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泥沙浓度对齐口裂腹鱼生存的影响,选取中值粒径为0. 1 mm的悬沙进行了6种不同含沙浓度的室内水槽试验研究。试验记录了不同试验组水中溶解氧的浓度与幼鱼死亡时间,并分析了含沙浓度与溶解氧浓度、死亡率、死亡时间的关系。试验成果表明,随着含沙浓度的增加,幼鱼致死时间不断缩短。观察发现,含沙试验组死亡幼鱼鱼鳃淤堵明显,且含沙浓度高于5. 0 g/L时,死亡幼鱼鱼鳃出现出血现象,在含沙浓度为10. 0 g/L的试验组中,死亡幼鱼鱼鳃及口腔中还会出现粒径为0. 3 mm的较粗泥沙颗粒。由此可见,细颗粒泥沙淤堵、磨损鱼鳃,以及通过口腔进入其呼吸道和消化道,是泥沙颗粒影响鱼类生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齐口裂腹鱼在鱼道中的上溯情况,在大比尺竖缝式鱼道物理模型中开展了以齐口裂腹鱼幼鱼为过鱼对象的过鱼试验研究。试验中对通过时间、通过率和上溯轨迹进行了记录,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齐口裂腹鱼的上溯轨迹和池室结构的水力因子(流速、紊动能、总水力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试验用鱼通过时间平均值为132.7s,多数鱼倾向于快速通过鱼道完成上溯。试验鱼道通过率为71.9%,过鱼效果良好。多数齐口裂腹鱼上溯过程中会避开高流速区、高紊动能区和高水力应变区,在池室内齐口裂腹鱼上溯轨迹主要分布于上述参数较低的右侧回流区和隔板背水面,竖缝断面处多数齐口裂腹鱼选择上述参数相对较低的隔板侧区域通过。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竖缝式鱼道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带来效益的同时,干扰了河道中鱼类的生存环境,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和繁衍。在分析齐口裂腹鱼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齐口裂腹鱼对水力学特征的适应性,从阻断栖息地连续性、改变栖息地水流流态、水温、溶解氧含量、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变化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齐口裂腹鱼栖息地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4.
总溶解气体过饱和胁迫下齐口裂腹鱼的耐受和回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坝工程在泄流时,高速水流强烈的掺气作用导致下游水体中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TDG)过饱和,从而使水体中鱼类患上气泡病,威胁到其生存。本文以二龄齐口裂腹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急性致死实验、间歇胁迫实验、水平回避实验和垂直回避实验,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持续暴露在TDG饱和度为120%、125%和130%的水体中的半致死时间分别为10.7 h、9.5 h和6.5 h。通过短时间的TDG过饱和暴露结合长时间的清水恢复能显著地延长齐口裂腹鱼在TDG过饱和水体中的生存时间。齐口裂腹鱼对饱和度为135%和145%水体具有较强的探知和回避能力,而当水体TDG饱和度为125%及以下时,其探知和回避能力较弱。齐口裂腹鱼在垂直方向具有利用补偿水深来回避水体中TDG过饱和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齐口裂腹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裂腹鱼亚属,俗称雅鱼、细甲鱼、齐口、剑鱼、白鱼等。其肉肥厚,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味道鲜美,属地方特产,为产区群众所喜食。齐口裂腹鱼对水温的要求介于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之间,其生存地域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由于水域污染和过度捕捞,齐口裂腹鱼的天然资源量锐减,市场价格节节攀升.为了开发这一野生水产品的人工养殖,既满足群众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掌握齐口裂腹鱼的繁殖习性和生活习性,可为养殖企业(户)提供养殖技术和优质苗种。在群福齐口裂腹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繁殖和养殖场水面,进行齐口裂腹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只要合理建好养殖池,抓好亲鱼培育,按照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程序,熟练掌握催产操作技术,养好人工繁殖生产的水花、乌仔、夏花、秋片、冬片鱼种饲养管理等环节,在巴山浅山丘陵地区,开展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是可行的。实验成果可有效解决齐口裂腹鱼苗种供需问题,为冷流水特种养殖发展奠定基础,为山区实施渔业提质增效,建议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山区河流TDG过饱和工况鱼类避难所营造的可行性,以半龄齐口裂腹鱼为研究对象,营造了TDG过饱和室内避难模型,定量开展了不同TDG饱和度工况下的室内实验,通过数理统计及显著性分析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的避难趋势随着水流TDG饱和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在主槽上游TDG饱和度小于等于130%时未出现明显的避难行为,140%时开始出现避难趋势,大于等于150%时的避难效应十分明显;实验结束时,TDG饱和度为150%及以下的各工况组中鱼苗的回避率存在显著差异,TDG饱和度为150%及以上各工况组的回避率极显著高于140%及以下的各工况组。  相似文献   

8.
