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郭铁成 《照相机》2006,(8):74-75
今天数码摄影技术正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不仅拍摄质量直逼中画幅相机,就连大画幅相机的移动光轴调节透视的优势,现在用Photoshop也可做到,但仍然有一些因素使大画幅摄影师在数码面前裹足不前,例如大画幅观景相机上运用镜头的扭动来改变图像的景深效果,现在用数码相机加软件还做不到;在大画幅观景相机上安装中画幅数码后背会损失画幅优势及镜头的广角,影像传感器受到技术的限制不可能在近期造出4英寸×5英寸面积的CCD或CMOS。怎样才能让大画幅摄影师毫无顾虑地跨进数码大门呢?扫描后背是个明智的选择。早期的扫描后背10年前就已出现,当…  相似文献   

2.
新品     
《照相机》2003,(9)
【徕卡数码后背—R】 徕卡数码后背—R是专为徕卡R8和R9配套的数码后背。右图为模拟产品,实际样机将于2004年11月德国PhotoKina展会上展出,2004年底开始正式出售产品。 该可换式数码后背,可与徕卡R8、R9兼容。能兼容所有能在徕卡R系列相机上使用的R系列镜头以及更早期的LEICAFLEX/SL/SL2镜头。传感器采用1000万像素的CCD,最高图像分辨为3876×2584。感光度ISO 100~800。存储卡采用SD卡。存储格  相似文献   

3.
目前,专业中画幅数码摄影器材市场远不如数码单反相机红火热闹,其实,不论是固定后背的中画幅数码相机,还是可交换的数码后背,都在稳步地发展中,其中又以中画幅数码后背的发展最为迅速,这些数码后背不仅具有产生优秀画质的能力,还具有与已经存在的大多数中画幅单反机身进行兼容的能力。这里介绍三种具备广泛兼容性的数码后背。  相似文献   

4.
《照相机》2012,(6)
近期利图发布了3款CredO系列数码后背。CredO系列针对645DF等相机设计,拥有8000万、6000万机4000万像素等版本,全部使用CCD影像传感器。Credo系列采用115万点触摸屏,均搭载FireWire800和USB30等接口。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般数码摄像机都装备有单个的CCD影像传感器,必须通过三原色滤色片捕俘彩色影像,因而影响实际显示的像素的总数目、彩色还原和彩色饱和度。为了获取更高的影像质量,新型的专业数码摄像机装备有三个CCD,可同时分别捕俘三原色彩色影像,从而可获得更高的总像素数量和更好的彩色还原和饱和度。本文综述了几种近期出现在市场上的高端3CCD数码摄像机新机型。  相似文献   

6.
郭铁成 《照相机》2009,(11):66-66,69
今年3月,玛米亚公司推出中画幅数码单反机身645DF。这是一款数码专用单反机身,除了可使用玛米亚数码后背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品牌数码后背,但不能接驳胶片后背。另一个精妙之处是,玛米亚645DF配备了多功能垂直手柄,这使整套系统的外观和实用性都更具专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2006年,对于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是不平静的,因为在这一年的德国科隆博览会上,哈苏突然宣布它的新数码单反机身H3将关闭后背界面,不再接受其他数码后背品牌的产品,这就意味着飞思和利图这两个数码后背能用到的哈苏机身只有H1和H2,而此后不久,哈苏又宣布将停产H2,取而代之的是只生产专门拍摄胶片的H2F,这几乎是要将这两家数码后背逼上绝路.  相似文献   

8.
资讯     
《照相机》2010,(4):86-88
<正>利图AptusⅡ8数码后背利图在近期发布了世界速度最快的一款中画幅数码后背—AptusⅡ8。该产品能够以每张0.8秒的速度、每分钟拍摄60张最大分辨率的  相似文献   

9.
朱子磐 《照相机》2006,(6):66-67
传统大中画幅相机可以通过数码后背,搭建数码摄影平台,那么,对于广大使用35mm相机的人能不能在结合传统摄影相机的基础上,不必丢弃他们现在的摄影设备,也能升级到数码摄影平台呢?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梦想,而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在数码摄影初期,人们通过三种思路来实现这一目的。其一是附加数码系统,借壳传统135单反相机,在其底部原来装马达卷片器的部位,安装数字摄影系统(多功能液晶显示屏也在这一部分),与传统相机的光、机、电系统共同组成新的数字摄影系统。其二是将大中画幅相机的数码后背设计理念移植在35mm相机上,例如尼康F3专用的“电子数码后背”,  相似文献   

10.
近期,在日本推出了富士公司生产制造的2 0 0 0万像素的数码后背,该后背采用超大型5 2mm×37mmSuperCCD ,有效像素2 0 6 8万,最大可输出2 6 4 8×5 4 0 8(4 1 36万像素) ,适用于富士GX6 80和富士GX6 4 5AF单反相机。该后背售价约合人民币1 9万元。富士公司推出2000万像素数码后背@京友  相似文献   

