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熔融制样,以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实现了同时测定锰矿石中Mn、TFe、SiO、Al、KO、NaO、CaO、MgO、BaO、TiO、P、Cu、Zn、Ni等14种主次量组分。选择锰矿石国家标准物质、人工合成混合标样以及化学定值样品,通过灼烧减量校正建立校准曲线,解决了各类锰矿石中的多种组分的测定问题。探讨和分析了影响熔融条件的各种因素,获得了最佳的制备条件:样品与Li -LiBO混合熔剂稀释比例为1∶20,加入0.10gNHBr作脱模剂,0.30gNHNO 作氧化剂,于700℃预氧化5min,1100℃熔融时间8min制备玻璃熔片。对锰矿石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除了低含量的NaO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8.93%外,其他各组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将本文方法用于锰矿石样品的测定,结果与样品湿法测定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Ce-TiO/ACF、N-TiO/ACF和Ce-N-TiO/ACF复合光催化剂,以甲醛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单一负载Ce、N催化剂和同时负载Ce、N催化剂对甲醛降解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表面负载的光催化剂颗粒均匀,为锐钛矿型,掺杂后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吸收光谱产生了红移;掺杂后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降解能力强于未掺杂样品;Ce掺杂TiO 的最佳掺杂比例n(Ce/TiO)为0.8%,相对于未掺杂样品催化净化低浓度甲醛效率提高了17.06%,对高浓度的甲醛降解率提高了15.28%;N掺杂TiO2的最佳掺杂比例n(N/TiO)为1.5%,相对于TiO/ACF,对低浓度甲醛催化效率提高了1.90%,对高浓度的甲醛降解率提高了9.86%;Ce、N共掺杂TiO 的最佳掺杂比例n(Ce):n(N):n(TiO)为0.8:6:100,相对于TiO/ACF,对低浓度的甲醛降解率提高了5.04%。  相似文献   

3.
以金属骨架材料Ag2(4,4'-bipy)2 -(OSCHCHSO),Ag(4,4'-bipy)NO3和Ag(4,4'-bipy)ClO4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不同剂油物质的量比条件下的吸附脱硫效果,并测试了在不同1-辛烯含量的模拟油(含硫质量分数为500μg/g)中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在吸附前后晶体骨架结构略有改变;对噻吩的吸附程度都能达到70%左右;随着吸附剂含量的增加,脱硫率明显增加,最多的Ag2(4,4'-bipy)2 -(OSCHCHSO)可以增加12.22%;1-辛烯含量对Ag2(4,4'-bipy)2 -(OSCHCHSO)的脱硫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同时Ag2(4,4'-bipy)2 -(OSCHCHSO)对真实汽油的吸附脱硫实验表明:在常温常压下,真实汽油含硫质量分数可从70μg/g降低到8μg/g;再生后的吸附剂重复使用5次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Fenton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考察了初始pH值,H投加量,n(H)∶n(Fe2+)和反应时间对氧化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影响。以浓缩液中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法筛选出初始pH值、n(H)∶n(Fe2+)和H投加量3个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初始pH为3~7、H投加量20~40mL/L和n(H)∶n(Fe2+)为2~8的条件下,分析COD的变化。通过DesignExpert8.0软件设计实验,得到了一个二次响应曲面模型。Fenton氧化的优化工艺条件:初始pH值4.94、H投加量1.0032mol/L,n(H)∶n(Fe2+)=5.38,在此最优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最大,为76.12%。经实验验证,响应面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性好,能够很好地反映Fenton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将磁性可再生性固定化酶应用于微波辅助蛋白酶解。包覆了 SiO 的 Fe 磁性粒子(Fe@ mSiO)表面经 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GLYMO)与亚氨基二乙酸(IDA)反应的产物 (GLYMO-IDA)修饰,加入 Cu2+形成金属螯合配体后利用 Cu2+与木瓜蛋白酶作用固定木瓜蛋白酶。在优化条件下,获得的固定化酶酶活为 1158.8U,酶活保留率达 44.1%。所获得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具有易再生、再生后酶活稳定的特点。