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反义药物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药物是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反义核酸技术为基础开发的以治疗为目的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反义药物(Antisense drugs)指的是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类药物,主要包括反义DNA(AS-ODN),反义RNA(AS-ON),多肽核酸(PNA),核酶(ribozymer)等。其主要是根据碱基互补配时原则和核酸杂交原理,利用人工合成、天然存在的互补寡核苷酸片段,以反向互补方式特异性地与目的基因(单链、双链)或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特定序列相结合,从基因复制、特录、剪接、转运翻译等水平上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干托遗传信息从核酸向蛋白质的传递,从而达到抑制、封闭或破坏靶基因表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反义药物是对多种疾病都有潜在治疗价值的新型药物。自1978年Stephenson和Zamenick首次报道与病毒核酸序列互补的13met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能够抑制Rous病毒复制,提出了反义寡聚脱氧核糖核酸能够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概念,并预测了在活疗病毒性疾病和癌症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反义技术及其抗HBV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技术是采用反义核酸分子抑制、封闭或破坏靶基因组的技术手段,包括反义DNA、反义RNA及核酸等。反义分子通过与靶基因异性互补配对结合,阴断靶基因的复制、转录或翻译过程,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本文就反义核酸抗HBV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就反义核酸抗HBV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3.
基因药物的研究主要针对致病基因的DNA和基因转录本mRNA两大类生物大分子.本文讨论了基因疫苗、反义核酸、肽核酸(PNA)、RNA干涉(RNAi)、等几种新型基因药物,并介绍了它们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反义核酸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以抑制特定基因表达为目的的基因治疗药物。反义核酸类药物包括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nucleotide)、核酶(ribozyme)、DNA核酶(DNAzyme)和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s,PNA)。应用反义核酸药物可以特异高效的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核酸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对常用化疗药物作用的影响,联合反义核酸和紫杉醇治疗裸鼠移植肿瘤。方法采用新型脂质体Oligofectamine携带VEGF反义核酸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杂交的方法检测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转染反义核酸的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联合反义核酸和紫杉醇对裸鼠移植肿瘤进行治疗,观察肿瘤抑制率,计算药物相互作用指数(CDI)。结果新型脂质体携带VEGF反义核酸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与对照组和正义组比较,反义组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对2种前列腺癌常用化疗药物紫杉醇和米托蒽醌的敏感性明显增强(P<0.05)。治疗裸鼠移植肿瘤28d后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反义组58.5%,紫杉醇组60.2%,联合组84.1%,CDI=0.97。结论 VEGF反义寡核苷酸抑制VEGF的表达,提高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联合反义核酸和紫杉醇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并且2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肽核酸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传玺  韩金祥  鲁艳芹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25(5):320-320,i001,i002
肽核酸是一种核酸类似物 ,它是由 2 氨基乙基甘氨酸蛋白骨架取代核酸的磷酸戊糖 ,可以高度特异地与所选基因序列的靶点结合。肽核酸能高亲和性、高特异性地与DNA或RNA杂交形成稳定双螺旋或三螺旋结构 ,并且杂合分子表现极强的热稳定性。此文就肽核酸在基因治疗中作为反义药物、杂交探针等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反义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药物是通过基因复制、转录、剪接、转运、翻译等水平上调节靶基因的表达 ,干扰遗传信息从核酸向蛋白质的传递 ,阻止疾病相关蛋白的生物合成 ,从而发挥其反义作用。本文就反义药物的最新进展 ,从反义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反义核酸药物硫代磷酸酯寡核苷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类颇有应用前景的反义核酸药物硫磷酸酯寡核苷酸合成技术,反义特性、作用原理及药物动力学等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靶向技术在反义寡核苷酸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义核酸通过封闭致病基因进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具有高特异性、药物设计上的简洁和合理性,但其实际应用却受到诸如细胞摄取速度过缓、无组织特异性等因素的限制,寻找将反义核酸转运到特定作用部位的运载系统成以义核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综述了靶向技术在反义寡核苷酸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赵倩 《天津药学》2001,13(2):7-10
