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92例肺结核患者,依据奇偶数随机排列方式分为利福平组(奇数)和利福喷丁组(偶数),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利福平组患者联合利福平治疗,利福喷丁组联合利福喷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福喷丁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45/46)显著高于利福平组的80.43%(37/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丁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35%(2/46)显著低于利福平组的28.26%(1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喷丁于肺结核治疗中,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有效性及安全性优于利福平,可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与分析利福平与利福喷汀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福平组与利福喷汀组,各4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利福平组临床有效率为77.78%,利福喷汀组为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汀组痰涂片转阴率、空洞消失率及病灶吸收率均明显高于利福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利福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利福喷汀组为1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利福平,利福喷汀治疗肺结核效果更显著,抗菌活性更强,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42-44
目的探讨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中的药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我所就诊的肺结核患者150例,其中使用利福喷丁治疗者75例,使用利福平治疗者75例,两组患者均治疗半年后,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之后,利福喷丁组的痰液细菌学检查转阴率、病变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治疗有效率略高于利福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利福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喷丁在治疗肺结核方面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5):56-58
目的对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2月肺结核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利福平组和利福喷丁组两组各25例。利福平组采用利福平治疗,利福喷丁组采用利福喷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白细胞降低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差异。结果利福喷丁组患者肺结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利福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福喷丁组白细胞降低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利福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福喷丁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幅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均有一定效果,但利福喷丁效果优于利福平,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良好,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中的药效与安全性。方法自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9例,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利福平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利福喷丁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92%)高于参照组(77.55%),不良反应率(4.08%)低于参照组(24.49%),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利福喷丁的效果远远优于利福平,且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更低,疗效与安全性均理想,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中的药效比较及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打乱分成两组,每组39例,分别为利福喷丁组和利福平组,利福喷丁组施以利福喷丁来进行治疗,而利福平组则施以利福平药片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被有效治疗的情况和患者临床不良现象产生的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性上,利福喷丁组患者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为37例,占比为94.87%,利福平组被有效治疗的例数为29例,占比为74.36%,两组患者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为0.0173,小于0.05);在患者临床不良现象产生的情况上,利福喷丁组3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占比为5.13%,利福平组39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占比为23.08%,两组患者存在差异且显著(p值为0.0097,小于0.05)。结论: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时,相比较使用利福平药片来进行治疗而言,使用利福喷丁药片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也更高,可以在肺结核治疗中将利福喷丁药片进行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含利福霉素钠注射液 (SV)方案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配对法将44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利福霉素钠组 2 1例和常规治疗组 2 3例。化疗方案 :治疗组 2 1例采用 2HZE +SV 7HR方案治疗 ,对照组采用 2HRZE 7HR方案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时 ,治疗组痰菌转阴率 85 .7% ,病灶吸收好转率 90 .5 % ,对照组痰菌阴转率60 .9% ,病灶吸收好转率 60 .9%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含利福霉素钠注射液方案治疗肺结核有助于痰菌转阴和病灶吸收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福喷汀治疗耐利福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耐利福平肺结核患者分到观察组(n=44例)和对照组(n=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利福喷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痰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6.36%(38/44)、65.91%(29/44),两组比较,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痰菌复发率分别为9.09%(4/44)、25.00%(11/44),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耐利福平肺结核患者中采用利福喷汀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肺结核患者采用利福喷丁与利福平的治疗效果。方法 71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患者选择利福喷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利福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采用利福喷丁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使病灶在较短时间内消失,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利福霉素钠对肝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廷娅 《医药导报》2001,20(9):580-580
抗结核药物常对肝脏均有一定影响 ,并发肝脏疾患时损害更为明显[1] 。现将 1999~ 2 0 0 0年住院肺结核患者 ,将利福霉素钠组与利福平组肝功能损害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肺结核住院患者 114例 ,随机分为①利福霉素钠针组 5 4例 ,男 3 0例 ,女 2 4例 ,Ⅲ型肺结核 16例 ,Ⅳ型肺结核 13例 ,Ⅴ型肺结核 2 5例 ,平均年龄 (46.0± 1.5 )岁 ;②利福平组60例 ,男 3 2例 ,女 2 8例 ,Ⅲ型肺结核 19例 ,Ⅳ型肺结核 17例 ,Ⅴ型肺结核 2 4例 ,平均年龄 (44 .0± 1.7)岁。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前肝功能均正常 ,肝脏B超发现…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寻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监测对同时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与伏立康唑的结核病患者的意义。方法 对伏立康唑联用及从未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的患者,进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测定,探寻利福霉素类药物对伏立康唑谷浓度的影响强度。分析不同分组条件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及达标率的差异,评估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49例患者中联用利福霉素类18例,未联用31例,平均谷浓度为(2.30±1.86)mg/L。