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根据其胃脘月真胀、嗳气等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胃痞"范畴。胃痞证的发生多与中焦气机失调相关,故治疗胃痞证多以调理中焦气机为要。香砂六君子汤配伍严谨,具有健脾化湿,行气化痰之效,可以有效调理中焦气机,为治疗胃痞的有效复方。现总结验案4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胃轻瘫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以促动力药,虽然疗效确切,但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且副作用较大。中医学依据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表现及其脾胃功能失调的病机,基于"气机升降"理论,以调畅气机、辛开苦降为法则,以恢复脾胃升降之机,临床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病证的范畴。以自拟方"调胃护膜汤"为基础方,从调畅气机、和胃护膜角度出发,探讨慢性胃炎治疗新思路,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慢性胆囊炎治疗历来多采取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等治疗方法 ,方药偏重苦寒 ,疗效多差。通过临床实践 ,结合 40例临床病人观察 ,得出结论 :慢性胆囊炎病机为寒热错杂 ,胆气郁滞。具体表现为胆中郁热 ,胃中虚寒 ,胆经气机郁滞。并拟定寒热平调 ,通降胆腑气机法给予治疗 ,使胆经少火不郁 ,胆腑气机不滞 ,胆中相火畅达于胃 ,以补胃阳 ,起到了平调阴阳 ,清郁滞之胆火而不伤胃气的双重功效 ,符合慢性胆囊炎的病机 ,故临床收到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曾庆琪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主要在于湿热长期不清而致情志不舒,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病情加重。因郁助病、因郁致变、因郁病甚3个方面体现了肝郁气滞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致病意义。临床上应用疏肝理气、畅达通行之品以条达气机、疏肝解郁,再辅之以情胜情法、移情疗法及暗示疗法等情志干预,可对肝郁气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姜莉云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研究30余年,在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的诊治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肾阳虚型者十之八九,"水寒土湿"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致病之根本,气机阻滞、瘀血胃络、痰湿中阻为发病之源,为本虚标实之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补火生土法治其本,配以调畅气机、化瘀通络、燥湿化痰治其标,提倡治本为主兼除其标,主张以扶阳之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予吴萸四逆汤扶阳固本,从而阻断或延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通气机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疏通气机法用进行治疗。结果:痊愈者占82%,无效18%。结论:用疏通气机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痛 ,即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包含了现代医学的许多慢性胃病 ,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经过临床观察 ,结合有关资料和辨证分析发现 ,慢性胃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而致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 ,是慢性胃病的基本病机 ,正如叶天士所云 :“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横 ,胃土必伤”。故治疗重在柔肝疏肝、理气和胃。笔者以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 38例 ,疗效满意 ,兹报道如次。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均系门诊病人 ,…  相似文献   

9.
张洁  崔立丰 《陕西中医》2000,21(1):15-16
从肝与胃的关系探讨了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在胃痛发病中的作用,并引用实验及临床相关资料证实慢性胃痛我表现为肝胃同病,气机郁滞、提出疏肝和胃法是治疗慢性胃痛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痛从肝论治的立论依据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肝与胃的关系探讨了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在胃痛发病中的作用,并引用实验及临床相关资料证实慢性胃痛多表现为肝胃同病、气机郁滞,提出疏肝和胃法是治疗慢性胃痛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1.
疏肝和胃法在慢性胃痛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与胃的关系探讨了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在胃痛发病中的作用,并引用实验及临床相关资料证实慢性胃痛多表现为肝胃同病、气机郁滞,提出疏肝和胃法是治疗慢性胃痛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前列腺炎(简称CP)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很高.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肝实肾虚"的病机特点,进而在"泻肝补肾,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下组成了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方--前列康泰方(主要由蒲公英、败酱草、土茯苓、丹参、红花、黄芪等组成).该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活血化瘀、补肾益气之功效,本实验通过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动物模型并对前列康泰方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中反复发作难以治疗。通过对经典学习,故基于"方证相应"理论为指导,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及发病机制,分别以"药理研究"、"从肝论治"与"异病同治"三个方面进行探析,阐述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肝脉型慢性前列腺炎,以期为应用经方诊治慢性前列腺炎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恩厚 《河北中医》2003,25(7):553-555
慢性前列腺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约占男科疾患的 1 3左右 ,青壮年及老年人均可罹病 ,其中以 30~ 4 0岁者占大多数。多数学者把由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前列腺炎和原因不明的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统称为慢性前列腺炎 ,其中由结核杆菌、淋病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称为特异性前列腺炎 ,非特异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淋浊范畴 ,多由过食肥甘辛辣之品 ,或嗜烟酒 ,久居湿地等导致湿热下注 ,或纵欲过度 ,房事无节导致肾气亏损 ,湿热下注 ,壅遏气机 ,日久则致血瘀 ,出现本虚标实之证。1 症状与诊断标准慢性…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临床特点是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属于传统医学中"胃脘痛"、"痞满"、"嘈杂"等疾病范畴[1],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气机不畅,或胃失濡养导致的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治疗着重以疏通气机,达到和胃止痛的目的。西医以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以及促进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总结且探讨了导师朱方石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之思想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学术经验。导师认为,CAG病因多端,病理变化复杂,但总以"中焦失衡"之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为病;辨治CAG,健脾益气为其基本大法,以期平衡脾胃之气;疏肝和胃常为治标之法,以平肝胃之气失衡;病久养阴益胃、活血化瘀,濡润胃腑黏膜,通达胃络气血,以促中焦胃津衡常、运行平衡。导师这一"治中焦如衡"的辨治观点和经验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53-185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多由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体质素虚等原因所致。临床病变多以胃脘作胀或疼痛等为主,属于中医"胃痞""胃脘痛""嘈杂"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失于健运,中焦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血,主要与脾、胃、肝等脏腑有关。治疗上以健脾益气,疏通气机为主。  相似文献   

18.
平肝舒怒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痛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痛,即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包括了息按代医学的许多慢性胃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经过临床观察,结合有关资料和辨证分析发现,慢性胃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致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是慢性胃病的基本病机,正如叶天士所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衡,胃土必伤”。故治疗重在柔肝舒肝,理气和胃.笔者以平肝舒怒饮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次。  相似文献   

19.
吕仁和教授运用四逆散治疗肾系疾病撮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仁和教授认为古方四逆散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外达邪热之功效,结合三十余年临床经验,组方加味四逆散——醋柴胡、赤白芍、枳壳实、炙甘草等。临床上用以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膀胱尿道炎、慢性前列腺炎、二阴综合征、多囊肾、输尿管结石等肾系疾病具有肝气郁滞、脾胃升降受阻、邪热内郁证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薇  李吉彦  莫睿  刘威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84-1086
枢机是指气机交接转枢之地,气机升降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脾胃在五行属土而位居人身中央,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连上下,为斡旋之机,脏腑升降运动之枢纽。脾胃之所以为升降之枢,在于脾升胃降为水谷精微运化之枢纽。升降相因,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排泄过程。故脾胃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中医治疗一直是我国防治慢性肝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五脏之中肝与脾关系最为密切,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同病在慢性肝病中极为常见,肝郁脾虚是慢性肝病发病的基本病机。临证之时,不能只着眼于治肝,而应首先考虑实脾,以"先安未受邪之地",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此乃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因此,从脾胃升降之枢方面阐析慢性肝病,有助于加强慢性肝病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