从反义核酸的作用机理,药理作用及化学修饰等方面介绍当前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反义核酸作为一种生化药物,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艾滋病和遗传性疾病方面,与传统药物相比更具有选择性和高效低毒。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的修复反应,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大量沉积的病理过程。其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各种细胞因子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细胞因子网络,共同调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抗肝纤维化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调控HSC活化增殖或促其凋亡、抑制胶原合成或促其降解、细胞因子治疗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等。反义核酸技术是一种发展迅速并极富应用前景的基因控制技术。它是利用DNA或RNA分子通过Watson Crick碱基配对原则与目的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通过各种机制使其降解或抑制其编码蛋白的翻译,从而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主要包括反义寡核苷酸技术、RNA干扰技术和三股螺旋结构寡核苷酸技术。本文综述了应用反义核酸技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肽核酸是一种核酸类似物 ,为电中性 ,不易被核酸酶和蛋白酶降解 ,能以高亲和性、高特异性与DNA或RNA杂交形成稳定的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肽核酸在疾病的基因诊断、反义药物的开发、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序列及结构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生命起源研究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反义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义技术是一种新的药物开发方法,一般包括反义DNA、技术、反义RNA技术和核酶(Ribozyme)技术。反义技术能序列特异性地有效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可广泛用于功能基因组研究、药物靶标确认以及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迅速蔓延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反义技术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反义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包括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作用靶点、利用反义技术构建敏感菌从天然化合物库中筛选新型抗菌药物、采用反义技术抑制耐药基因的表达从而逆转耐药菌对现有抗生素的敏感性。另外,本文还讨论了人工合成的反义核酸的抗菌活性,并分析了其作为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遗传性突变和缺陷是多种线粒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靶向线粒体递送核酸,可从根本上纠正mtDNA突变、挽救mtDNA损伤、阻断疾病进程。哺乳细胞内线粒体的核酸转运途径与细胞核的基因转染大不相同。该文综述了向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递送DNA和RNA(tRNA、rRNA、mRNA和反义RNA)的有效策略,并对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第二代反义寡核苷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一代反应核酸寡核苷酸硫代磷酸酯,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最成熟的反义核酸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第二代反义核酸,包括嵌合寡核苷酸,杂合寡核苷酸等,是在硫代寡核苷酸的基础上,再引入其它的修复基团,从而提高其生物活性,减少毒副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第二代反应核酸的生物物理学性质,药动学及礤与第一代反应核酸毒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反义药物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3):326-326
反义药物一般指特定基因(如mRNA)为靶点,合成与之特异性互补结合的一段约由20个核苷酸组成的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即反义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N)。ASON可进行人工大规模合成和化学修饰,具有特异、高效的药理作用,便于进行药物合理设计等特性。根据核酸互补杂交原理特异性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反义技术,可用于研究和开发以疾病相关基因为靶标的反义药物。以基因为靶向的反义药物是抗肿瘤新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j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Geneshuttle20对STAT6反义核酸在小鼠脾淋巴细胞摄入、分布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STAT6反义核酸转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反义核酸的细胞摄入和胞内分布。结果反义核苷酸与脂质体(W/W)为2∶4时,细胞摄入率可以达到67.7%,较单独加入反义核酸提高转染效率6倍,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最强,细胞核染色较深。结论Geneshuttle20提高了细胞对反义寡核苷酸的摄取,促使其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雄 《医药导报》2004,23(8):0541-0544
人工合成的抗病毒药有小肽、反义核酸、核酶和脱氧核酶等,特别是脱氧核酶能裂解不同的靶RNA和DNA,可在体外作为特有的RNA序列核酸内切酶和在体内用作灭活靶细胞RNA。另一种是广谱抗病毒分子存在于自然界由特有的复合细菌菌株产生的,能特异性地裂解不同靶分子的广谱抗病毒分子生物药,如蛋白酶和DNA酶等的小分子物质。这种名为LPD酶的细菌代谢产物已经发现具有多靶位的选择性抗病毒功能。  相似文献   

20.
基因治疗是将核酸导入人体细胞来改变基因组成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战略。核酸是一种编码治疗性蛋白、破坏性蛋白或标记蛋白的双链DNA;它也可以是结合到宿主细胞靶序列上的反义RNA或单链DNA,通过阻滞mRNA或基因启动子来抑制基因的表达。第一个基因治疗产品一问世,很快便得到市场认可,预计该类产品的销售额到2010年将超过450亿美元。有效的基因治疗的先决条件是将核酸有效地传送到靶细胞。除了用反义疗法外,该核酸还必须到达细胞核。目前已经开发了能传递核酸的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尽管用病毒载体有许多优点,但是尚无足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