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 余从医多年,诊疗中风,稍有一得,故不揣浅陋,兹就正于同道。一、治中风首当开闭固脱:中风中脏腑者按邪正虚实的相互关系,可分为闭证与脱证两大类型。阳闭治宜辛凉开窍,可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牛黄清心丸和醒脑静注射液;或用麝香0.1克,牛黄、冰片各0.3克研末送服,佐以清肝熄风之品,如羚羊、钩藤、菊花黄芩、石决明等。还可用通关散(猪牙皂、细辛)搐鼻开窍;牙关紧闭者可用南星、冰片研末擦牙治之。阴闭治宜辛温开窍,常用苏合香丸,佐以熄风豁痰之药,如天麻、钩藤、菖蒲、郁金等,值得注意的是,开窍药宜及早反复使用,直至窍开。而脱证治宜回阳救逆固脱,可速用参附汤、四逆汤、生脉散或参附龙牡四逆汤治之。二、火盛腑实攻下为要:中风闭证痰火炽盛,常伴有湿热滞胃,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弦大滑数之象。惟攻下荡涤肠胃积滞,以釜底抽薪,使邪热下泄,窍闭渐开而转危为安。现代研究发现,下法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排除毒性物质,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缓解症情有重要意义。所以,即使大便不甚干结,只要痰火壅盛,亦可  相似文献   

2.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余从医数十载,诊疗本病,稍有一得,现录于此,以就正于同道。一、中脏开窍为先中风中脏腑者多表现为闭证,闭而得开,可望生机,闭而不开者,或一闭到底或由闭转脱,乃致死亡。故及早地使用开窍剂,促使神志转清,对本病的预后有极重要的意义,开窍的方法除灌服汤药外,临床常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等丸剂,前四药属于凉开,主要用于阳闭,后一药属于温开,主要适用于阴  相似文献   

3.
中风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在急性期要先辨病位证型.按照中络、中脏、中经、中腑分证进行动态观察.属于中络者.治疗护理得当.三五日即可进人恢复期.半月左右即可痊愈。中脏腑者病情比较严重.直接出现症状,或治疗不当,由中经、中络化火人里而成,对中脏腑者宜分清闭证.脱证进行施护.如果病人是以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为主.则为中脏腑的闭证。如中风闭证的病人兼见躁动不安.颜面潮红,呼吸气粗,舌绛身热,大便干燥为阳闭证。常用针刺法或灌服牛黄安宫丸、至宝丹速开其闭。  相似文献   

4.
安宫牛黄丸为中医急救用药,临床广泛应用于多种急性病证导致的高热昏迷。笔者结合重症医学科的使用经验,对于安宫牛黄丸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一是安宫牛黄丸为清热解毒辟秽开窍之品,与紫雪丹、至宝丹功效类似而各有侧重;第二,重症患者可通过胃管、空肠管等方式给药,不受限于胃肠功能,化安宫牛黄丸之水温宜控制在40~60℃;第三,安宫牛黄丸之日用量依病情需要可用0.5~6丸不等,日用量超过2丸时应警惕毒性成分之蓄积;第四,安宫牛黄丸可根据病情需要,与苏合香丸、至宝丹等联合使用,亦可与紫雪散、牛黄清心丸序贯使用;第五,安宫牛黄丸可用于多种原发或继发的脑病,证候表现为热邪内闭的皆可酌情使用;第六,安宫牛黄在重症患者使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用药,误用会导致病情加重,救误时应注重芳化温通。  相似文献   

