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26首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玉睿 《陕西中医》2007,28(6):687-68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26首,建立了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以及对临床典型症状治疗的用药特点。结果:在所用的189种中药中,补虚药、清热凉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提示: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治则以益气补血、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常用药以补虚药、清热凉血药为主,随病情需要可配以安神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2.
汤佳羽  蹇文渊 《河南中医》2021,41(2):245-249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用药规律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资讯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文献,整理出临床常用中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收入152首方中的中药共133味,药物类别19类,用药频数1 721次,用药频数较高的药物依次为金银花、蝉蜕、甘草、黄芩、防风、柴胡、荆芥、连翘、菊花等;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清热药,占28.57%,其次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寒、温为主,累计频率为75.94%,以寒性最多,占46.62%;五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为84.98%,以苦味最多,占31.46%;归经以肝经、肺经、胃经多见,累积频率为53.75%,以肝经为主,占21.02%。结论:中医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最主要的单味药物为金银花、蝉蜕、甘草、黄芩、防风、柴胡、荆芥、连翘;按功效分类,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居多。  相似文献   

3.
271首治疗糖尿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鲁  周晓芳  付超  王倩 《新中医》2004,36(11):40-4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71首,建立了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以及对临床典型症状治疗的用药特点。结果:在所使用的221种中药中,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佐以祛瘀;常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小儿咳嗽用药规律文献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蓉 《现代中医药》2012,32(1):68-71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文献中方药应用情况,总结用药规律并指导临床.方法 检索CNKI,建立小儿咳嗽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 治疗小儿咳嗽的中药共计134味,使用次数734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解表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78.88%;其中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达90.7%;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6.99%;归经以肺、脾、胃65.66%.结论 本病以肺气失宣、感受外邪为主,临床以化痰止咳药、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医古籍中恶露不绝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收录的古籍文献为数据源,建立恶露不绝组方用药的结构化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数据分析方法对其用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出现频次及使用频率处于前三位的中药依次为当归44.4%,茯苓41.19%,白芍38.89%;使用频次最多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各占20.01%、19.51%、8.99%,其中补虚药以补气药物为主,活血化瘀药以活血调经药为主。结论:中医古籍中治疗恶露不绝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最为广泛,其用药规律研究可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治疗成人斯蒂尔病(AOSD)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并用统计软件对中药治疗AOSD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47篇治疗AOSD的文献中,涉及中药229味,累计使用1 153次;单味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前5味药分别是甘草(3.04%)、知母(2.95%)、牡丹皮(2.60%)、黄芩(2.60%)、生地黄(2.60%);按功效归类则清热药(35.76%)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补虚药(18.48%),解表药(9.38%)、利湿药(9.11%)和祛风湿药(5.72%)。清热药以清热解毒和清热凉血药为主;补虚药以补气和补阴药为主。结论:AOSD的治疗有其自身的特点,用药以清热药解毒凉血、补虚药益气养阴为主,兼以解表药、利湿药和祛风湿药等共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分析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搜集近十年来关于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100个确效方剂,建立Excel表格,统计所用药物,将所统计的药物按其功效分类,计算各类药物及各单味中药出现的频率和频次,发现用药规律。结果:100个复方中,统计出各类中药129味,共涉及17类药物,以补虚、活血化瘀、清热、安神药为多见;各类药物共出现975次,其中甘草、麦冬、丹参和五味子的使用频次最多。结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以补气、补阴、清热、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CNKI、CMAC、万方数据检索文献,查询到109首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方剂,将方剂中涉及的中药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出各类中药的使用次数和频率,总结用药规律。结果:经统计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方剂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的使用频率较高,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丹参、黄芪、山楂、泽泻、山药,应用频率较高的常用配伍药对有丹参—黄芪、丹参—山楂、黄芪—山药。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为大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瘙痒的用药规律。方法:以瘙痒为主题词,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收集止痒方,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中医药治疗瘙痒方共1 515首,涉及827味中药,总用药达10 355次。所用止痒中药以功效、药味、药性和归经分类频率分别为91.02%、85.97%、91.23%和85.59%;止痒中药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理气药、安神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化湿药、驱虫药为主,占用药频数的91.02%;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5.97%;药性以寒、平、温为主,累计频率达91.23%;归经以肝、脾、肺、胃、肾、心为主,累计频率达85.59%。结论:临床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理气药等中药运用较多,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防风、当归、川芎、地黄、荆芥、矾石、白芷、黄连、苦参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核心期刊收录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UC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并分别对内服及灌肠治疗药物的用药、类别、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186篇,涉及内服药物188味,使用频次2666;灌肠药物150味,使用频次1196。内服药物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收涩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累积频率74.33%;药味以苦、甘、辛、酸、涩为主,累积频率95.75%;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90.85%;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为主,累积频率74.63%。灌肠药物以清热药、止血药、补虚药、收涩药、活血药为主,累积频率80.36%;药味以苦、甘、涩、辛、酸为主,累积频率97.06%;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94.73%;归经以肝、胃、大肠、脾、肺为主,累积频率74.75%。结论中医药治疗药物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为主。