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苏州娄江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实践,研究了改良型一体化交替反应池在实现良好反硝化除磷条件下的运行工况.实践表明,提高反硝化除磷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硝酸盐氮为反硝化聚磷菌(DPB)提供电子受体,当NO-2N浓度在5 mg/L以上时,可以实现较好的反硝化除磷;当SRT为12~14 d时,反硝化除磷和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好,生物除磷运行成本较低.此外,进水COD/TP、好氧池DO、厌氧池MLSS以及SRT也是影响一体化反应池生物除磷的主要因素.针对雨季低负荷运行除磷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工况运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考察厌氧-缺氧SBR(A2SBR)工艺中主导生化反应过程及聚磷污泥的特性,为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应用提供运行控制参数.在稳定运行的A2SBR系统进水中分别投加NaAC和葡萄糖作为碳源,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进水中的有机物越容易降解,反硝化除磷菌(DPB)厌氧释磷速率越快,后续的缺氧吸磷效果也越好.同时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CODCr、NO3--N、不同类型电子受体对DPB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300 mg/L、NO3--N为60mg/L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同时缺氧段瞬时投加NO3--N利于驯化DPB对NO2--N的适应性,可以实现DPB利用不同类型的电子受体进行吸磷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式CAST系统,可用于低碳源市政污水的脱氮除磷。分别考察了运行周期、污泥回流比和DO浓度对该系统处理有机物、氮、磷效能的影响。中试结果表明,提高污泥回流比能够有效提高该工艺的脱氮除磷能力,而曝气时间过长将会提高系统出水悬浮物浓度,当该系统中DO浓度低于2mg/L时会降低有机物去除、生物硝化和生物除磷的效率,而系统中DO浓度高于3mg/L会抑制生物反硝化过程。复合型CAST系统处理低碳源市政污水的最佳运行工况为:进水1h、曝气1.5h、沉淀1h、滗水0.5h,污泥回流比20%,DO浓度为2~3mg/L。  相似文献   

4.
DEHP严重危害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本文采用两座相同的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进行DEHP对滤池影响及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N依次为4:1、6:1、2:1及1:1情况下DEHP不影响滤池对NO-3-N和COD的去除,也不影响亚氮的积累。4种C/N工况下,反硝化生物滤池对DEH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7%、85.9%、93.6%、96.3%。这说明反硝化生物滤池对DEHP的去除率随C/N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总体看反硝化生物滤池对DEHP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另外,在反硝化滤池内部,DEHP的去除主要集中在进水端0~0.4 m内。  相似文献   

5.
以海河流域某工业园区采用UCT(悬浮填料)工艺的高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为例,结合生产运行实际,对诊断的运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精细化优化运行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碳源投加点(由缺氧池1改至"厌氧池"),在硝化液DO为6.89mg/L和内回流比200%下,系统脱氮效能强化约5mg/L;通过将厌氧池改为消氧区并按AO脱氮工艺运行,可控制硝化液高浓度DO导致的进水碳源损耗,在内回流比200%和硝化液DO为3~4mg/L下,系统脱氮效能平均强化2.14mg/L,可节省碳源乙酸钠溶液投加成本7.1万元/月,节省运行电费2.4万元/月;通过基于进水磷酸盐浓度确定化学协同除磷药剂投加量,在99%进水磷酸盐不超过1.18mg/L和PAC溶液投加量20mg/L下,二级出水磷酸盐通常不超过0.24mg/L,与优化前相比,化学协同除磷药剂投加量降低120mg/L,节省投加成本8.6万元/月;通过提升二沉池集水槽液位控制跌水充氧作用,低温季节反硝化滤池单元碳源投加量可降低约7mg/LCOD,投加成本可节省约7.1万元/月。  相似文献   