再生5次后酶活平均值为 1014U,再生率达 88%。HPLC分析表明,微波辅助结合固定化可再生酶可用于黑蚂蚁蛋白的快速酶解,获得的色谱图轮廓与自由酶酶解结果相似。酶解过程快,多肽丰富且易与底物分离,表明可再生固定化酶结合微波辅助有助于蛋白的酶解与多肽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用原位合成法、水热法、共沉淀法和浸渍沉淀法分别制备了负载型纳米Fe/Al 催化剂前驱体,并进一步将其还原和硫化制成FeS/Al 催化剂用于HS分解制氢的反应中,同时用BET、XRD、TPR和IR等对催化剂或前驱体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孔径分布、还原性和吸附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合成法制备的FeS/Al催化剂平均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催化剂的还原和硫化,HS在该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化学吸附态较强,HS容易发生解离,初活性高于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60h后催化剂的活性没有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出了TiO纳米管阵列薄膜。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20W紫外灯(λ=253.7nm)作为光源,探讨了制备Au-TiO 纳米管阵列(Au-TNTs)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能谱分析(ED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1g/LHAuCl+30g/LHBO为沉积液,当沉积电压为2.5V、超声条件下电沉积时间为60s时,可制得理想稳定的Au-TNTs;Au掺入量占薄膜质量的16.71%,Au的掺入并没有改变TiO 纳米管阵列的表面形貌及晶型,但却显著提高了TiO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活性。将Au-TNTs用于制糖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结果发现:当光照时间为30h、pH值为1时,Au-TNTs对制糖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率可达89.59%,比TNTs高出80%。Au-TNTs对制糖废水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碳二亚胺法合成了对目标植物多肽激素具有高特异性、强亲和作用的适配体功能化磁性纳米量子点荧光探针(Fe@mSiO_ QDs_ Apt),研究了其选择性和荧光特性。首先在Fe 磁性纳米粒子上包裹一层二氧化硅以克服Fe磁性纳米粒子自身表现出的不稳定性、易团聚以及被缓慢化学腐蚀等缺点。通过自组装、静电作用、共价作用实现Fe@mSiO 表面修饰氨基,再以碳二亚胺法偶联上量子点和系统素适配体。通过对体系中缓冲液及其pH值等条件的优化,Fe@mSiO_ QDs_ Apt在pH8.6的Tris_ HCl缓冲液体系中荧光最强,并能与目标系统素多肽特异性结合,使探针的荧光发生猝灭,猝灭程度随加入目标多肽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Fe@mSiO_ QDs_ Apt探针对不同多肽的识别能力不同。与适配体功能化量子点荧光探针(QDs_ Apt)相比较,Fe@mSiO_ QDs_ Apt的荧光强度有所降低,但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不变,由此拓展了QDs_ Apt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维链状4,4′-联吡啶铜配合物{[Cu2(OOCCH34(4,4-bpy)]·(CH3CN)}n(4,4-bpy=4,4′-联吡啶),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31167(5)nm,b=1.40023(2)nm,c=1.53103(4)nm,β=108.205(2)°,V=4.70769(17)nm3,F(000)=2288,Z=8,Dc=1.582g/cm3,μ=1.850mm-1,R1 =0.0336,ωR2 =0.0935。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心Cu2+形成了变形的几何四方锥CuNO4构型,Cu2+通过4个乙酸根桥连形成双核单元,双核单元再通过4,4′-联吡啶N原子桥联成一维链状,经分子间范德华力作用构造出了三维超分子网。  相似文献   

10.
平果铝厂赤泥的物相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等离子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平果铝厂赤泥的化学组成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平果铝土矿拜耳法处理后的赤泥中含赤铁矿(α-Fe2O3)、针铁矿(α-FeOOH)、水化石榴石(Ca3AlFe(SiO4)(OH)8)、一水硬铝石(Al2O3·H2O)、含水铝硅酸钠(Na2O·Al2O3·1.68SiO2·1.73H2O)、钙钛矿(CaTiO3)、羟钙石(Ca(OH)2)、方解石(C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