圈,仪表指示指针所示的位置即为被测温度。所以被测温度越高,桥路输出的  相似文献   

14.
<正> 1、为什么变压器的总电流小于各馈电线路的电流之和?如图1所示,某变电所有一台变压器送五个配出馈电线路。每个配出电流分别为:I_1=100安、I_2=160安、I_3=200安、I_4=90安、I_5=150安。而总电流 I=612安。比五个配出电流之和小88安。原认为是由于电流表指示误差所造成,经校对六块电流表的精度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某些应用电路里,要求发光二极管在宽的供电范围内能正常工作指示,图示的恒流发光电路即能满足要求。当电压在+3V 到+45V 的范围内变动时,LED 的亮度基本保持不变。图中,三极管T_1,T_2组成恒流电路,对发光二极管供电。当电压升高时,流过T_2的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增加,但因电阻R_2上的电压上升,T_1的基极电  相似文献   

16.
<正> 用两块集成电路就可组成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单片机自动复位电路.其原理线路如图1所示。图中,IC_1 与R_1、C_1组成单稳态电路,R_1、C_1为其定时电阻、电容。IC_2与T、R_2、R_3、C_2等元件组成产生复位脉冲的逻辑电路。该电路初次上电时,由于电源电压V_cc 经R_3、R_4对C_2充电,使得A 点电位从零按指数规律上升到电源电压,因此在B  相似文献   

17.
图1是基线复原电路。在信号源阻抗很高时,放大器漂移引起的直流误差和电磁干扰将使信噪比严重降低。在观察信号波形时,可看到信号波形的基线浮动不定,如图2a所示。在测量人体信号时,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这个高通滤波器允许真正的脉冲信号通过,同时使信号波形的基线恢复平直。基线的电平取决于V_(REF)。具体可参阅图2b。这个电路使用了镜象电流源。流过R_P的电流大小决定了Q1-Q6每个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均应等于I_1。由于I_2=2I_1,因  相似文献   

18.
把两个电阻R_3和R_4(图16)附加到简单的稳定多谐振荡器图1a上,就得出一个锯齿波。用电容器C恒流充电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线性的斜面,恒流源是由晶体管T_(r3)和T_(r4)及电阻R_E、R_1和R_2组成的。稳定多谐振荡器的频率由下式给出  相似文献   

19.
<正> 图示电路是将一片驱动10只发光二极管显示的LM3914型数字电压表集成电路块用来驱动20只发光二极管,因此,显示的发光二极管个数增加了一倍,从而便提高了数字电压表的读数分辨率。LM3914内部的分度电阻串是通过模拟开关(IC(?))将图中的二只10K(?)电阻分别接通电阻串的上部(6脚,即R_(?))或下部(4脚,即R_(?))来控制的,以便通过选择各只发光二极管的正确的组合使内部发光二极管的限流1K(?)电阻,对准从1~10或从11~20每个导  相似文献   

20.
W317、W337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是近几年推出的较新产品,由于具有简单的三端结构、可调的输出电压、稳压器内部可靠的过流保护、短路保护、调整管安全工作区保护、芯片过热保护电路以及优良的性能,因而在各种电子设备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现以W317(正稳压器)为例进行电路分析.图1为W317三端可调式正集成稳压器的基本应用电路.在最大输入电压不超过40V的条件下,固定电阻R_1(240Ω)接在稳压器输出端、调整端之间,其两端电压恒为1.25V,则流过R_1的恒定电流I_1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