11.
陈琳 《照相机》1998,(1):22-23
数码相机独到的优点,吸引着世界上大的影像公司、感光材料企业、计算机公司、相机公司纷纷投巨资开发,导致数码相机新品纷呈。从已开发近百种数码相机看,数码相机的种类已很明朗,通常分为数码轻便相机、数码单反相机和独立的数码后背等几类。在三类数码相机中,由于数码单反相机和独立的数码后背价格太高,真正购买者甚少,应了曲高和寡的古训,而数码轻便相机由于价格上的优势,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数码相机中的轻骑兵,在已有数码相机品种中,有8成以上为数码轻便相机。众多新品数码轻便相机的相继问世,促进了数码摄影的发展。了解数…  相似文献   

12.
赵刚 《照相机》2005,(8):24-26
早在2003年6月莱卡就宣布要推出款兼容R8、R9的数码后背,以解决莱卡用户的数字化问题,并于2004年的德国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这款数码后背的成型产品,但此后正式发售日期却一推再推。前不久原定于今年4月推出的莱卡数码后背又被推迟到6月15日才能正式发售,据说原因是一些关于软件方面的问题,莱卡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在今年的北京P&E展会上,  相似文献   

13.
正想让风光照看起来更加丰富有层次吗?学好滤镜的使用,让照片更加精彩。拍摄风光时,天空的亮度大部分是远超地面的,即使你使用的是几十万元的数码后背,也不能保证数码后背的高宽容度可以在前期拍摄中做到天空不过曝、地面暗部不死黑。中灰渐变滤镜的作用就是为了在大光比的场景中平衡天空与地面的曝光,让天空亮的地方少曝光一段时间,地面暗部多曝光一段时间。达到天空的云彩不过曝、  相似文献   

14.
数码摄像机已经开始成为新生活运动的必备品,但其功能复杂,初学者往往在选购时无从下手。让普通用户最头疼的就是数码摄像机相关的各种复杂术语了。这里就给您介绍一下选购数码摄像机时须注意的十大要点。一是CCD的像素分辨率和面积。所谓CCD即“电子耦合组件”,可类比  相似文献   

15.
赵刚 《照相机》2006,(10):62-64
缝合图像 Capture One具有缝合2个或3个图像以组成一幅大型TIFF或JPEG文件的功能(全景功能)。不过该功能只能在与飞思数码后背或单反数码配合拍摄时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照相机》2005,(6):29
JVC新推出一款使用微型硬盘的数码摄像机GZ-MC500。这是一款3CCD数码摄像机,CCD影像传感器为1/4.5型,每个CCD的像素为133万。能够拍摄123万像素的静态图像(最高可输出500万像素的照片)和69万像素的动态图像。  相似文献   

17.
郭铁成 《照相机》2012,(10):47-47
哈苏推出了H4X,哈苏相机迷们惊喜地看到,这是一款数码、胶片兼用中画幅单反相机。自从哈苏发行了胶片专用机身H2F之后,一直致力于数码后背专用机身的研究,并成功地发布了多款哈苏数码专用中画幅相机,很多哈苏相机迷就此认为哈苏再也不会推出新的与胶片有关的中画幅机身了,并由此感到失  相似文献   

18.
郭铁成 《照相机》2010,(1):43-45
<正>在数码摄影几乎占统治地位的今天,尽管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图像的透视矫正,但专业大画幅摄影师还是发现,计算机软件产生的透视矫正中存在着明显的图像质量损失,于是,将能够移轴的技术相机与数码后背结合起来,拍摄到自然的、无损的移轴数码图像,便成  相似文献   

19.
浅谈数码摄影的主要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进和  王琦 《影像技术》2010,22(5):37-38
本文简述数码摄影发展历程中的一些主要事绩,如:1969年10月美国贝尔研究所发明CCD,1986年柯达公司首次采用CCD作为影像传感器代替银盐胶片摄取图像,并于1991年推出了世界第一台数码照相机,此后国际上一些大公司相继大力开发数码相机和相关器材,数码摄影技术迅速发展,市场日益扩大,1999年家用数码照相机已突破200万像素,影像质量基本达到普通银盐胶片的水平,此后更以惊人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乐进和  古城 《影像技术》2007,(4):32-33,28
在传统的银盐感光胶片中,照像宽容度是指其感光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相对应的曝光量范围,而胶片的实际感光范围包含了特性曲线两端的足部和肩部,这与数码照相机完全不同。数码照相机的一项重要性能是其CCD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在信息传递系统中,所谓动态范围是指一个传感器响应的最大和最小信号之比,对数码照相机的CCD而言,这种响应是呈正比直线关系的,因此动态范围也表征数码照相机的照像宽容度。本文对数码照相机和传统照相胶片的宽容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并提出很多在实际应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