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法"理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核心命题之一.<莜园诗话>诗法理论大致可分为诗法"辩证观"、诗法"主体论"、诗法"自然论"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以对<筱园诗话>之"诗法"理论有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馆下谈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诗话在存抄或传抄的过程中 ,往往产生由文字的歧异而衍生意义上出入的情况 ,并因而使常须悟读的精简文本论述重心异化。如《临汉隐居诗话》中“馆下谈诗”一则 ,便由文本转录的差异而分别带出韩愈诗评、论者诗观、以文为诗、诗味、宋代诗学原则及宋诗话诠释等问题 ;其中韩愈诗是否“押韵之文”的问题更是后世以文为诗诗学观念的滥觞 ,本篇试图由这则诗话的出处作一共时性的探讨 ,提出它与当时几种流传版本的差别 ,由不同文本所呈现的意义结构的变异 ,与宋代诗学发展的关系 ,及这则诗话在宋代诗学史上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代诗学的主体是唐诗学,晚明时期唐诗学进入整理、融合时代。产生于晚明的《诗源辩体》不是一部专论唐诗的著作,但全书主体却是唐诗研究。其唐诗理论不是许学夷所独创,而是与前代、同时代诗论有着深厚渊源;不仅包括《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艺苑卮言》、《诗薮》,更包括公安派、竟陵派的诗学理论。正是在融汇众家的基础上,《诗源辩体》中的唐诗理论成为了有明一代唐诗理论的总结之作。  相似文献   

4.
《杼情集》应是晚唐时人卢瓌所编纂的一部"唐人诗话"。此书在宋末元初已亡佚,今由《太平广记》、《诗话总龟》前集、《诗人玉屑》、《能改斋漫录》辑得材料35条。分析这些材料可知:《杼情集》既有对诗作的辑录与评论,亦有对诗事的记载;其体例目前已无法探寻,只知其由几十条并无联系的短小文字连缀而成。较之《本事诗》,《杼情集》更接近《六一诗话》,是晚唐时期的一部"类诗话"作品。它不仅记录了诗歌、诗事,为后世提供了研究"诗话"渊源不可或缺的材料,还代表了先宋诗话发展的高峰,成为链接先宋诗话与宋代诗话的纽带。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理学、经学、史学、佛学、地理学、天文历算学等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应正视明人之学,重估明代学术的价值,确立新的研究思路,使之成为与"汉学"、"宋学"、"清学"并立的一门学问.在建构"明学"研究新体系上,应重新认识阳明心学在明代学术史上的地位,避免使之成为明代学术的代名词;不以清人的学术标准来衡量明代学术,学术史研究不应成为简单的"表章某某,罢黜某某";反思20世纪的明代学术研究史,在继承传统之上,努力突破旧的研究范式;在中国学术史大背景下,重新考察明代学术的发展流变历史,编著能较全面反映一代学术风貌的学术史论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学术界的不同意见.提出了界定诗话范畴的三原则,即主体性原则,约定俗成原则.历史存在原则;认为诗话的范畴是可以大体确定的。诗话学能否成为专门之学,则有赖于诗话研究实践的发展和成果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词在20世纪成为词学研究的第二大热点,至今热度不减,好评如潮,李清照也由此进入到一流大家词人的行列.但在中国古代对李清照词的重视和评价存在重大差别:宋、元时期褒贬兼具、局部称赏;明代、清初则被一致推许为婉约词之正宗、甚至"冠绝"、"第一",这是与明代词坛以"诗庄词媚"、"婉约豪放"为标准来品评词作密切相关的;然而在清代中后叶,中国词学进入了高度发展,并对词的艺术规律的认识空前深入的时期,李清照的词史地位却落到了历史的低点.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究和冷静地反思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袁枚《随园诗话》的长篇形式与乾隆盛世全社会作诗的对应关系,袁枚"性灵"诗观的非理论形态,袁枚早达早退的生活方式与乾嘉诗学、考据学各成专门之学的因果关系,中国女性被其"整体"地推上诗坛等几个方面,对《随园诗话》这一部人尽皆知的名著之实质,重新进行了诠释,而诗话与诗说二体的区别,也在乾隆盛世诗学的繁荣中为人所更易见。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离州作》诗在诗话中有多个称名,如:"百家夜休"、"百家夜诗"、"百家衣体",分别见于惠洪《冷斋夜话》的各种版本及引述本,今人各种诗话选编本及吴文治主编的《宋诗话全编》仍各袭用,造成该诗称名混乱。该诗正确称名应为"百家衣体",这是"集句诗"的通俗称名。究其混乱的原因,一是形体讹误,二是人们对杂体诗"集句体"的认识不足,以致连误至今。开始产生这一错误的时间可由清代上溯至明代。  相似文献   

