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方法很多,临床常用的包括头针、体针、舌针、刺络放血及综合疗法等,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中医对中风后失语症的分类命名、诊断没有统一标准,不能根据各型失语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针灸治疗方案,且对中风后失语症的研究以观察临床疗效为主,缺乏进一步对针灸及言语康复改善中风后失语的作用机制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样本量小、科研设计不严谨、随机化质量不高、疗效评估标准不统一等缺陷,使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疗效优势缺乏高水平的文献支持,现对近年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相关文献整理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朱利  苏同生 《陕西中医》2019,(6):814-816
近年来由于脑卒中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失语症又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该病恢复难度之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情绪及后期的康复进程,而针灸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对近年来的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总结,从针刺疗法和综合疗法两方面进行阐述,针刺疗法又包括以舌针疗法为主、以头针疗法为主、以体针疗法为主和刺络放血疗法等多种针刺方法,其中由于眼针治疗该病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及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本身的局限性,故而临床应用较少;综合疗法主要包括针药结合、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亦或是针药结合再配合言语康复训练这三个方面,综合疗法效果总体要优于单一疗法。该文旨在临床上对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借鉴,同时指明了未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左莹  路明 《吉林中医药》2009,29(2):139-140
中风后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损伤或丧失,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社会交往,针灸是目前临床中医治疗中风后失语症较常用的方法.收集近20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相关文章,从头针、舌针、体针、综合针刺等方面探讨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方法,分析总结当前针刺治疗失语症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基础、处方选穴、作用机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针刺疗法对中风失语症的康复治疗研究,文献研究表明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确切,且头舌针及颈部穴位疗效较佳,提示在先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舌针与头针为主,配合体针及其他方法,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设计,进一步开展疗效与病灶大小、部位、病变的性质、辨证分型、失语类型,治疗时机等方面的研究会更好地提高研究深度及针剌对中风失语症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给予瘫痪肢体针刺治疗及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头针结合舌针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穴位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语言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舌针能显著提高中风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搜集2007年以来国内相关杂志的论文进行分析并进行评述。结果:近5 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的研究以及针药结合的研究。结论: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肯定,但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针灸治疗的优化方案、各种疗法相结合的研究、腧穴的选取及特异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失语症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素霞  杨传彪 《新中医》2001,33(9):47-47
采用头针为主,取头针言语三区,配合电针等治疗中风后失语症5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4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头针为主疗法是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综述近10年来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概况。中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西医治疗手段较局限,且常留有吞咽不利、运动受限、言语不清等后遗症,极易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中风后遗症是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近年以舌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从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运动障碍及失语症三大主症入手,探究舌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与操作方法。认为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操作性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该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盲法评价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T定位围针组与传统头针组进行对比治疗,以简化《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北京医科大学高素荣等制定)的记分标准评定疗效,进行四级评判,系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规范该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失语各项评分比较和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T定位围针法对中风失语症患者有显著疗效,优于传统头针言语一、二、三区组。可明显改善患者《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评分及主要症状等。  相似文献   

10.
郑永然 《河南中医》2014,(11):2154-2156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常规针刺法、特殊针刺法、单穴为主针刺法、腹针疗法、电针疗法、针罐疗法、针推疗法、针药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灸配合耳穴疗法、温针灸疗法、针刺配合牵引疗法等,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头、舌针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安亮  李雪萍  周俊 《河南中医》2008,28(12):75-76
目的:观察头舌针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头舌针治疗组(30例)和体针治疗组(30例)。头舌针治疗组采用头针、舌针治疗,体针治疗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语言障碍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头舌针治疗组语言障碍评分优于体针治疗组评分(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时宜以头舌针为主,配合体针。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失语是中风病的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中风后失语症病理机制复杂,所以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然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佳。而针刺是恢复言语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上针刺方法纵多,如:舌针、头皮针、体针及其他针刺疗法等。现对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朱现民  陈煦  胡兴旺 《河南中医》2011,31(4):435-437
分别从舌针、头针、体针三个方面综述了近20年针灸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的应用.指出单纯应用任何一种疗法治疗的效果远不及几种疗法综合应用,同时中风失语后的语言恢复训练对于病情的恢复有很大帮助.从而为现代临床应用针灸治疗中风失语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针灸疗法是中风病中医康复的主要治疗方法,现就近4年的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现状综述如下。1 头针疗法 王氏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均为瘫痪对侧)治疗中风93例,总有效率为96.55%。孙氏交替针刺顶中线、顶颞前斜线和顶旁1线、顶旁2线,并结合导引治疗中风后偏瘫660例,总有效率为97.58%。江氏以CT所示病灶在头皮的相应投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30例,并与传统头针治疗(即针刺言语一、二、三区)27例比较,结果:前者总有效率为86.67%.提示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与现代康复医学结合治疗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针刺加康复疗法和单纯康复疗法,治疗20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卢荣  杜小正 《河南中医》2020,40(4):637-640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后弛缓性瘫痪的主要方法有:头针、体针、电针。就目前研究来看,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弛缓性瘫痪尚存在以下问题:①当前针刺治疗方法多样,无论从选穴、手法、介入时机、补泻、刺激量、留针时间和疗程等方面均有差异,暂无统一操作标准和疗效评定规范;②有效样本量少,尚无公开的循证康复医学指南可依;③目前对于中风后弛缓性瘫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恢复期,而对急性期的研究较少;④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了中风病不同病理阶段的病因病机,而始终沿用同一治疗方案,这对病程某一阶段疗效或许较好,但远期疗效却并不尽如人意,从而影响针刺疗法在本病临床治疗中的推广运用。今后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实施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科学严谨地观察针刺疗法治疗ACI后弛缓性瘫痪的确切疗效;②进一步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制定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定标准,便于针刺疗法在本病中的推广和应用;③深入探索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选择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时可参照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Brunnstrom分期理论,根据不同阶段的运动模式而选用最佳治疗方案,促使ACI弛缓性偏瘫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现状.方法:通过检索近十年的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报道文献,总结研究现状,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结果: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主要方法有针刺疗法、艾灸疗法、针药结合疗法等.结论:针灸对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238例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对中风治疗效果较好,是大家公认的,这方面报道也很多,但一般都是治疗较长时间以后的临床总结,而中风病人有一部分本身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恢复。为了研究针刺对中风治疗后立即显示的疗效,我们对238例病人用头针进行了短期(10次以内)治疗,表明头针对中风治疗取效迅速,短期(或即刻)疗效较好。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以头、体针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以单纯头针的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汉语失语症检测法(草案)"的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增加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愈显率更优.提示:头体针结合能提高缺血性中风失语症患者的失语评分,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脑卒中痉挛大多采用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矫形器的应用、外科手术以及中药、针灸推拿治疗[1]。针灸治疗肌痉挛有较好效果,现将近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研究综述如下。1体针疗法1.1体针结合头针张瑛等[2]用解痉调气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5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