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希贤  万成 《求实》2007,(9):82-8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贫苦不是和谐社会,缺乏创新活力也建不成和谐社会。只有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大力解放、发展生产力,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国民创新能力的培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当务之急,我们应加速国民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以开发国民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更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如何把《民法典》从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个方面融入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推动我国加快落实法治国家建设,提高国民综合法律素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乔法容 《学习论坛》2006,22(10):11-13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为了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4.
发展先进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传满 《学习论坛》2006,22(10):9-11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为了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5.
贾建芳 《学习论坛》2006,22(10):5-8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为了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广泛宣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甘肃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国民的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他的工作水平与事业成就;一个群体的素质如何,决定这个群体的贡献大小和发展前途;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如何,决定这个民族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命运。当今世界国民的素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要提高国民的素质,实现国民的现代化。提高国民的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有许多渠道和方法,如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等。而发展精神文化消费是当前必须突出抓好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8.
刘雁湖  张啸宇 《实事求是》2007,196(3):77-78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心态,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礼让宽容、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巩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同时,和谐社会建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认知指向、信仰导向和价值取向为内涵的"三个向度"的结构体系。这一结构体系讲究以马克思主义观、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创新、国民思想道德基础等为认知指向,突出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信念导向,而树立崇高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动力机制的现实价值取向。而且,这一结构体系各要素不是分离的,而是相对独立且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蕴涵着"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点、重塑国魂的精神引领力和凝聚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价值取向相统一的路向。  相似文献   

11.
刘蕊 《新长征》2007,(1):17-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来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慈善超市是顺应时势、合乎民意的善意之举,也是泉州市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谐泉州”的重要内容。慈善超市是慈善  相似文献   

13.
赵海鸥 《唯实》2007,(5):49-5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至关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定位、内容任务、方法途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同其它意识形态的竞争力,使意识形态工作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安居乐业、融洽相处,社会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没有共同的文化纽带和良好的道德规范,社会和谐就难以达成.孝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它宣扬人性的真、善、美,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国民品性.长期以来,行孝成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对中华文明的长期赓续发挥了巨大作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弘扬孝文化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5.
吴忠海  吴赫笛 《求实》2008,(4):80-83
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国家所普遍追求的治国目标,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法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代中国的和谐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需要以邓小平法治思想和十五大依法治国精神、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精神以及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加大法治建设的力度,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建立良好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注意加强公民意识与法治理念的培养,去促进和实现和谐法治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可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精神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精神灯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西柏坡精神对我们有太多的启示,本文指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发扬西柏坡的科学精神、为民精神和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建设与性别和谐有着密切的关系,性别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和谐社会话语下性别和谐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妇女组织建设、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了重塑性别和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互联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也对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文章着重分析互联网对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和消解作用,提出趋利避害,营造和谐社会的网络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蘑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对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和重大部署。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就吉化而言,认真学习《决定》精神,全面贯彻《决定》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