10.
明代赋学,出于对唐宋以来辞赋创作浮靡风气的反省自拯,以及对元代祝尧等赋论家重情说的继承,复古重情成为当时的理论倾向,且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即明初重儒思想下的复古赋论,以前后七子等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复古赋论,后期复古派与反复古派的赋学论争以及对汉魏六朝赋的归依.虽然新义不是太多,但在反对前代唐律赋以律束情、宋文赋以理掩情的基础上,提倡“祖骚宗汉”以与时文相抗衡,引领了清代古体赋学的繁荣,在赋学批评史自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功绩与赋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清诗话将多变而冗杂的诗之"气"理解为大自然或人体之气,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创作心理与倾向,是一种成熟而务实的诗歌理论心态。在对诗气的探索之中,有如寻求隔水蒹葭之伊人,挫折中折射出了一缕淡淡的迷茫。然而正是在这百折不挠的探寻之中,才使人深切地感受到:其探索的过程和经验,实为后人诗歌创作竖起了一面泽被百代、可资多方借鉴的铜镜。  相似文献   

12.
明代诗话所阐述的诗学理论,主要集中在格调说、复古论、分唐界宋之争这三个问题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论争,推动了古典诗学理论的发展,也体现了明代诗话的理论价值和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3.
清末诗人陈锐是著名的"湘西三才子"之一,其诗深湛高古,旨洁辞英;其词清丽朗润,音律谐婉;其词话内容丰富,辩律精审,品鉴独到,在词学界影响深远.陈锐交游广泛,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都表现在诗词创作之中,其<袌碧斋集>是研究近代湖湘文学及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论《六一诗话》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著作,它体现了欧阳修作为史学家所特有的史学精神和独特的诗学批评视角,包含了丰富的诗学思想:即理性分析与审美感悟有机结合的诗歌批评方法;在创作上,主张构思要精巧,积极运用炼字、偶对,用典、用韵等表现手法;在诗美理想上主张超迈横绝与深远闲淡并举.它对笔记体诗话著作的发展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垂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朝鲜诗话的说话人具有朝鲜文化的背景和说话语境,因此,朝鲜诗话中的说话人既是说话人,又是转述者;既是朝鲜汉文学的权威者,又是中原汉文化的学习者;朝鲜诗话中的接受者既是写作对象和读者,又具有中朝文化双重的文化背景。人们从朝鲜诗话“学诗者“接受的视角,可以看出说话人的背景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话具有开辟和拓展文学经典化路径的重要功能。有宋一代,品评杜诗成为一种主流学术传统,文人士大夫以"诗话"为载体,论说老杜人品,漫谈读杜感悟,撷取杜诗精华,交流学杜心得,对于提高士人群体感知和欣赏杜诗的整体水平,加速杜诗经典化历史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宋代诗学家通过多种努力,例如强调杜诗为唐诗"第一"的卓越成就,推崇杜甫为诗中圣人,对其艺术特色进行细致而精妙的评点,确立了杜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是清中叶重要的文学事件,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三年间。乾隆三十七年,章学诚随朱筠在安徽校文时,就对袁枚印象不佳。乾隆六十年以后,他在信札和《诗话》里对袁枚展开抨击,将其文学思想的弊端归咎于道德的沦丧。从嘉庆元年到二年,章学诚的批判视界转向袁枚的妇学观。嘉庆三年以后,他又因袁枚的《尺牍》与《诗话》中所记轶事,再次对袁枚文论及其伦理基础进行批判与清算。章学诚的袁枚批评涉及文学与伦理两个层面,且把文学问题推本溯源于伦理基础,这是理解清代学术与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8.
清诗中的若干版本与注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代诗歌在版本与注释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考辨和澄清,其中比较明显的有几个方面:其一,项圣谟自题《大树风号图》诗的原始出处;其二,毛奇龄《赠柳生》诗的版本及典故;其三,王士祯《秋柳》小序的标点与理解;其四,"栖霞岭”与"烟霞岭”;其五,袁枚诗集的编年干支;其六,姚鼐《别梦楼后,次前韵却寄》用李白诗的问题;其七,黎简《题内子禅病图小影》的系年.  相似文献   

19.
图书是宋词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宋词的即时传播特别是流传后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别集、选本和词话是传播宋词的主要图书媒介。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也不同。别集传播宋词的数量最多,选本保存宋词精品及作者人数最多,词话则宣传宋词最力。  相似文献   

20.
吴投文是近年来湘籍诗人中一位颇有实力的写作者和诗歌研究者。他的诗歌创作始于1980年代末,早期诗作着力在乡土风情中抒发青春的思悟,留下中国文化的投影。2003年是他的诗歌创作转折期,对人事与人生的书写,使他的诗歌表现出反讽与戏拟形态,他揭示存在的荒谬,同时又表达孤寂空虚的人生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