6.
低温条件下(低于1℃)外加磷源恢复生物滤地运行的研究表明,对于磷浓度偏低的原水(官厅水库入库水),生物滤池可以通过短时间内持续外加磷源的方法来迅速恢复和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但生物滤池对氨氮去除能力需5~7d才能完全恢复。间歇试验结果表明,原水中磷浓度偏低时适当外加磷可以提高异养和自养生物膜活性,但溶液中磷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生物膜活性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7.
泥龄对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中,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是两个相互独立、相互竞争又相互交叉的生理反应过程,存在着硝化菌与聚磷菌的不同泥龄之争。应用数学模式分析了泥龄对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就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单、双级污泥系统的泥龄进行了探讨。推导出以下结论:缩短泥龄可以提高系统的同化除磷能力;长泥龄的生物除磷系统单靠生物作用以期达到完全除磷是几乎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调研了4座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能、污泥活性以及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出水总磷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但污泥性能差异显著。活性污泥厌氧释磷率和好氧聚磷率范围分别是0.224~7.77mg/(gVSS.h)和0.386~7.9mg/(gVSS.h)。聚磷假丝酵母菌(Accumulibacter)比例较低,为3.8%~8.7%,聚糖假丝酵母菌(Competibacter)为3.2%~9.1%。进水乙酸含量和乙酸吸收率,厌氧释磷率和好氧聚磷率间都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污水中可利用碳源的数量和磷素的比例极大影响污泥除磷性能。故控制工业废水排入,适当添加碳源,或设置独立的前置反硝化池有望增加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能。  相似文献   

9.
改良A2/O工艺强化除磷控制措施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南方某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对改良A2/O工艺在低碳高磷进水条件下的除磷效果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并辅以化学除磷措施,进水总磷在3~8mg/L时,出水均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0.
概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几种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并认为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开发经济、高效、低能耗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枢纽下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水利枢纽下游浅滩的碍航特性以及是否受到枢纽下泄水流的非均匀流影响,将碍航浅滩分为4种类型,分析了非恒定水流的输沙能力,讨论了碍航浅滩年内输沙不平衡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枢纽下游航道整治线宽度计算公式。该公式简化后与规范所推荐的公式一致,并采用汉江资料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2.
A general approach is presented for risk engineer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benefits analysis, goals and limits for risk evaluation in certain applications by considering the first-degree secondary moment methods. A computer program is developed in the Java language (DAM_RISK) with the aim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levels of spillways in existing dams (or dams in the planning or construction phase). In consideration of a possible risk, observed overflow values are used, with the purpose of the rehabilitation values that need to be known, thus producing data ready for technical and financial analysis. This program is used to perform risk analysis for the Kürtün and Oymapi nar dams in Turkey with the purpose dam rehabilitation at risk. Different spillway dimension and the change in risk for the reservoir damping factors are also presented. The most important conclusion for planners and risk evaluators is the graph that shows the riskless region in spillway dimensions. Various features of the computer program and areas in which it might be further developed are consider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s carried out are given in terms of risk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13.
由水力或重力侵蚀形成的泥沙具有二重性,即泥沙既能致灾,叉能成为宝贵资源。根据泥沙致灾过程和特性,泥沙灾害可以分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文中以黄河下游为例,论述了间接泥沙灾害形成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非均匀悬移质输沙不平衡条件入手,借助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和计算方法,结合多年来黄河实测资料,建立了一套适合于黄河特点的分组水流挟沙力级配计算公式,认为分组水流挟沙力级配不仅与床沙级配有关外,还与上游来沙有关。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坝上游坝面裂缝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三峡大坝泄洪坝段上游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原因 ,并采用灌环氧LPL +嵌填SR 2止水材料 +粘贴氯丁橡胶方法对裂缝进行处理 ,并对裂缝两侧坝面及上下端采取粘贴SR防渗盖片、涂刷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KT1、浇筑混凝土保护板等措施进行防护 ,监测表明 ,处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对工程总承包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决策阶段风险因素、承包报价阶段风险因素、合同履行阶段风险因素构成了工程总承包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的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到底是遵循最大熵原理还是遵循最小能耗率原理或最小熵产生原理问题,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分析最小熵产生原理和最小能耗率原理,同时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指出:热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同样适用于流体运动;流体在运动过程中遵循最小能耗率原理或最小熵产生原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993年为基准年,分地区分含水岩类论述了山西省地下水超采情况及超采区分布特征,并与1988年进行了对比,反映山西省地下水已处于严重的超采状况。  相似文献   

19.
刘群 《人民长江》2015,46(1):40-42
近年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了河流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在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和评审工作的过程中,执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时,对控制性钻孔、钻孔深度、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勘察成果报告的编制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和探讨,有助于统一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认识和完善规程,提升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中通过万家寨引黄南干二级泵站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概述及泵站厂房、副厂房、控制楼、变电站、进水压力埋涵、进水池、出水压力钢管、出水压力平洞、出水竖井及闸门井等主要建筑物施工,重点介绍了南干二级泵站、导流施工,主副厂房进水池、进出水压力钢管及出水压力平洞开挖钢结构安装及混凝土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