5.
开窍醒神药与通腑药的运用闭、脱二证是中风之重证,宜急救之。一般认为闭证宜开窍醒神,阳闭治以凉开,阴闭施以温开,脱证则宜回阳救脱。救治闭证乃是能否使中风重症转危为安的关键。中风闭证虽有阳闭、阴闭之分,但临床以阳闭较多见。阳闭者皆大便不通,甚至七八日一行。神志不清乃腑实不通,邪热内扰,心神昏蒙,治当化痰清热、通腑泻浊。方中选大黄为主药,即重在通腑泻浊,配以化痰之品。若大便得行,腑实得通,病人可转危为安。大黄用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多见于中年以上并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 ,以突发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语言不利、偏瘫、二便失禁为常见症状。脑出血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病残率高 ,属内科危急重症。积极正确的临床护理是提高本病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的重要环节。本病属祖国医学之“中风”范畴 ,辨证以中脏腑者居多 ,根据其正邪虚实又有闭证、脱证之分 ,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 ,为实证 ;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 ,属虚证。二者证治有异 ,临床护理各有不同。现将脑出血 (属中风中脏腑者 )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一般护理患者绝对卧床 ,避免不必…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急性期证治思路概括:清热化痰、平肝息风、通腑醒神.中脏腑有闭证和脱症的区别.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证,急宜祛邪.脱症以阳气欲脱为主,属虚症,急宜扶正.中风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补益肝肾为主;后遗症期重视益气血,养肝肾,祛瘀涤痰.临床中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朱颖  李红梅 《吉林中医药》2009,29(8):680-681
目的:总结中重度安定类药物中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对40例中重度安定中毒患者进行中医症状证候学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中重度安定类药物中毒患者中以神志迷蒙、静卧不烦为其主要症状。其中气息微弱、目合口开、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肤冷肢凉等症状所占比例较大,中医辨证多为阳脱,气脱。口水痰多、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症状出现频率亦相对较高,中医辨证多为阴闭证。结论:中重度安定中毒患者常常出现正气严重受损,气阴两伤,中医辨证多属阴闭证,脱证(阳脱、气脱较阴脱多见)。  相似文献   

9.
针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其反应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过程 ,同时也是治疗过程中医者与患者的心理交流过程 ,是发挥医者与患者相互效应的过程。集中表现在医者的“治神”与患者的“守神”;针刺腧穴、经络及“得气”后医者手下的感觉与患者在针刺局部或远端所出现的各种感受。治神与守神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 ,是一身之主宰 ,针刺治疗疾病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医者的“治神”与患者的“守神”。治神是指医者的精神状态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 ,五脏已定 ,九侯已备 ,后乃存针。”这里对于医者进行针刺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阳闭证中风患者应用中药安宫牛黄丸、通腑化痰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0月该院中风(阳闭证)患者80例,依据治疗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中药安宫牛黄丸、通腑化痰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治疗3、6周后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以及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安宫牛黄丸、通腑化痰汤联合使用能够提升中风(阳闭证)的治疗效果,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 中风又称“卒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证候之一。其中以中经络较为轻浅,中脏腑最为危笃。中脏腑之脱证乃元气大衰,阳气欲脱,阴精将竭,命在旦夕,多属难救。而闭证乃风阳痰火兼并气血上冲于脑而内闭(血菀于上),其症虽危,正气尚存,若药中病机,尚可速愈而不留后遗症。故闭证是为中风论治之关键证候,其治法大有讨论之必  相似文献   

12.
中风主要是指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病.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对中风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中医认为中风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后者为危急重证.中脏腑根据正邪的盛衰又分为闭脱证.二证病性相反,救治迥异,应准确辨证施治.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治宜驱邪开闭,脱症则以阳气欲脱,阴阳离绝为主,急宜扶正救脱.二者之辨是中风卒中期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尤其是似脱实闭、似闭实脱的辨别更为重要,以免失治误治.  相似文献   

13.
中风证治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和谦主任医师(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1.中风昏迷,应当首辨“闭”“脱”。闭证宜开,脱证宜固,此常证常法,兹不赘述。临床又有“闭”“脱”俱见者,每由闭证不开,正气不支所致。治之则应闭脱两顾,而施以开固并行之法。我尝治多例昏迷不省、汗多遗尿之闭脱并见患者,用参芪保元汤送服安官牛黄丸,而转危为安。2.中风偏瘫,古有“左气右血”之说,而临证验之,并不确切。缘血随气行,气为血帅,血之所至,气亦并焉。故中风昏迷,一旦  相似文献   