总溶解气体过饱和含沙水体对齐口裂腹鱼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坝泄洪形成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TDG)过饱和的含沙水流,由于泥沙的作用,加剧了对高坝下游鱼类的影响。为探讨TDG过饱和含沙水体对鱼类影响的规律,以齐口裂腹鱼幼鱼为实验对象,选取中值粒径为7.4μm的泥沙,对TDG饱和度为100%、120%、125%、130%、135%、140%的水体,分别设置0、20、60、80 mg/L的含沙量实验工况,开展含沙水体TDG过饱和的持续暴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含沙量不同但TDG饱和度保持为100%不变的实验组中,未出现实验鱼死亡现象。TDG饱和度为130%时,含沙量为0、20、60、80 mg/L的实验组中,实验鱼的半致死时间分别为15.3 h、10.75 h、8.3 h、7.85 h。在TDG饱和度相同时,含沙量越高半致死时间越短,但高含沙量实验组(60 mg/L,80m g/L)的半致死时间相差不大;含沙量相同时,TDG饱和度越高,半致死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9.
水温对竖缝式鱼道中齐口裂腹鱼上溯行为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温是影响鱼类上溯行为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在竖缝式鱼道水工模型中进行了齐口裂腹鱼幼鱼的过鱼试验,研究的水温变化范围为13~21℃,通过提取通过率与通过时间参数对齐口裂腹鱼的上溯行为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开展试验的水温范围内,水温对齐口裂腹鱼上溯行有显著影响(P=0.032):过鱼通过率随水温升高呈递减趋势(R~2=0.82),13~16℃水温条件下,试验鱼的通过率较高;通过时间随水温上升大体呈递增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半湿润地区河滩湿地水文特性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DRAINMOD模型模拟分析了泾河-渭河-灞河交汇区不同宽度河滩湿地受河道水位变化影响的水文过程。结果显示,河道水位变化和滩地宽度对河滩地湿润程度以及河道排水/补水过程的影响较复杂。一年之中,由于河道水位变化以及降雨分布的不同会出现交替的补水/排水现象;而年际间,丰水年河道的排水效果明显;河道对滩地的补水主要发生在河道水位很高而降雨平均或稀少的年份,在河滩宽度很小的情况下,河道向滩地的补水量可以达到16~21cm,约为当地年平均降雨量的1/3。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在平均河道水位条件下,河道向湿地的补充水量有限,不能有效提高湿地湿润状态。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丁坝缩窄河道泥沙冲淤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裴峪至官庄峪丁坝缩窄河段,在河道不同位置布设丁坝,不同情况下丁坝相对长度(丁坝长度与原河道宽度之比值)对河道泥沙冲淤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沙运动要素变化受丁坝布设位置和长度等影响较大,随着丁坝相对长度的增加,汛期主河槽冲刷量和滩地淤积量逐渐增大,主槽范围相应扩大,其高程普遍呈下降趋势,特别是缩窄断面导流堤顶端部位出现明显的局部冲刷坑,束水冲沙、增大输沙能力的效果明显。当丁坝相对长度大于0.50时,主流线偏移、断面流速分布和河床冲淤的变化速率明显增大,不利于河道稳定。  相似文献   

12.
《四川水力发电》2016,(4):145-145
7月13日,国电大渡河猴子岩公司在猴子岩水电站库区及坝后共计放流珍稀鱼类5万尾。此次放流是猴子岩水电站下闸蓄水前的正式放流,鱼苗规格8-10厘米,其中齐口裂腹鱼3.5万尾、重口裂腹鱼1.5万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不同断面形态对复式断面过流能力的影响,针对概化的复式断面顺直型河道,应用数学模型分别计算并分析了滩地加宽和主槽位置变化河道滩槽流量分配比、沿程水位、河道水力坡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滩地过水面积小于4~6倍的主槽过水面积时,增大滩地的宽度可以明显降低河道的沿程水位;改变主槽的位置几乎不会影响河道的过流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将长江江口至涴市天然河道的鱼类水声学调查数据和水文学观测数据相结合,在对流速和水深空间插值基础上,提取不同鱼类规格和密度对应水深和流速的特征值,从而研究鱼类对天然河道中水层平均流速、水深2个环境因子的选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规格的鱼对流速和水深的选择存在差异,规格小的鱼选择了较低的流速和较宽的流速范围,规格大的鱼选择了较高的流速和较窄的流速范围;规格小的鱼选择的水深明显高于规格大的鱼,喜好的水深范围也宽于规格大的鱼。②鱼类密度对流速的选择性不明显,但对水深的选择性明显,即深水区鱼类密度较高。③研究江段范围内江口镇附近江心洲两侧流速变幅范围较其上、下游江段宽,并且江心洲两侧鱼类的分布密度也高于其邻近上、下游段鱼类密度。可见,江心洲的存在提供了流速多样性格局,丰富了鱼类生境的多样性。本研究方法可为评价河流栖息地适宜性及生态功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等平原河流水域宽广,常形成分汊河道形态,汊道两侧往往具有宽阔的河漫滩,河道成复式断面形态。为探究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复式分汊河道水流运动特性,以流量和主槽深度作为试验变量,设计了清水冲刷的对称分汊水槽试验。试验所得水流运动特性,对预测黑龙江滩洲的演变及稳定发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分析表明,水流纵向、横向流速平面分布主要受分汊形态影响,水流横向流速分布有"小水作弯,大水趋直"的特点;断面流速横向分布与水槽断面形态和位置有关,主槽对水流的约束作用和滩槽的相互作用对水流的结构造成影响,分流段水流有"底部作弯,顶部趋直"的特点。在江心洲洲头两侧存在纵向及横向流速的高值区,洲尾有流速低值区,故应该重点关注江心洲洲头两侧冲刷和洲尾淤积。  相似文献   

16.