内服药物重在补虚、清热、理气;灌肠药物重在清利湿热、和血止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皮肌炎中医证治用药规律和特点,为该病的中医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的整理,对符合选择标准的皮肌炎证治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进行归类整理,用Epidata3.1软件建立皮肌炎的用药文献数据库、录库,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皮肌炎以补虚药使用频率为最高,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共占总频率81.88%;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分别为黄芪、当归、白术、丹参、薏苡仁。结论:治疗皮肌炎以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解表及祛风湿为主,通过辨证论治选取合适的药物归类,为今后该病治疗和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古医籍失眠病案的分析挖掘中医药治疗失眠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书同文古籍数据库中以失眠为主症的医案,提取纳入医案的方名及药物组成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对单味药、对药、三味药组合以及高频药物类别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收集方剂647首,使用药物325味。使用频率10%的药物20味,其中甘草(43.74%)、人参(38.79%)、茯苓(35.24%)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10%的药对有18对,其中甘草-人参(22.10%)、酸枣仁-人参(20.25%)、甘草-茯苓(19.78%)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10%的三味药组合有5组,其中甘草-生姜-人参(11.13%)、甘草-茯苓-人参(10.97%)、酸枣仁-茯苓-人参(10.97%)使用频率最高。高频55味药物中补虚药使用频次(1316,26.79%)最高,其次为安神药(573,11.67%)、清热药(503,10.24%)。结论中医药治疗失眠以补虚药为最多,且主归心、脾两经,心脾两脏亏损又以血虚为要,由此推测失眠治疗当以滋养心脾、补益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治疗小儿湿疹的中药内服、外用方剂,分析其临床常用药和用药规律,为小儿湿疹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4年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医药期刊收录的治疗小儿湿疹的相关文献,归纳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用药规律与思路。结果: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内治法用药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补虚药等为主;外治法以清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内外合治法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解表药等为主。结论:在小儿湿疹的治疗中,用药频次超过10%的核心药物有24味,多归于脾胃表里两经,药性多寒、温,药味多苦、甘、辛、淡,功效以清热、利湿、解毒、健脾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中药汤剂使用情况,对中药的应用频次、频率、分类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200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中药汤剂治疗数据,共使用中药汤剂482方,268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6 455次,其中使用频次前10味的药物有甘草、茯苓、黄芪、白术、川芎、山药、丹参、鸡血藤、黄连、鸡内金。在268味中药中,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二者所占比例高达81.79%;清热药以清热燥湿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活血化瘀为辅,兼顾其他,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娜  乔小燕 《陕西中医》2009,30(1):88-90
目的:对现代文献关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进行系统整理,总结辨证用药特点,为实验和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明确的参考用药依据。方法:查阅1994~2006年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文献,对其治疗药物进行统计整理及分析。结果:使用频次占前三位药物的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用药治疗中,补虚药、清热药、活血药这三种药物是最主要的而且是比较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经验规律研究。方法:查阅文献,采用统计学进行药物计算和分析。结果: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共计97味,使用频次295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76.61%;其中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0.35%;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6.95%;归经以肝、脾、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66.41%。结论:本病治疗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疏肝健脾多为治疗原则,又在此基础上重用补虚药以调和滋补使其脏腑、气血重归于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中医药治疗规律,服务临床。方法: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20年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文献,使用Excel、SPSS 25.0以及SPSS 18.0等工具挖掘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26篇,包含处方94个,中药131味,用药1 196频次;出现药物以辛、甘味等温性药和苦、酸味等寒性药为主,主要入心经;使用频率较高的3种中药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使用种类较多的5种中药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补虚药是麦冬、甘草,使用频次前2位的活血化瘀药是丹参、川芎,“麦冬-五味子”为出现频次最多且支持度最高的药物配伍组合。结论:临床上应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灵活配伍理气药、解表药、收涩药、止血药等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周语平  王文萍 《河南中医》2011,31(10):1125-1126
目的:探讨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查阅文献,采用统计学进行药物计算和分析。结果: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共计97味,使用频次295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占总体用药的76.61%;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0.35%;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6.95%;归经以肝、脾、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66.41%。结论:肝纤维化病症主要以正虚血瘀、湿热内侵为主要原因。在治疗上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运用最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文献对中医治疗尿道结石用药规律的进行研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5-2012年涉及尿道结石中医处方用药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中医药治疗尿道结石文献209篇,涉及内服复方209首,中药234种,总用药次数为1843次。所用中药种类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消食药、泻下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6.43%;药味以甘、苦、辛、淡为主,累计频率达86.67%;药性以寒、平、温为主,累计频率达93.08%;归经以肝、膀胱、脾、胃、肾、肺、心为主,累计频率达83.67%。结论临床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等中药运用较多,核心单味药依次为金钱草、甘草、滑石、海金沙、车前子、石韦、川牛膝、冬葵子、鸡内金、木通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宋代《小儿痘疹方论》中医药治疗小儿痘疹用药规律的研究.方法:将宋代名医陈文忠撰《小儿痘疹方论》中治疗小儿痘疹疾病的中医复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小儿痘疹中药复方78首,涉及中药128种,总用药次数为551次.药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1.0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90.47%;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8.10%;归经以脾、肺、心、胃、肝为主,累计频率达80.40%.结论:临床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等中药运用较多;使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甘草、人参、茯苓、当归、白术、白芍、防风、黄芪、柴胡、黄芩、川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