以1.0~5.5mg/L为达标范围,30例患者达标,其中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4例,未联用26例。联用患者的平均谷浓度为(1.39±2.00)mg/L,未联用患者的平均谷浓度为(2.82±1.54)mg/L,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联用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达标率(22.22%)较未联用患者(83.87%)明显降低(P<0.001)。联用利福平与联用利福喷丁,总体达标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谷浓度利福平组显著高于利福喷丁组(P=0.024)。6例(12.24%)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均未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平均谷浓度为(5.96±0.66)mg/L;治疗总有效率为69.4%,未联用患者90.3%,联用患者33.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1)。结论 利福霉素类药物会严重降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不同利福霉素之间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影响的差异不显著。对于应用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结核病患者,合用伏立康唑时应监测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据此调整剂量,以提高浓度达标率,使治疗安全有效。在浓度达标的前提下,利福霉素类药物对伏立康唑的影响不会影响其临床疗效,临床上需密切监护谷浓度>5mg/L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膦甲酸钠与更昔洛韦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315例AIDS合并CMV感染患者分为膦甲酸钠组(155例)和更昔洛韦组(160例),治疗后比较其安全性.结果 膦甲酸钠可引起局部麻木、抽搐及电解质异常,更昔洛韦常致骨髓抑制及胃肠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重症肺结核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初治重症肺结核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行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行利福平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痰集菌转阴情况、空洞消失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χ2=7.937,P=0.005)。研究组痰集菌转阴率及空洞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0.00%(χ2=10.000,P=0.002)。结论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重症肺结核病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耐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病症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情况以及痰菌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控,可以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夫西地酸钠与万古霉素治疗ICU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MRSA感染病例6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万古霉素1 g,静脉滴注,2次/d;实验组27例,给予夫西地酸钠0.5 g,静脉滴注,3次/d;两组药溶媒均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每次给药时间均>60 min,疗程均为520 d,具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临床反应而定。比较两组抗菌药物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性、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48%、70.37%、11.11%和85.29%、79.41%、17.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夫西地酸钠治疗MRSA感染临床疗效与细菌清除率与万古霉素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可用于替代万古霉素用于ICU病房MRSA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福霉素钠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注射液对重症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炎症反应、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福霉素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血清PC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27/30)vs.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WBC、CRP及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血清WBC、CRP及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3%(7/30)、26.67%(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霉素钠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重症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PCT水平,改善炎症反应,缓解感染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托珠单抗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托珠单抗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托珠单抗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51例,患者年龄分布以51~80岁年龄段较多(36例,70.6%);多发生在用药后的12个月内(41例,80.4%);托珠单抗致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例,21.6%)和胃肠道损害(11例,21.6%)较多;49例经停药和(或)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治愈或好转。ADRs好转后9例(17.7%)再次给予托珠单抗治疗,出现与之前相同的ADR。10例(19.6%)在ADRs好转或痊愈后重新恢复托珠单抗治疗未出现ADR。用药后重点监测时间段为3个月。结论:临床使用托珠单抗时应慎重评估患者相关的利益风险,综合考虑患者的各项实际情况,以防不良反应导致的严重损伤。对发生的不良反应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还需要开展药物警戒调查阐明托珠单抗的长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孙宏 《中国药房》2011,(12):1099-1101
目的:了解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以"阿洛西林"或"阿乐欣"为关键词,通过检索2000-2010年万方数据国内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知网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原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的有关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文献12篇,共26例,所有ADR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多在早期出现,且发生率占ADR发生率的26.9%。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的监测,合理选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尽量减小严重ADR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联合治疗儿童白血病化疗期间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2018年在我院接受抗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41例白血病患儿,分为联合治疗组22例和伏立康唑组19例,其中联合治疗组患儿采用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伏立康唑组采用伏立康唑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的治疗效果、感染死亡的风险因素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与伏立康唑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3% 和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死于感染相关因素的患儿少于伏立康唑组(P<0.05),治疗方式是IFD致死的风险因素(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出现肾功能和消化系统损伤的概率小于伏立康唑组(P<0.05)。结论:泊芬净和伏立康唑联合治疗儿童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含大剂量雷贝拉唑钠和胶体果胶铋的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n=250)与试验组(n=250)。参照组予以含雷贝拉唑钠的三联治疗,试验组予以含大剂量雷贝拉唑钠和胶体果胶铋的四联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力素)、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力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长抑素高于参照组,胃泌素、胃动力素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参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大剂量雷贝拉唑钠和胶体果胶铋的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消除幽门螺杆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