鱼类产卵场水力生境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鱼类产卵场是鱼类栖息地中重要且敏感的场所,其独特的水力特性对鱼类繁殖过程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构建鱼类产卵场水力生境指标体系是准确、全面描述鱼类产卵场水力特性的基础。本文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出发,将鱼类产卵场水力特性分为几何形态特征、水体运动学特征及水体动力学特征三个层面;结合各指标对鱼类产卵的生态学意义,提出包括水深、流速、流速梯度、涡量及动能梯度的指标层。以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齐口裂腹鱼产卵场为例,进一步验证了各水力学指标的代表性,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产卵河段各水力学指标分布规律与非产卵河段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鱼类产卵场水力生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污染物在三岛型群汊河道中的输移扩散机理,初步探求污染物断面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流量工况下浓度分布状态、浓度高值区的范围和位置、浓度值的大小等方面变化进行分析。不同流量工况下,汊道断面浓度分布的大致形态和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小流量增大时浓度高值区范围略有缩小,位置稍向左岸移动,高值区浓度值增大。不同排污位置偏离测量断面中心线越远,断面的整体浓度值越小;随着排污位置从左到右移动,浓度高值区也由左岸向右岸移动;排污位置距离测量断面的中心线越近,高值区浓度值越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结合理论分析,研究城市河道在i=1‰坡度不同流量下溶解氧的分布特征,给出了溶解氧含量的沿程断面分布的等值线图,详细阐述了溶解氧在江心洲处的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了江心洲与全坝以及江心洲与开口坝在城市河道中对溶解氧含量分布的影响,研究结论为洲滩演变与河道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1950.7-2005.6不同时期黄河干流泥沙分布特点。通过上游宁蒙河段河道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中游龙潼河段河道冲淤量、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拦沙量、小浪底水库拦沙量,下游主槽冲淤量、滩地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二级悬河状况、以及出口断面沙量等参数的变化,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干流泥沙分布引起的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减轻黄河干流泥沙淤积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型分析及其在河道整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河道平面外形的不同,河道可划分为江心洲河型、弯曲河型和摆动三类河型。本文主要研究水文泥沙两个因素对各种河型形成的影响。首先研究江心洲两股叉道的并存及稳定和滩面上升及滩槽高差增加两个問題。經过分析获得:ρ_0/ρ_ρ≤1表示两股叉道并存及稳定的条件;C_v較小,表示滩面上升及滩槽高差增加的条件。而弯曲河型恰恰不需要两股叉道并存而要求一般叉道淤塞的条件(即ρ_0/ρ_ρ>1),同时弯曲河型同样需要滩面上升及滩槽高差不断增加的条件(即C_v較小)。而摆动河型,既不是两股叉道并存和稳定,又不是滩槽高差不断增加,只是滩面不断上升,因此摆动河型的水文、泥沙条件是:ρ_0/ρ_ρ(?)1,和C_v較大。 許多天然河道的B/b值(B为河带寬度,b为单股河道的水面寬度)的分析結果和水文泥沙資料C_v和ρ_0/ρ_ρ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即C_v<0.4,ρ_0/ρ_ρ≥1,B/b=7~40是属于弯曲河型;而C_v<0.3,ρ_0/ρ_ρ≤1,B/b=2~7,为江心洲河型。比較結果江心洲河型属于最稳定的河型。这与以往公认的弯曲河型是最稳定河型的概念是不一致的。多沙河流上修建巨型水庫后,C_v和ρ_0/ρ_ρ值都比修庫前减小,水庫下游河道将向江心洲河型发展,而江心洲河型又是最稳定的河型,因此提出在多沙河流修建巨型水庫后,首先应考虑把下游河道整治向江心洲河型发展的建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