14.
<正> 不寐一证,临床多见。医者每见此证,多选用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或安神丸、归睥丸等药,以养心安神重镇法治之。甚则动用朱砂、琥珀研末冲服。我很少用上述药物,用之也取效甚微。尤其是朱砂属于汞制剂,对人体有害,不可多服久服。导致不寐的病因虽有思虑劳倦、伤及心脾;久病房劳、阴亏火旺;  相似文献   

15.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8,13(6):36-37
十一、莫道消渴属燥热,治需辩证化瘀血糖尿病属中医消渴之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是病国医早有所载,自《内经》以降,多崇辨证论治,每多获效。然于金元,河间学派力主阴虚燥热说,如其多次批评“腰肾虚冷”而用燥热之谬,“岂可以燥热毒药助其强阳而伐衰阴乎?”张子和更直接地批评肾气丸治消渴之法:“以八味丸治消渴,水未能生而反助火也。”这种治疗上的偏执性,至清代温病学说的鼎盛,愈演愈烈,以至医者论治消渴,多重于阳虚液涸、火热炽盛之说,如邹滋九在们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按中说:“三消一症,虽有上中下…  相似文献   

16.
失音之证,与肺肾有关。笔者从为,本证不仅有热证及阴虚之辨,而且素体阳虚、阴寒在里致失音者,临床亦屡见不鲜。若医者不辨寒热,不察阴阳,凡以清凉为事,失于疏理或温养,不仅成为寒邪内闭、上逆会厌的失音重证,而且可导致吞咽障碍、水谷难入的阴竭阳脱之危急证。曾治胥××,男,19岁,学生。喘咳3年,胸背畏寒。1977年春末,下井携手表后,喘咳加重。4月  相似文献   

17.
<正> 1、何谓内闭外脱?为什么说温病邪闭心包之窍,有闭脱之危?内闭外脱是由闭证向脱证转化的过渡阶段,它是以病理命名的病证概念。此时闭证与脱证并见。一般所说闭证系指疾病过程中,邪气内陷,脏腑功能闭塞不通的综合表现而言。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因邪热、痰浊等病邪闭阻于内,故又称为“内闭”。多见于中风、温病热入营血阶段。一般表现为神志昏迷、牙关紧闭,两手握拳、痰涎壅盛、肢厥等。其中又有阳闭与阴闭之分。脱证是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大量耗损所致的危急证候。主要症状有:汗出如珠,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或青紫,口开目合,手撒尿遗,脉微细欲绝或见神志昏迷。由于病因病理和症状均以精气外泄为特  相似文献   

18.
安徽中医学院王乐匋教授,对于外感热病,既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又有丰富的临症经验。他认为伤寒和温病是不同时代对外感热病的命名,两者根叶相连。如判定阳厥常可与闭证伴随而至,而阴厥往往可以成为脱证先兆;主张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顾阳气;创制一些邪正合治与寒温并用之方等。今择其在外感热病治疗中运用附子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出血(ICH)闭脱证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蛋白Cathepsin D的表达差异。方法将27例ICH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阳闭证(12例)、阴闭证(9例)、脱证(6例)3组,评估出血量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6例颅内深部动静脉畸形(AVM)需开颅手术,但未发生脑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TEM)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细胞内自噬泡及Cathepsin 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ICH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自噬泡数量及Cathepsin D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证型按自噬泡数量、Cathepsin D表达水平、出血量、NIHSS评分排列由高至低均为:脱证、阴闭证、阳闭证(P0.01,P0.05);按GCS评分排列由高至低为阳闭证、阴闭证、脱证(P0.01)。自噬泡数量、Cathepsin D表达与出血量、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细胞自噬参与了ICH后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闭脱证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蛋白Cathepsin D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热之证非一端,不可滥用安宫丸安宫牛黄丸(亦称牛黄安宫丸、安宫丸),为名贵中成药之一。因其由牛黄、麝香、犀角、珍珠、金箔等稀贵药物组成,并有较明显的清热解毒,豁痰开窍及息风止痉的功效,对高热、神昏谵语、痉厥动风、痰热壅闭心窍、小儿惊厥等证有较好的疗效,故被誉为“温病三宝”之一,颇受医患的重视。但方中有些中药,药源稀少且价格昂贵,致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